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張書記對檢察官說:“既然啥都沒查出來,那就請回吧,我現在沒空招待你們,我還得去醫院伺候我娘。”
鈞州人民都知道,張書記是個大孝子,母親生病住院,他每天都要去陪床,親自端屎端尿,毫無高官的架子。
檢察官沒有放棄,驅車上百公里,找到了某偏遠鄉鎮的女干部,張書記的前任女秘書——楊曉瀾。她長相嬌媚,說出的話卻讓檢察官直起雞皮疙瘩。
“他是睡過我,還喜歡在做的時候讓我和男朋友打電話,但我沒有他的任何把柄。”
她還說:“他收錢都是只收現金,從來不存銀行。每次他讓我去秘密據點侍寢,都是讓我蒙著眼,他親自開車帶我去的。”
上面這位特殊性癖、受賄只收現金、反偵查意識極強的張書記就是鈞州原書記——張海欽。
一提起張海欽,那是深受鈞州人民唾棄的人。但在真面目揭開之前,張海欽卻是鈞州人民交口稱贊的大孝子、好書記。
原來張海欽經常在晚飯后陪著老母親在街頭散步,邊陪母親嘮家常邊體察民情,遇到群眾反映問題都是當場解決。這一切都被鈞州人民看在眼里。
“張書記是個好官,上孝順母親,下不負人民。”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這個人前和藹可親,孝敬長輩的張書記背地里卻干了許多禽獸不如的事。
張海欽是河南人,與新中國同歲。他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著飼弄幾畝薄田生活,一年四季,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
1954年,不滿6歲的張海欽去田頭給父母“送飯”,是一碗清水煮紅薯。在去的路上,他不慎摔了一跤,碗被摔得粉碎,碗里寥寥無幾的紅薯也掉在地上。他迅速將地上沾滿灰塵的紅薯撿起來,然而紅薯湯卻早已滲進地縫。
過了晌午,父親見還沒送飯找了過來,得知張海欽把午飯撒了,直接一耳光把他打得眼冒金星,然后狠狠嘆了口氣又繼續回到田里。
張海欽永遠也忘不了父親惱怒中帶著心疼的眼神,更忘不了被他弄撒的飯是父母一天的口糧,那一天父母滴米未進。
他將手指狠狠摳進泥土里,心里暗自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以后出人頭地。
張海欽學習確實也比較刻苦。從小學讀到初中,又從初中讀到高中。高中畢業后,張海欽向公社黨委寫了一封決心書,表示要在農村做一名有志青年,公社黨委見張海欽是棵好苗子,就讓他擔任了大隊小學的老師。
這時候,母親對他說,你現在是教書先生了,就要把心思放在你的工作上,家里的事,你概不用管,有娘頂著,你就好好工作吧!
張海欽果真一心撲在工作上。辦專欄,寫黑板報,不久,年僅21歲的張海欽被提拔擔任了登封生產資料公司團支部書記,成為當時登封最年輕的團干。
借助上級黨委的信任,張海欽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了不少提高工業產量、改變工廠面貌面貌的設想,黨委十分支持他,指派他到外地的先進單位學習取經。
1973年,廠里推薦他到中央農業管理干部學院進修,回來后即擔任公社黨委書記、副縣長、縣長、縣委書記等職務。
一位小時候遍嘗辛苦的農家子弟,靠著自己的努力進入仕途,又靠著自己的努力走上平步青云之路。
按理說,作為主政一方的“縣太爺”,他應該兢兢業業,用自己的才學造福家鄉父老。
然而,剛登上“縣太爺”寶座的張海欽,卻陷入了對自己“后事”的隱憂之中。
原來,在擔任小學老師時,張海欽被身邊的一位漂亮女同事所吸引,對其展開瘋狂追求。不久之后,二人結婚,過起了和和美美的生活。
但是隨著妻子一連三胎所生的都是女兒,這種甜蜜的家庭氛圍被逐漸打破。作為農家子弟,張海欽深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熏陶,對生兒子有一種近乎變態的執著。但是妻子在生完三胎之后響應政策上了環,將他生兒子的渴望無情粉碎。
擔任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后,張海欽逐漸體會到了生殺予奪的快感,有時候他不免私下發些牢騷:老子整天為了全縣的百姓殫精竭慮,攮兩個女人有什么不行?
抱著這個想法,張海欽心中“三妻四妾”等各種齷齪念頭開始如雜草般叢生,他想,既然妻子不能生養了,那就只好找幾個“小妾”來替自己傳宗接代。
張海欽首先將目光盯向了縣政府剛分來的女大學生楊曉瀾。
楊曉瀾剛從學校畢業,模樣清純,皮膚白皙,身上帶有一股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張海欽偶爾與她擦肩而過,留在空氣中那若有若無的少女體香讓他情難自已。
每次見到楊曉瀾,望著她筆直的大腿和被牛仔褲勾勒出完美弧度的屁股,張海欽就心癢難耐,忍不住聯想“一定要讓她趴伏在床上,狠狠地攮她。”
機會很快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