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地金君
2023年9月11日下午,石榴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崔巍終于出面辟謠。
其實,此次事件起源于6月21日石榴集團二股東桑春華接到離職通知一事。彼時,桑春華用一份回函進行“回擊”。
隨后,桑春華還貼出通知:“自2023年7月7日7:00起,公司總部石榴中心1號寫字樓(北京)辦公的所有員工暫停辦公,未經公司全體股東同意,任何員工均不得進入石榴中心1號寫字樓。”同時,桑春華還得帶人在該辦公樓門口“把守”。
此外,一份由桑春華、周亞莉夫婦共同簽字的《解除合同通知函》也在不少銀行、金融機構之間流傳開來。在該通知內,桑春華表示崔巍解除其職位、禁止其進入辦公場所等做法違反了《公司法》等相關規定,重創石榴集團正常經營秩序,導致公司內部人心渙散,且嚴重損害了公司利益及本人作為石榴集團股東、董事、經理的利益。
但在崔巍看來,最近這些冠以石榴集團的新聞占據了大量公共輿論資源,作為石榴集團的當家人,問心有愧,惶恐不安。原本在當下這種經濟環境應該是低調努力發展,但現在的局面已經完全影響了企業商譽。所以他將這八十多天以來石榴集團發生的各種事情進行說明與澄清。
創下889億資產
時光追溯到1993年,原本是一位地理老師的崔巍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并于第二年4月10日,在南京新街口洪武路一幢住宅樓的6樓開啟了人生中第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兩年后,崔巍在南京新街口開了四家中介門店。
用崔巍的話來說:“這中間也經歷了各種磨難、篳路藍縷。”比如199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僅有10元。
但陽光總在風雨后,1997年,公司完成了最重要的資本原始積累,公司員工也超過100人。1998年,也就是公司進入迅速擴張后,20歲的桑春華來到公司應聘中介店員,底薪300元。
后來,崔巍開啟了上青島進北京的歷程。2001年,崔巍帶著華美(石榴集團原名)正式進入北京,那一年,桑春華已經做到了公司銷售經理的位置。進京之后公司的銷售代理業務發展良好,崔巍為了全身心拓展地產開發業務,決定將銷售代理業務進行股份化改造,并將銷售代理公司一部分股份無償贈予桑春華。
隨后,華美用了6年時間在北京做了一百多個銷售項目,并因發展之迅猛被資本市場看好。然而,崔巍并沒有聽從高盛、IDG的勸說前往紐交所上市,而是進軍產業鏈上游,并將華美正式更名為K2地產。
在進入房地產開發市場之初,K2用海棠灣項目打響了北京區域的“第一槍”。此后,清水灣、百合灣、玉蘭灣、郎峰、運河一號等多個項目接連占領通州市場。
2009年,石榴集團接連拿下北京9宗地塊,包括北京通州九棵樹、通州永順鎮楊家莊2宗“地王”項目;2013年5月29日,K2以46億元、溢價率57%擊敗九龍倉、和記黃埔等強勁對手,拿下上海長寧區新華路街道71街坊地塊,刷新上海該年總地價紀錄。2013年,K2玉蘭灣以18萬平方米位列北京單盤銷售面積第一,以銷售額46億元名列通州單盤第一。
這五年,K2闖進北京房地產市場前五名。
隨著地產行業“白銀時代”的到來,崔巍瞄準科技、金融領域的發展空間,將K2轉型為“科技+金融+地產”公司,并在轉型前后,將公司名字變更為石榴集團。
憑借多元化發展戰略格局,石榴集團2015年銷售額突破150億元,總資產達到了400億元。到了2020年,石榴集團期末總資產約889億元,綜合實力名列中房協中國地產70強,品牌價值位居中指院中國地產40強。
2021年,石榴集團決定赴港IPO。但部分地產公司的爆雷,讓崔巍決定不再上市。崔巍在9月11日發布會上也提到,公司在2019年就放緩了前進的腳步,所以自始至終公司旗下項目交付并未受到影響。但就目前房地產市場及公司發展來看,并沒有上市打算。
桑春華的過往
在K2地產時代,公司主營業務板塊發生調整,銷售代理業務的終結。在崔巍的考慮下,沒有完整地產項目開發經驗的桑春華,被調去從地產公司的招投標管理工作開始,希望其通過上述工作逐步介入地產開發。
與此同時,桑春華曾在華美時期拿到的42%公司權益也被平移進了后來的地產開發公司。據崔巍介紹,這筆股份贈予是開始于2001年,于2005年6月完成的。也就是如今桑春華持有石榴集團的42%股權。
對此,崔巍特別強調,“桑春華在取得公司股份的過程中沒有投入過一分錢!”在崔巍看來,桑春華之于他就如同曹云金之于郭德綱。回看二者經歷,桑春華也確實是在崔巍手下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伙子慢慢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
在現場了解到,在桑春華管理招采業務兩年后,為了實現公司從單一地產公司向科技型投資型的綜合集團公司轉型,從2016年開始崔巍將公司總經理的職權授予桑春華,正式開啟后者代替董事長全面掌管石榴集團開發業務的時代,而崔巍則開始轉型科技研發、戰略投資等創新業務。
但是,桑春華擔任總經理的時間只有三年五個月。對于公司收回桑總經理職位,崔巍提出四點原因(以下為崔巍所寫的陳情原文):
(1)巨大的、突發性的、桑外部個人債務。2018年3月桑突然找到我,提出希望將他個人的部分股份轉賣給我,我十分驚詫,詳細詢問原因,被告知他本人需要一大筆現金處理個人債務問題,涉及數字遠遠偏離了個人生活改善或享受的范圍,如此短的時間又有如此大的個人債務,令我十分擔心,加之圈內朋友的各種傳聞使我不得不考慮公司經營的安全。
(2)公司高管團隊開始親屬化、內部化、團伙化。作為公司董事長,我本人現在在公司內部沒有一個親戚、一個同學、一個老鄉、一個發小,我希望的是一個職業化的團隊,但是桑卻在公司內部任命自己的表弟、外甥、同學、老鄉、司機,大家也看到了我們公司本次調整桑的同時也調整了一批高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他們的背景以及與桑個人的關系。公司的決議已經無法得到認真的貫徹和落實,公司內部已經被一群有共同利益紐帶的內部集團所控制,我事實上被架空了。
(3)公司內部管理、成本控制極度混亂,公司法務部門形同虛設,公司招投標流程嚴重破壞、徒留形式。公司重大的項目決策、合規管理已經完全將我排除在外,作為企業的實控人、董事長、法人,我已經感覺到高度的潛在法律風險。
(4)公司外部的市場商譽嚴重受損,我不想評價網傳的4P熱點,這與公司無關,但是坊間對我司相關高管極度奢靡、縱聲犬馬,驕奢淫逸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一些關注公司發展的同行友好、領導兄長都對我有所提醒,而我對桑進行善意警示和勸誡時,桑卻多次當著公司高管的面,拍著桌子跟我說:“這是私德與公司無關,你管不著!”
在收回桑春華總經理職務的2019年8月,石榴集團重新聘請職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但崔巍為了維護與桑春華的情面,依然給予其副董事長職位。
“風波”中的石榴集團
但從桑春華拍桌子的那一刻起,兩兄弟之間已經是“破鏡難圓”。
用崔巍的話來說,在房地產圈子里以寒酸、節約、摳唆聞名的石榴集團,竟以“驕奢淫逸”、毫無人倫底線等新聞出圈,“我崔巍死有余辜”。
作為華美—K2—石榴的投資人、創始人、董事長、法人、大股東,崔巍覺得自己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了,必須要整治公司亂象。
但也正是這個時間,桑春華與崔巍之間的沖突開始進一步升級。
6月21日,石榴集團發布了一份由崔巍簽字并蓋有公司公章的內部通知,稱桑春華因個人原因于當日中午12點離職,不再擔任石榴集團的全部職務,禁止其進入集團各公司的所有辦公場所,停止其全部工作權限。同時,與桑春華一起離職并被給予同樣處理的還有李廣田、丁慶蔚、楊玉鳳等三位高管。三人分別為石榴集團滬浙區域總裁、江蘇區域總裁、江蘇區域總裁助理,楊玉鳳同時還是桑春華的助理。
崔巍給出的理由是,桑春華在石榴集團存在嚴重違法、違紀行為。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和《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談及此事時,崔巍回憶道,當時自己掀了桌子,并直言“這是最后的尊嚴!”
但該事件并未就此熄火。
近期,桑春華提出了“自己是公司聯合創始人”、“不是分家”等內容,對此,崔巍在9月11日媒體會上一一做出回應,他表示,自己創立公司是在桑春華加入之前,而且自始至終公司也沒有否認桑春華的股份,只是治理權發生變化。崔巍還表示,桑春華的勞動仲裁結果已出,相關部門予以“駁回”處理。
不可否認的是,兩股東之爭,最后傷害的還是這匹地產黑馬。在經歷輿情期間,金融機構對石榴集團的投資也會更加審慎。
大股東承諾“救公司”
為此,崔巍對和石榴業務相關的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合作供應商進行承諾:
“第一,想對石榴在全國56個有開發業務的地方政府表示最大的感恩和感激。二十年來我們石榴開發的項目沒有一棟爛尾,沒有因此給所在地政府添麻煩、造損失,原因是你們不嫌棄石榴小品牌小公司,向我們公平敞開城市的大門,石榴因這些城市而榮耀、而發展,相信這一次的輿情和波動,也給政府增添了很多困擾和疑慮,我知道,高管的更迭必將影響業務溝通的順暢,我懇請各位領導和主管部門繼續給石榴和我本人一份信任,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并不因為我們公司高管的調整而產生陌生和疏離感,我們還是那個石榴集團,艱苦奮斗、篳路藍縷、一諾千金的石榴集團。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個人將一一登門向各位領導匯報和請示。
第二,我還想對與我們業務相關的金融機構的領導和條線高管鄭重承諾,石榴二十年的發展至今未有一筆金融壞賬或銀行逾期,在當下這個地產環境下真的已經實屬難得,我們總資產600億左右,有息負債120億以下,這是一個十分健康而又良性的地產公司。在桑擔任總經理的這些年,我荒疏于和各個金融機構的業務溝通,我會一一上門拜訪和陳情,請各個金融機構的領導放心,桑作為總經理在職期間代表公司所做的所有承諾和約定,我們無條件履行。
我知道,公司股東爆出如此大的輿情,勢必增加相關金融機構對我們進行風險評估,一定會對所有風控要求產生壓力,請各個金融機構放心,我們公司的資產在,我個人的無限擔保在,我們矗立在各個城市的大樓在,我們公司的真實價值在。對于我們的負債率和凈資產覆蓋率,我們歡迎所有的金融機構再做盡職調查。如果由我們實際的凈資產覆蓋不足而給各家金融機構帶來真實損失的話,我將從我們所在的石榴中心22樓一躍而下,我以我的生命做出信譽擔保。
我知道如果各個金融機構聽信桑的污蔑、造謠、綁架、中傷,發起擠兌,再優秀的公司也經不起流動性瞬間凍結,再多的資產也無法覆蓋由于擠兌造成的流動性枯竭帶來的致命損傷,桑就是用這一條威脅、逼迫、敲詐我的,面對這樣的敲詐、面對這樣的高管,我絕不妥協。看在我們還是中國難得幾家資產優良、覆蓋率足、從未違約的民營地產公司的情分上,給我們一如既往的支持,讓我們正常的貸款可以延續,正常的交易可以完成,不要讓我們死于一場無妄的輿情之災。
第三,我還想對我們的合作供應商們做出承諾,無論是否和我相熟,無論你通過任何人介紹,你們都是我們石榴集團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這么多年你們未必跟著我們石榴集團賺到了多少錢,但在眼前的地產環境下我們也是相互攙扶、相濡以沫走到了今天,我內心充滿了感激和愧疚,感激的是你們不離不棄,愧疚的是你們確實干得太苦,對你們過去跟著石榴的這些年,我無顏以對,我只能說,弟兄們,有情后補。”
崔巍坦言;“過去的八十多天我們沒有開發布會、沒有接你們的電話、沒有回答你們的問題,這是一個做企業的人的膽小和怯懦,我想輿情快點過去,我想企業快點恢復正常,我不想站在聚光燈下,我個人的性格可能有點兒社恐,我只想踏踏實實做企業,不想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反觀桑春華,在這幾十天鼓動員工罷工、堵門、向金融機構散播謠言、暴力搶占北湖壹號等動作不斷。
不過,近期樓市重磅利好政策接連出臺,讓崔巍看到房地產市場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石榴的未來
從三部委推動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到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明確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再加上多個城市積極響應推出利好政策,讓包括石榴集團在內的房地產企業看到了生存、發展的曙光,也讓崔巍決定要于法有據、于理可依、于情可通的作出澄清與回應。
但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事件本質上是公司治理結構混亂,以人情管理代替職業經理人治理所產生的各類問題。我認為,其實際上代表了一批從創業到壯大的企業代表。在行業順風順水的時候相關矛盾不會暴露出來。但是在行業調整和企業經營遇到問題的時候,一些問題會明顯放大。
嚴躍進進一步表示,此次發布會提及的一些社會評價等內容,本質上是企業聲譽的管理問題。我認為,開發企業總體上要朝著陽光健康透明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要有治理規范、運作有序的方向發展。若是產生一種“窩里斗”等負面輿情,本身說明在處理矛盾糾紛方面無章法。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此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崔巍和桑春華作為公司的核心管理者,因權力爭奪而產生的內耗不僅會削弱公司的整體實力,還可能引起其他管理層以及基層員工的困惑、不滿和不安。這種內部矛盾會使得公司在面對當前已經深陷困境的房地產行業與房地產市場外部挑戰和競爭時顯得更加脆弱。
此外,柏文喜表示,爭權風波還會對公司的戰略規劃和執行產生負面影響。當公司內部存在分歧和矛盾時,很難形成統一的戰略共識,進而影響到公司的戰略規劃落地執行和業務發展。這種情況在很多陷入爭權困境的企業中都有所體現,最終可能導致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針對此類情況,柏文喜從公司治理角度出發,向石榴集團給出四點建議。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規范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權力制衡機制,明確各層級的職責和權限,避免權力過于集中。
二是加強內部溝通與協調:公司高層之間應該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調,以共同應對外部市場的挑戰。同時,也要關注普通員工的意見和訴求,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評價管理者的業績和能力,避免因個人情感或權力斗爭而產生的不必要內耗。
四是強調企業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健康、和諧的企業文化,強調團隊合作與共同發展,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降低因爭權風波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柏文喜看來,石榴集團的爭權風波應引起廣大企業家對于公司治理的重視。只有建立科學規范與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才能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避免因權力斗爭而給企業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同時,企業家們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斷學習先進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以推動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