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車風暴已經開始席卷歐洲。在上周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向歐洲市場推出了海豹(參數丨圖片)轎車,目標堅定地瞄準特斯拉 Model 3。分析師預計,比亞迪的轎車和 SUV 系列將與特斯拉展開激烈的競爭。但殊不知,當瑞銀對比亞迪海豹進行零部件拆解后,更驚嘆于完備的自研供應鏈,以及“足以顛覆全球車企的成本力量”。
縱觀瑞銀的拆車歷史,其 2017 年拆解 Bolt,2018 年拆解特斯拉 Model 3,2021 年拆 解大眾 ID.3,都為熱門新車。而此次比亞迪海豹被拆解,體現出其不論在技術層面還是市場影響力層面都受到廣泛關注及認可。
瑞銀發布的研報表示,通過拆解比亞迪最新款海豹,他們深入了解了比亞迪的供應鏈、成本、結構、技術以及售后服務,并得出關鍵結論:
1、 比亞迪比歐美現有車企在歐洲生產成本低25%左右;
2、 通過垂直整合和規模化優勢,比亞迪海豹比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成本低15%,比歐洲現有汽車更有 30% 的價格優勢;
3、 海豹的大約75%的零部件是比亞迪自產,留給全球傳統供應商的空間相對較小。
瑞銀表示,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定價明顯高于中國本土,其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歐洲的競品價格都太貴了,因此中國汽車制造商還未真正在價格上發力,處于“試水”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車企在歐洲的價格會變得更有競爭力。
在產品方面,瑞銀直言:比亞迪海豹比特斯拉Model 3 更便宜、空間更大同時內飾也更為豪華。與大眾的ID.3以及ID.4相比,比亞迪的數字化程度也完全符合消費者的預期,而且內飾更豪華,材料更優質。
對于未來市場,瑞銀指出,歐洲現在是中國本土電車企業的最大機遇,原因有以下幾點:
● 電車市場正在快速增長,由于燃油車禁令,到2035 年歐洲市場銷售的新能源車的比例將達到100%;
● 歐洲沒有本土的顛覆性公司,只有傳統汽車OEM廠商以保守的速度向電動車時代過渡;
● 歐洲與中國的細分市場高度重疊,也就是主流汽車類別相同,小型和緊湊型跨界車和SUV是兩地最受歡迎的細分車型;
● 中國汽車品牌的成本優勢是歐洲品牌很難,甚至不可能復制的。
基于以上分析,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已開始對比亞迪股票給予“跑贏大盤”評級,并對比亞迪的選擇寄予厚望。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夢想著在汽車領域擁有自己的世界冠軍,而比亞迪正在將其變為現實。 憑借在國內獲得的規模和成本優勢,我們預計比亞迪將躋身全球頂尖汽車品牌行列。”伯恩斯坦分析師尤尼斯·李(Eunice Le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根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制造商在西歐市場銷售了16萬輛汽車,其中主要是純電動汽車。75% 來自 上汽MG品牌。 而剛剛開始在歐洲進行銷售活動的比亞迪僅占1.9%份額。
投資研究機構 Evercore ISI 表示,到 2030 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可能占歐洲市場的 15%,而比亞迪可能占其中至少一半的份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