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鳥瞰亞洲藝術全景②:首爾
近年來,大力推行的藝術文化扶持政策、不斷增長的藝術消費人口使亞洲 成為全球最為閃耀的龐大藝術市場之一,其藝術集聚效應和輻射面也正在不斷擴大,展現出令人興奮的成長潛力。 在亞洲范圍內,有7個在藝術文化產業領域占據著引領地位的城市 (或國家、省份)。 今天我們來看歷經沉浮后重返 藝術市場焦點的韓國首都——首爾。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果川館,圖片來源: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首爾會不會取代香港成為下一個亞洲藝術中心?”近年來,這樣的聲音在業內不斷出現。然而,韓國并非今天才成為藝術界的焦點。上世紀70年代,以現代畫廊(Gallery Hyundai)的成立為序幕,各具特色的畫廊開始在韓國漸次出現。1984年,韓國Jane Gallery亮相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兩年后,韓國藝術家河東哲(Ha Dong Chul)與高永勛(Ko Young-hoon)首次登上威尼斯雙年展的舞臺,宣告韓國當代藝術正式走入國際藝術市場視線,其藝術市場的發展也日益繁榮起來。好景不長,金融危機的波及使亞洲藝術市場全面淪陷,韓國也不例外,直至2018年,韓國才逐漸回暖,兩年后,疫情爆發,全球藝術市場秩序被打亂,地區市場崛起,韓國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趨勢。
現代畫廊,圖片來源:現代畫廊
打開這一局面歸功于韓國政府發布的寬松的藝術品稅收政策。藝術品轉手讓渡時只需繳納約2.2%至4.4%的所得稅,還享有6000萬韓元的免稅額,如果是韓籍在世藝術家的作品,甚至直接免稅。因此,在韓國政府持續針對房市與股市加強課稅的態勢下,通過投資藝術品來進行資產管理的方式愈發廣受青睞。
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圖片來源: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一代韓國藏家開始涌現。他們的成長伴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與全球化,因此他們樂于接受多元化的或是新晉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對當代藝術有著獨特的欣賞品味和敏銳的洞察力,主導著審美風潮。還有許多企業財團都構建了自己的藝術收藏體系,建立了大量私人美術館,為韓國的文化基礎建設和公眾藝術普及做出了卓越貢獻。
三星美術館,圖片來源:三星美術館
韓國積極的政策、強大的購藏力和優良的文化藝術基礎,給予外界極大信心,大量海外藝術機構紛紛前來布局。而作為韓國首都,常駐人口數量占到全國人口總數五分之一的首爾,自然是首選。當地對收藏當代藝術感興趣的人占比頗高,即使拍賣會場次密度相對較低,但拍品單價卻未曾呈現頹勢,以草間彌生為例,她每年的成交額幾乎有10%都要歸功于首爾地區的銷售活動。
首爾拍賣現場,圖片來源:首爾拍賣
于是2021年開始,不少國際藍籌畫廊,包括貝浩登畫廊、佩斯畫廊、立木畫廊、國王畫廊、格萊斯頓畫廊等均在首爾開設新空間;2022年,首屆首爾弗里茲藝術博覽會的舉辦成果斐然;今年,韓華財團與蓬皮杜藝術中心簽署了為期4年的合作協議,計劃以首爾中心地標63大廈為主要位置設立場館……這些藝術界大新聞無不彰顯著以首爾為中心的韓國藝術市場的超高活躍度和環球吸引力,在向著“多中心化”方向發展的國際藝術市場中,首爾已然占據了一方天地。
出品人:董瑞
編輯:Tina Xu
視頻:遲正寧
撰文:遲正寧
版式設計:劉宇翔
審校: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