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是開學季,學生們不論年齡大小,都要去學校獲取新知識。教育是國之大計,每個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和義務。
回顧歷史,清代的教育雖下不及平民,但是當權(quán)者將其作為鞏固政權(quán)的一部分,十分重視對皇室宗族的教育,并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宮廷教育機制。
需要說明的是,“清”這一國號由皇太極確立,但努爾哈赤為實際的建國者與奠基者,因此本文對清代宮廷教育的討論從努爾哈赤時期延續(xù)到宣統(tǒng)一朝。在這一過程中,對漢文化的推崇是其重要特點。
清拓《懋勤殿法帖》康熙皇帝臨蘭亭序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清朝宮廷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努爾哈赤時期。努爾哈赤擔任大汗時,會請教學師傅為宗族子侄們教書,并對不勤奮的學生予以懲罰。
皇太極規(guī)定每位清朝貴族以及大臣子弟都要讀書,宗族中凡是八歲到十五歲之間的都要求學,并設置內(nèi)弘文院,令大學士在內(nèi)講授。
順治熱愛漢族文化,甚至可以與高僧論道。他規(guī)定親王、郡王等年滿十歲,就要配置滿、漢進士各一位作為老師;并設立宗學,按照出身把宗室劃入左、右翼兩館,學習滿文、漢文以及騎射。
木鑲銅鍍金嵌珠石珊瑚順治帝御用馬鞍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到了康雍乾三朝,清代的宮廷教育到了鼎盛時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制度。
康熙一朝,較為重要的教育制度為經(jīng)筵制度。自康熙十年開始,每年春秋都要舉辦經(jīng)筵大典,由翰林院學士進行授課。
而皇子們從四五歲開始,就要入書堂學習。對于最疼愛的太子胤礽,康熙尤其重視對他的教育,專門設立毓慶宮讓其學習。同時,太子從小就被他帶在身邊躬親教養(yǎng)。
雍正以重視宗室教育著稱,在位期間繼續(xù)加強對滿洲貴族子弟的教育,設立了咸安宮宮學和八旗覺羅學兩種官學。
咸安門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乾隆同樣重視皇子教育,甚至在避暑山莊,也設立了專門用于教育皇子的阿哥所。
清朝后期,基本沿襲了之前的宮廷教育制度,只是名額相對擴大,左翼、右翼宗學都擴展到了百余人的規(guī)模。
從同治帝開始,由于皇室絕嗣,皇子教育演變?yōu)橛椎劢逃τ诋敃r皇帝的學習內(nèi)容,順應時代,增加了西學內(nèi)容,包括一些西學書籍,如魏源的《海國圖志》,到了宣統(tǒng)一朝,還設置了英文課。
同治帝游藝怡情圖軸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以史為鑒,就之前的明代而言,皇室宗族教育并未形成確定且完善的制度,并時常因為宮變等事件而打亂,統(tǒng)治者的水平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王朝的存續(xù)。
清朝為提升統(tǒng)治者素養(yǎng),將教育體系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以維護政權(quán)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無疑是一大進步,更有利于穩(wěn)定的治世的形成。
當然,這種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屬于少數(shù)統(tǒng)治群體的,在近代乃至新中國成立以前,受教育仍是一種特權(quán)。不過如今,在金秋九月,大小學子想必都已經(jīng)背好書包回歸課堂啦!
參考文獻:
[1]楊凌云. 清代皇子教育探析[D].遼寧大學,2013.
[2]劉慶宇. 明清宗室教育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3]石利鋒. 清代宮廷教育綜述[C].清代宮史研究會.多維視野下的清宮史研究——第十屆清宮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現(xiàn)代出版社,2011:63-72.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松蘭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zhuǎn)載文章需經(jīng)【松蘭書社】授權(qu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