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略》記載,劉禪繼位后,把大小事務交給諸葛亮,對亮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葛氏,即諸葛亮,寡人,劉禪自稱。意思就是政事都聽相父的,我就搞搞祭祀。
諸葛亮是如何回應的?“亮亦以禪未閑于政,遂總內外。”
諸葛亮認為劉禪對政事不嫻熟,于是總管了內政外交。
就這樣,在諸葛亮主政時代,劉禪被當成吉祥物供著。
劉禪和諸葛亮的關系,是非常典型的主弱臣強式關系。
洪森與西哈莫尼
這種關系套用在如今的柬埔寨君相關系上依然適用:前首相洪森強勢掌控國家內政外交,兩代國王西哈努克和西哈莫尼是國家的象征,主要搞搞禮儀性工作。豈非政由洪氏,祭則寡人?
不久前,洪森之子洪瑪奈接過了父親手中的相印,任柬埔寨首相。
柬埔寨君相關系又變成了類似于日本幕府時代天皇和征夷大將軍的關系,天皇是虛君,將軍掌實權,天皇的兒子是天皇,將軍的兒子是將軍。
洪氏幕府能綿延幾代,大家拭目以待。
今天說說洪森是如何崛起并打下如今柬埔寨江山的。
洪森
01
1952年,洪森出生于柬埔寨磅湛省斯棟德朗縣一個貧困家庭,母親是普通農村婦女,寬厚善良,父親是鄉民兵自衛隊隊長,嚴厲勇敢。
此外,洪森還有個非凡的外婆,她嚴厲認真,口才和能力非常出眾,經常幫鄰里鄉親出頭打官司,在當地德高望重。
據洪森后來講,外婆和父親是對他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兩個人。
柬埔寨是個佛教國家,洪森很小就被送到了寺廟念書,艱苦的環境磨練了他堅毅的性格。
洪森長大后很喜歡寫詩,回首童年寺廟求學時光,他寫過一首題為《寺院的孩童》的詩:
啊,寺廟是佛教圣地,我在此汲取精神營養,別嫉妒有錢人家子弟,我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寺院孩童定會前程似錦。
1964年,12歲的洪森懷揣著母親給他的12瑞爾離開家鄉,獨自來到首都金邊一所中學求學,學校一年學費1800瑞爾,洪森無力支付,但他沒有放棄,找了一家寺廟棲身,在里面免費打雜,閑暇時還要外出化緣。
洪森以這樣的方式半工半讀,釋放著自己無窮的求知欲。
洪森
1968年1月,柬共(即紅色高棉)在馬德望省維甲山,打響了武裝反抗西哈努克統治的第一槍。很快他們在農村建立了大片的根據地,游擊隊迅速發展到幾萬人。
與此同時,美國、南越、泰國與北越大打出手,柬埔寨被兩大陣營包圍,受到多方壓迫挑釁,越來越難以保持中立。
內外交困,局面復雜,國王西哈努克力不從心,玩不轉,躺平了。柬埔寨大權逐漸旁落到了首相朗諾手里。
局勢日益動蕩,柬埔寨之大,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1969年,洪森的堂哥因參加地下活動而被捕,他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提前結束學業離校。
第二年,首相朗諾發動政變,宣布廢黜西哈努克,建立了親美的高棉共和國。
外出訪問的西哈努克黯然飛往北京避難,他號召柬埔寨忠義之士平叛勤王,抗美救國。
朗諾配合美軍轟炸“胡志明小道”,允許美軍進入柬越邊境圍剿越共,把柬埔寨卷入了越戰,極右的朗諾政權還瘋狂鎮壓左派,將大批知識分子和農民推向柬共。
西哈努克
02
時勢造英雄,柬埔寨政局巨變,改變了洪森的命運。洪森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加入柬共的。
念過書的洪森,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分子,更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叢林游擊戰士,他在戰場上勇猛頑強,大小百余戰,五次負傷,還失去了一只眼睛。
作為回報,洪森軍職飛升,在東部戰區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成為柬共高級軍官。
1975年,柬共攻占金邊,推翻朗諾政權,建立了民主柬埔寨。
經過多年浴血奮戰,柬共終于取得了革命勝利,理論上講,洪森將位列柬埔寨開國將帥,可以享享福了。
然而,柬共話事人波爾布特不這么想,他認為當時的各個社會主義國家都不純粹、不徹底,想以柬埔寨為試驗田,趟出一條純粹的,無階級差別、無城鄉差別、無貨幣、無商品交易的“超級社會主義”道路。
由此,波爾布特開始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提純操作——所謂純粹,首先是人的純粹,不純粹的人,必須清洗掉。
洪森所在的東部軍區受到波及,許多軍官被清洗,洪森對波爾布特的操作嚴重不滿,又擔心自己成為清洗對象,被迫挺而走險,與另一個柬共高級領導韓桑林一起叛逃越南。
洪森
在越南的支持下,韓桑林和洪森成立了“柬埔寨民族團結救國陣線”,統戰、吸收被波爾布特迫害的柬埔寨人,與柬共作斗爭。
1978年12月25日,越南集中近20個師兵力,向柬埔寨發動了閃電進攻,柬埔寨軍隊或一觸即潰,或嘩變倒戈,柬共及其軍政機關撤離金邊,逃往西北部的柬泰邊境叢林。
越軍僅用了13天時間,就占領了金邊及柬埔寨絕大部分國土。
此時,韓桑林和洪森成立的“柬埔寨民族團結救國陣線”排上了用場,他們在越軍的扶持下,成立了柬埔寨人民革命黨和柬埔寨人民共和國,行使國家全部權力。
當年,中國的立場是支持柬共、反對越南,因而不承認所謂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國,而是稱之為金邊政權或韓桑林政權。
毫無疑問,金邊政權是越軍的傀儡政權,洪森在其中擔任外交委員(外交部長)。
憑借聰明和勤奮,洪森很快適應了軍官到外交官的角色轉化,工作得心應手。
1981年,他出任副首相兼外交部長,1985年當選為總理兼外交部長,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政府總理。
韓桑林
起初,韓桑林在金邊政權中權力最大,但隨著時間流逝,其權力逐漸流向洪森,洪森出任總理后,韓桑林喪失了行政權和外交權。
兩人如何斗法不得而知,但明眼人都看出,年富力強、能力出眾的洪森取代韓桑林是遲早的事,連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議員都知道洪森是“柬埔寨明日之星”。
03
越南扶持韓桑林政權占領柬埔寨,然而這種軍事占領并不穩固。
柬埔寨有三支主要抵抗力量,一是撤往邊境叢林的柬共,二是流亡外國的西哈努克,三是宋雙領導的高棉人民解放全國陣線。當然,抗越主力還是波爾布特的柬共人馬。
西哈努克沒什么實力,但國際影響力大,可以搞到國際援助,因此不容忽視。
鑒于三方都不是越軍的對手,柬共試圖搞統一戰線,喬森潘主動聯系西哈努克和宋雙,提議三方聯合。西哈努克和宋雙鑒于柬共太恐怖且臭名昭著,拒絕聯合。
當時的國際形勢,越南已經引起眾怒,反越反蘇是多方共識,在相關國家的撮合下,柬埔寨三方還是聯合了,成立了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
洪森
1989年1月,越南終于支持不住,從柬埔寨撤軍,柬埔寨形成了金邊政權與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并存的局面。
換句話說,越軍撤走后,其扶持的金邊政權并沒有隨之崩潰,經過十年經營,金邊政權已經站穩了腳跟,牢牢控制著全國大部分地區。
兩個政權誰也消滅不了誰,再打下去徒增民族災難,且時間進入90年代,和平與發展成了時代主流,戰爭不流行了。
1991年聯合國五常,東盟六國,再加上柬埔寨四方,在巴黎開會形成了柬埔寨和平協議。
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外國武裝力量、軍事裝備全部撤離柬埔寨,柬埔寨一切武裝力量脫離接觸、停火、裁減70%,全國舉行公正的大選,制定憲法、成立新政府,柬埔寨宣布永久中立。
以上種種,由聯合國進行監督、核查、指導。
如果是公正的全國大選,拼的肯定是民意民心。
洪森反應很快,為了改善形象,他將柬埔寨人民革命黨改組為柬埔寨人民黨,淡化了革命色彩,人民黨以謝辛為主席,原黨魁韓桑林成了可有可無的名譽主席——直到2023年的今天,90歲的韓桑林還是人民黨名譽主席。
洪森
為了爭取民心,1991年11月洪森親自前往北京,把西哈努克接回了金邊。
西哈努克雖然早就不是國王了,但潛在影響力巨大,洪森不能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利用天子的聲望來搞選舉他還是很有興趣的。
洪森開動宣傳機器,大肆宣傳和吹捧西哈努克,西哈努克的威望和影響力蹭蹭上漲。
投桃報李,西哈努克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充分肯定了金邊政權在13年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為洪森背書。
政治上的敵友關系反轉就是這么有趣,幾年前還是傀儡頭子的洪森,轉眼成了忍辱負重的同志,幾年前還是賣國的金邊政權,轉眼成了穩定國家局勢的中流砥柱。
洪森與西哈努克
04
早在1981年,西哈努克就組建了奉辛比克黨,自任主席。
1992年,西哈努克的繼承人拉那烈親王出任奉辛比克黨主席,宣布與柬埔寨人民黨結成聯盟,如果選舉獲勝,兩派還將組成聯合政府,由西哈努克任國家元首,洪森任總理,拉那烈任副總理。
西哈努克與洪森的合作,堪稱聲望與實力的完美結合,柬埔寨大選勝利者非這兩個黨莫屬。
雙方強強聯合,打破了四方平衡,宋雙很不滿,但無可奈何。
剩下的就是柬共了,哦,NO,柬共早已宣布解散(名亡實存),我們還是叫它紅色高棉吧。
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選,紅色高棉心虛了,它沒有民意支持——不解釋,沒有多少實力——洪森控制著柬埔寨70%的土地和80%的人口。
所以,波爾布特決定抵制大選,拒絕遣散軍隊,對抗聯合國工作人員和維和部隊的檢查。
和平和大選是人心所向,紅色高棉此舉,無異于逆勢而動,自取滅亡。
洪森與夫人
1993年5月,在聯合國的監督和保護下,柬埔寨舉行全國大選,奉辛比克黨利用西哈努克的聲望,贏得了45.47%的選票,人民黨獲得了38.22%的選票,屈居第二。
拉那烈大喜過望,躊躇滿志,決定甩開人民黨單獨組建政府,至于之前兩黨合作的宣言,仿佛沒發生過。拉那烈背后站著西哈努克,顯然,這也是西哈努克的意思。
你不仁,我不義,讓你們看看誰才是柬埔寨的扛把子。
洪森宣稱大選存在普遍舞弊行為,表示不承認大選結果,他話剛說完,柬埔寨東部七省宣布自治。
中國北洋軍閥混戰的時代,地方軍閥不承認中央,用的最多的辦法就是宣布自治。
洪森此舉,暗合此道。
西哈努克被迫妥協,提議實行兩首相制:拉那烈當第一首相,洪森當第二首相。
他強調:“兩個首相有第一和第二之分,但權力平等。”
政府各部,除內政部和國防部由兩黨聯合掌管外,其余各部平分。
洪森同意了提議,七省自治隨之平息。
洪森
1993年9月,柬埔寨通過新憲法,國名改為柬埔寨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統而不治,是國家團結與永恒的象征。
退位38年之久的西哈努克重登王位,同一天,他任命拉那烈和洪森為首相。
值得一提的是,洪森不僅是柬埔寨第二首相,還是柬埔寨王家軍聯合總司令、四星上將。
為了繼續提升自己的聲望,洪森拜了西哈努克為義父,西哈努克冊封他為親王。
雙方在相互利用和相互斗爭中共存。
紅色高棉躲在叢林里繼續抗拒和平,被新政府宣布為非法組織。
在政府軍的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下,紅色高棉處境日益艱難,領導層開始分裂、動搖。
1996年,英薩利率領2個師向政府軍投誠,1997年總司令宋成及全家被殺,總參謀長塔莫軟禁了波爾布特,1998年波爾布特病死,而后喬森潘、農謝率領殘部向政府投誠。
1999年,隨著最后一個頭目塔莫在柬泰邊境被捕,紅色高棉最終消亡。
拉那烈親王
05
首相的“首”,本來有第一的意思。
柬埔寨有第一首相和第二首相,那到底誰才是“首”?
為了爭這個“首”,洪森與拉那烈展開了激烈的權斗,1994年他迫使拉那烈解除了財政部長桑蘭西和外交部長施里武的職務,把這兩個關鍵的位置奪了過來,奉辛比克黨實力大減。
為了贏得1998年大選,洪森與拉那烈爭相利用紅色高棉做文章。
先是,洪森策反了英薩利,拉那烈不甘落后,成功統戰了喬森潘,洪森見勢不妙,一口氣給拉那烈扣了四個大帽子:勾結紅色高棉,私自進口武器,建立非法武裝,非法調動軍隊。
1997年7月,洪森發動政變,麾下軍隊包圍了奉辛比克黨總部,宣布廢黜拉那烈第一首相職務,拉那烈被迫流亡國外。
“7月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干預,美國對柬埔寨進行制裁,聯合國宣布中止柬埔寨會員國資格,東盟主動要求出面調解洪森與王室的關系,洪森強硬警告東盟:不要干涉柬埔寨內政。東盟特使與西哈努克和拉那烈談完后,來找洪森談,洪森斷然拒絕。
洪森與西哈努克
這次政變干凈利落,直接打掉了奉辛比克黨總部,沒有對社會穩定造成破壞,柬埔寨局勢很快穩定下來。國際社會除了指責洪森不講武德之外,也挑不出其他問題,此后逐漸承認了既成事實。
1998年,柬埔寨舉行第二次全國大選,人民黨獲得了203萬張選票,奉辛比克黨獲得了155萬張選票,國會122個議席中,人民黨獲得了64席,奉辛比克黨獲得43席。
人民黨雖然第一,但沒有獲得議會2/3的席位,無法單獨組閣,奉辛比克黨位居第二,依然有較大實力。雙方還有合作的基礎。
在西哈努克的調節下,兩黨達成全面合作協議:由洪森擔任唯一首相負責組閣,人民黨將國會議長的位置(此前由人民黨主席謝辛擔任)讓給拉那烈,兩黨平分內閣各部長位置,組成聯合政府。
洪森與拉那烈
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重要部門和要害崗位都掌握在人民黨手上,洪森依然掌控著實權。
西哈努克無奈地感慨道:洪森在我面前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字輩,但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在本國領導人中,只有洪森才是真正的強人。
的確,洪森只要實權,不要虛名,如果需要,他可以把一切虛名送給西哈努克——“柬埔寨歷史上最偉大、最著名的國王”,“柬埔寨的獨立之父、民族和解之父以及國家重建之父”。
2004年,西哈努克因病退位,傳位西哈莫尼。西哈莫尼醉心于搞藝術,對政治不感興趣。西哈努克評價他:立場中立,不介入政治,不屬于任何黨派,這適合柬埔寨的現狀。
一個溫和、文藝的國王的確適合柬埔寨現狀,也很對洪森的口味,君相關系處得比較和諧。
西哈努克與西哈莫尼
此后,洪森再無對手,一直擔任著柬埔寨首相直到不久前。
雖然交出了相印,但洪森仍是柬埔寨人民黨主席,堪比相父攝政王。
棧戀權位不假,給兒子鋪路也不假,洪森的難得之處至于他謀己的同時也謀國,是一個干實事的人,在洪森的駕馭下,柬埔寨在國際上左右逢源,搞到了很多援助,國內局勢穩定,經濟和人民生活也有一定改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