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發布首款近場監聽 ANF10 之后,每隔三年,ADAM 就會給“A 系列”換代,到了 2010 年的 AX 系列,已經擴充到 5 大型號,成為中端監聽和小型錄音棚的標準之一。
但也是在 2010 年之后,ADAM 陷入了長時間動蕩,直到 2019 年才重回正軌,穩定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新年邁的 A 系列。
終于.. 歷經了 12 年, A 系列升級到了第四代
我們本來應在去年評測 A 系列,但如你所知,世界很動蕩.. 于是全新 A 系列在今年才在國內上市。
這次也不可能一下子評測 5 個型號 (小編體力不支,另外篇幅不夠),
所以我們先評測兩個小成員
A4V 和 A44H
為什么這一代沒有“A3V”?呃.. 上一代 A3X 其實是 4.5”寸單元,現在的 A4V 是 4.0”寸.. 所以,
A4V 就是 A3X 的升級
那“A5V”又去哪里了?呃..
A5X 升級成了 A44H..
A44H 應該是目前業內“唯二”的雙四寸監聽,十分另類。從參數來看,之前的 A5X 下潛只有 50Hz/-10dB,而 A44H 可以做到 46Hz/-6dB,比 A5X 更強悍。
下面我們開始進入評測,先看看官方視頻:
(所有圖片點擊放大)
對比一下全系列參數
再對比下主流 4” 寸監聽
由于市面上只有兩對“雙 4 寸”監聽,而且價格相差三四倍,這里就不對比了..

對比“同門”的 EVE SC204、以及更貴的 4”監聽真力 8320 (很遺憾沒有 KH80,但內行應該知道 KH80 和 8320A 也算“同門”),
A4V 的曲線..很有意思.. 一方面有超深的下潛 實測達到了 57Hz/-3dB
A4V 和 A7V 是共享 90W 功放模塊的,加上超大箱體的加持,因此 A4V 的下潛也比 SC205 和真力 8320 起碼深 10Hz.. 達到 5”寸監聽的水準。其實上一代 A3X (4.0”寸) 官方數據只有 60Hz/-10dB,A4V 相當于“加一寸”。
另一方面很準很平直
在大部分的頻率區間里,A4V 比已經很準的 SC204 和 8320A 還準些,
除了中頻 1kHz 的坑
關于這一點,官網在自己的《測試報告》里進行了解釋,@焦聚 Focus 給大家翻譯一下原文:
“1kHz 的凹陷是倒相管口共振引起的,這種凹陷很多音箱都有,包括先前的 Adam AX 系列。雖然有辦法消除,但我們進行了刻意保留,這是各項沖突性能特性之間的權衡。如果消除共振,則要面臨管道中更不穩定的氣流造成的風噪。聽力測試表明,管口共振的衰減時間很短,在多數聽音環境中難以察覺。”
一般的音樂人可能都聽不出來這個“管口共振”,但職業混音師可能會察覺:高音樂器的“硬度”有所削減 (老白盆是通過提升 1kHz 來增加硬度),讓高音樂器聽起來略微偏軟。
對比同門的 SC204,試聽樂器少、低音少的歌曲,兩者很難一耳朵聽出區別,但樂器多起來之后區別開始明顯,可能要用 SC205 才能對比 A4V (兩者體積也接近).. 另外 EVE 的高音功率更大、聲場更深遠,A4V 聽起來更加“近場”,方便職業錄混音工作。
下圖:我們分別用兩只 A4V 安裝新/老固件,實測曲線基本重合,因此新固件不影響聲音。
既然是倒相管所致..我們.. 封閉倒相管不就行了?
果然,我們封閉了兩個倒相管之后,確實消除了 1000Hz 的坑,但是又帶來了 1200Hz 的坑 (幅度小但范圍更大),同時低頻減少太多,得不償失。
封閉一個孔的表現還不錯
這時 1kHz 的小坑從 -9dB 緩解到 -7dB,低頻也不會減少太多,但如果你覺得低頻偏少,可以把背面板的低頻再 +2dB,這時候低頻跟調整之前會很接近。
我們還測試了 UNR 模式 這是 HiFi 的 “微笑” 曲線
跟我們在網上找到的 A3X 實測曲線差不多,UNR 模式下 A4V 的低頻偏多 4dB,而且下潛達到 52Hz/-3dB,整體很“勁爆”,適合聽主流電音、說唱和搖滾。
如果甲方上門檢查作品,也可以切換到 UNR 模式試試..
雖然物理方法無法彌補“小坑”
但 ADAM 還有黑科技
用網線連接電腦,在 A Control 中打開“ADV/高級模式”小按鈕,開啟 6 段 EQ 功能,由于這個 EQ 能精確到個位數調節頻率、精確到 0.1dB 調節增益、還可以調節 Q 值 (范圍),
A4V 便可調到“純平”
這時實測的曲線能吊打所有 4”監聽.. (除非其他音箱也有多段 EQ..)
這也不是沒代價——由于用了兩個 6dB (最大幅度) 來彌補 1kHz,所以總音量要衰減 12dB (避免增加底噪),另外目前 ADV 模式不能保存,脫離電腦 (拔網線) 后重新打開音箱,即使音箱小燈處于【Ext】模式,但聲音測出來還是 Pure 模式,不知道日后的固件能不能解決。
還有一點,如果電腦網口連接音箱,電腦就無法通過 WIFI 上網,需要很復雜的設置。
A44H 聽感也很奇特
貌似低頻偏少,但下潛超深
我們原以為“雙四寸”的下潛大概是 5”寸監聽的水準,所以找了兩對 5”寸監聽進行對比,沒想到它比 SC205 和真力 8330 還深 10Hz 以上..
居然深達 48Hz/-3dB.. 這是 6”寸監聽的水準..
面對 Focal Solo6 它的下潛也不遜色,可能是它的低音功率 ( 2 x 90W ) 比 Solo6 的 150W 更大,但潛到 48Hz 后 A44H 衰減很陡峭,而大單元衰減更平緩,實際聽感 Solo6 的下潛還是比 A44H 略深。
傳統 MTM 監聽有“雙單元低頻疊加”的問題,造成上一代 A77X 低頻偏厚 (A77X 還有“導管風噪”問題),現在 ADAM 都解決了。
A44H 還解決了“導管共振”
950Hz 只衰減了 3dB
這下職業混音師都無法察覺
ADV 模式當然還能更準
由于 A44H 的修改幅度比 A4V 小,所以不用衰減多少總音量 (頂多 3dB),也不用去堵倒相孔了。
我們的實測 (下圖灰線) 和 SoundID 很接近,SoundID 的多點校準會更精確,我們是單點快速測試,只是想看看 SoundID 的 DSP 版本是否和“CPU 版本”一致。
在電腦上用 SoundID 校準之后
果然準了很多 (下圖綠線)
我們攝影室原本有 ±7dB (75 ~ 20kHz) 的誤差,校準后接近 ±3dB,1kHz 的坑也補上了,150Hz 的坑應該是玻璃后墻的反射抵消,這是無法校準的 (校準軟件不是萬能)。
但 SoundID 寫入 A4V 后 聲音和電腦校準有點區別
最嚴重的 200 ~ 300Hz 大波峰和 400 ~ 500Hz 小波峰都處理掉了,但 1kHz 的“導管共振”沒有處理 (軟件版 SoundID 是處理了的),70 ~ 100Hz 的波谷也沒有處理,另外在處理 100 ~ 140Hz 波峰時,影響到了 150Hz 的坑。
我們跟 ADAM 那邊溝通了
這個功能還在完善中...
盡管目前不完美,但也確實有所改善。而且要再次強調——我們的測試房間是 12 平米的四面玻璃房,堪稱聲學災難,如果是正常的房間,目前的固件已經能夠勝任。
關鍵是:校準能“脫機”
上文我們說過 Advanced 模式無法脫機,但 SoundID 寫入 A4V 之后,拔掉網線重新開關音箱,音色不會恢復到 Pure,是可以脫離電腦的。
為了讓圖像更接近 SoundID,下圖曲線采用 1/6 Smoothing (上文的測試都是 1/12 Smoothing)
ADAM 在布局一盤大棋
融入 Focusrite 集團不是為了拓寬銷售渠道、緩解資金壓力,而是需要聲卡廠商的軟/硬研發能力。
既然下一代監聽要集成 AD/DA 和 DSP,其實已經相當于【內置聲卡】,找到聲卡廠商合作,ADAM 也具備了今后挑戰真力 GLM 系統的潛力。
但畢竟全新 A 系列推出不久
目前的 A 系列還不完善
目前的軟件面板比官網公布的還少一些功能 (少了 Master 推子)
目前的 Advanced 模式不能保存、SoundID 文件寫入尚不完整..
這些都是能預料到的、遲早會完善的功能,可能年底就能推出 1.0 版 A-Control 并修復上述問題;
真正會讓其他監聽廠商擔心的,應該是 ADAM 產品線的完善度:
目前還缺乏配套低音炮
搭配低音炮的校準會更復雜,除了頻響、還有相位,這方面 SoundID 早已具備了環繞聲/全景聲版本 (單獨買有點貴..),接下來就等 ADAM 推出帶網線接口的低音炮了..
另外還有“云校準”功能
Photoshop 的“智能摳圖”功能可以選擇“本地摳圖”和“云摳圖”,本地摳圖很快,但“云摳圖”效果更好,這點 ADAM 自己可能沒有辦法,要等 SoundID 軟件的升級了。
你肯定還有很多疑問
既然 SoundID 軟件就能校準
為啥還要寫入音箱 ?
SoundID 軟件界面下方有【Latency/延遲】值,上文用 Apogee Desktop 跑 SoundID 時,延遲是 60ms ~ 200ms (不斷變化).. 這意味著錄音時要短暫關閉 SoundID 軟件.. 但如果能寫入音箱,官方的 DSP 延遲參數是在 10ms 以內。
市面上已有七、八家校準音箱
ADAM 又有什么優勢呢 ?
相比真力和 Neumann,ADAM 價格相對親民.. 相比 Fluid Audio 和 Wayne Jones,ADAM 的牌子大.. 相比 IK 的 ARC 校準系統,SoundID 的中文教程資源很豐富..
ADAM 還是目前唯二采用氣動單元的校準監聽,并擁有同尺寸監聽最深的下潛。因此,
如果你打算入手 A 系列 記住它們是 “大一寸”的
如果你打算入手 5 寸監聽,應該考慮 A4V;打算入手 6 寸監聽可以考慮 A44H,雖然我們沒有聽過 A7V,但可以肯定它的下潛會超過同價位的主流 8 寸監聽。
# ADAM 專訪音樂人 DEXTER KING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