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中國人多么光榮!當個中國共產黨員多么光榮!我要為她奉獻出一切!可是我做的多么渺小,多么不足!今后要努力!努力!”
這是一位開國少將夫人發自肺腑的心聲,更是她為之奮斗一生的理想。
01 山村里的將軍夫人龔全珍
龔全珍,山東煙臺人,1923年生人,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建國后,龔全珍曾長期任江西省蓮花縣甘家小學校長,而且是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以及“最美奮斗者”等稱號獲得者。
1923年,龔全珍出生在山東煙臺的一戶工人家庭,龔全珍從小喜歡讀書,意志堅強。1945年,龔全珍被西北大學教育系錄取。新中國成立后,她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來到祖國邊疆,并成為了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的一名老師。
在這里,龔全珍遇到了她的丈夫,并在1953年與開國少將甘祖昌結為夫妻。
甘祖昌,江西省蓮花縣人,1928年參加紅軍。在長時間的革命戰爭中,他的頭部曾三次受到重傷。建國后,甘祖昌擔任了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的職務,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有“將軍農民”之稱。
然而,由于革命年代的舊傷,甘祖昌落下了嚴重的腦震蕩后遺癥。久而久之,飽受病痛折磨的他實在難以堅持領導工作,甘祖昌不愿意給組織增加麻煩,便向上級提出了回到家鄉務農的請求。
1957年,甘祖昌終于獲得批準,而此時的他剛被授予少將軍銜不到兩年。這年8月,甘祖昌將軍解甲歸田,帶著家人回到了他的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從此開始了他為期29年的“農民生涯”。
回鄉后,甘祖昌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從將軍變為農民,這對他來說沒有難度。甘祖昌一生艱苦樸素,但對鄉親們卻非常慷慨。他將自己每月工資幾乎全捐獻出來,用來為家鄉修電站、辦工廠,建學校、救濟貧困戶和慰問軍烈屬。
作為妻子,龔全珍以丈夫為榜樣,她配合著丈夫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山區的教育事業當中,對于山村里的孩子,龔全珍將他們全部視如己出,他一邊教大家讀書,一邊帶他們勞動。就這樣,龔全珍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和丈夫一樣實現著為鄉親服務的理想。
02 “我要把老甘的精神傳承下去”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因病逝世,終年81歲 。
作為將軍的遺孀,龔全珍深受丈夫的影響,發誓要將他們的理想繼續下去。即便是在離休之后,龔全珍依然不忘初心,她一邊扶貧助學,捐資助學,一邊堅持走進群眾,還開辦了“龔全珍工作室”,向群眾弘揚黨的精神。
原本,作為將軍的遺孀,龔全珍有資格享受政府提供的優待,但她毅然拒絕了。龔全珍堅持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然后將自己節省下來的工資全部捐了出去。
在龔全珍看來,自己苦一點沒什么,但孩子們不能一直苦下去,他們應該有機會走出去,去見識到更廣闊的的世界,創造出更偉大的價值。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我的本分。我從不認為自己身份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的責任,就是要把老甘的精神傳承下去。”
對于自己的選擇,龔全珍這樣解釋道。
龔全珍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晚年龔全珍的身體狀況漸漸不是很好了,可即便如此,她還是會經常到一所里面都是孤兒的學校,為那里的學生送上自己的關懷。
幾十年來,光是龔全珍資助的貧困學生,就有數百名之多。
“健康時,每周去一次福利院;有病時,不住特殊病房;逝世后,生前最后一個月的工資作為我此生最后的黨費……”
這是龔全珍在生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向黨組織遞交的一份承諾書。
雖然身為將軍夫人,但龔全珍始終保持一顆平常之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正是由于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龔全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阿姨”。
2023年9月2日,“老阿姨”龔全珍因病逝世,享年100歲。
9月7日,龔全珍的遺體送別儀式在蓮花縣殯儀館舉行。短短幾天的時間,殯儀館門外,人們悼念的花圈和挽聯就從大廳延續到了門口,而門外的一幅幅緬懷的挽聯,無一不是對龔老的無限敬意與思念。
縱觀龔全珍的一生,她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烽火洗禮,后來不辭辛勞隨夫回鄉發揮余熱。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身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學習像龔老阿婆這樣的人。老阿姨一生,不負人民不負黨。她雖然走了,但在人民群眾心中,龔全珍精神將成為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永遠照耀著我們前行之路。
榜樣力量無窮大,一世英名萬古揚。老阿姨,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