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348篇日記。
有朋友問,萬一這次利好行情,像今年初的小陽春那樣,只是曇花一現。
那現在出手是不是就做了韭菜。
我說,你覺得現在的出手時機,對比兩年前,是更好還是更差。
朋友說,是更好。
我說,那我們做個復盤。
前兩年,如果你把資金沉淀到廣州的優質資產。
比如珠金琶標桿樓盤的核心產品。
兩年時間,珠城普遍漲了20%,琶洲10%,金融城5%,大概是這么個收益。
疊加杠桿,我就算兩倍吧,年化不低了。
那既然現在出手時機比兩年前更好,為什么反而沒了信心?
就算你說資金不夠,買不了珠金琶。
去買了萬博、老黃埔這種次核心板塊,這兩年房價沒怎么漲,看上去是有點虧。
但你想想,如果你兩年前沒有把錢拿去買房,而是買了別的產品,情況會怎樣?
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投資渠道,就那么幾個。
基金、股票、債券、信托、房地產。
投股票基金的,過去兩年基本都腰斬了;
投債券信托的更慘,像中植系這些,血本無歸的多了去。
那對比起來,你把錢拿去買房,雖然沒怎么漲,但比投其他渠道的,是不是幸福多了?
投資行為,它不應該一昧追求收益率。
穩定性和風險波動大小,比收益率更重要。
而國內主流的資產標的,波動最小、最穩定、最難被價值清零的,是房地產。
國內主流的資產標的,出了問題最容易引起操盤手重視,并直接出手相救的,也只有房地產。
你看過去幾年,中植系爆了,P2P爆了,操盤手有出來解決問題,嘗試恢復這些資產價值么?
最多就喊幾句,要做好善后工作。
但樓市只是消沉了兩年,遠沒到價值清零的時候,操盤手的態度卻完全不一樣。
吹暖風不行,那就出利好;出利好不行,那就放大招。
主打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救樓市。
但你有看到不惜一切代價救股市么?有看到不惜一切代價救債券么?
不存在的。
因為它們和房地產比起來,體量太小。
爆那么一兩個,受傷的也只是個體,影響不到經濟。
但你說要讓房地產價值清零,金融機構第一個不答應,操盤手也不答應。
因為房地產的價值體量太重了。
就拿今年來說,大家都說市場行情差。
但就算是這么差的行情,廣州今年1-8月的商品房合計成交金額,都去到2446.67億。
而2022年,全年的電影票房,也就300億。
連廣州一個城市,大半年的樓市成交金額,都比不過。
很多時候,你以為規模很大的市場,其實規模很小;你以為規模很小的市場,其實規模很大。
所以不能看感覺,要看數據。
而規模不一樣,影響力自然不一樣。
所以當初對樓市動手的,在隔壁看戲歡呼的,現在都后悔了。
經濟、社融,一直往下跌,發展的上沖力散掉,生活質量也走下坡路。
沒有人是贏家,全是輸家。
但就算現在想補救,同樣不容易。
因為房地產的體量大,它不像汽車,踩一腳油門就能飚,踩一腳剎車就能停。
它是有慣性的,而且更像一列火車,啟動和暫停,都有很大的慣性。
所以樓市利好出來,傳導到市場,再到行情啟動,這中間往往有3個月-半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會有波動,會有分歧,會有懷疑。
但最終,該來的都不會缺席。
作為買家最應該做的,就是趁市場上優質資產還比較充足的時候,先做好布局。
多抽點時間,去實地踩盤,多了解市場。
因為買對一套房的紅利,是遠超很多人1年甚至幾年工作收入的。
很多時候,選擇是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