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深圳藝術市場
從文化沙漠到藝術綠洲
本月,“藝術深圳”迎來了第十屆重要盛典,“DnA SHENZHEN”也將迎來第二屆的舉辦。兩家藝博會在闊別一年后重新回歸,全面升級,呈現出國際化、多元化、專業化的發展方向,標志著深圳藝術市場邁入嶄新階段。而就在剛不久前,榮寶齋(深圳)首拍告捷,交出了4.64億元成交額、成交率91%的亮眼答卷,為深圳的拍賣市場注入強勁動力。短短數十年,深圳便從文化荒漠發展成為藝術的綠洲。
榮寶齋(深圳)首拍現場,圖片來源:榮寶齋
01
深圳當代藝術的啟航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深圳還是一個邊陲小鎮,經濟實力、歷史文化均不及周遭城市。1980年,深圳正式確立為“經濟特區”,此舉不僅標志著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也使深圳迎來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轉型。
1985年,“85新潮美術”代表人物之一的王川組織發起了深圳首次現代藝術展“零”,并于1990年在深圳博物館呈現“墨·點”展覽,融合了水墨、裝置、行為、表演等多重媒介,這也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在深圳的標志性起點。
王川,1990年“墨·點”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偏鋒畫廊
1997年,關山月美術館和何香凝美術館相繼建成開館,標志深圳當代美術館群初見雛形。2005年,深圳OCAT當代藝術中心成立,由此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航空港把當代藝術的關注目光引向深圳。
OCAT當代藝術中心,圖片來源:OCAT
如今的深圳已是國內雙年展舉辦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深圳國際當代雕塑雙年展”、“國際版畫雙年展”、“國際動畫雙年展”、“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國際水彩畫雙年展”……眾多高學術水準的藝術活動豐富了深圳的藝術生態。每逢藝術季,就會有大量的參展機構、專家學者、藝術家和藏家從世界各地奔涌向深圳。
02
充滿想象的市場容量
深圳是一座很特別的城市,其文化屬性未過多受到臨近的“嶺南畫派”的影響,反而發展出獨立且嶄新的面貌。這與深圳的“創新”基因是相吻合的,這里聚集了大量的設計類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同時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年輕人也非常多,他們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豐富多元的審美結構和深厚的人文素養,非常適宜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盡管目前來說,深圳相對北京和上海或許還稱不上是一個完善、規范的市場,但無疑它是一個生機勃勃,擁有無限潛力的市場。
首屆DnA SHENZHEN現場,圖片來源:DnA SHENZHEN
深圳的經濟水平全國領先。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深圳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萬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高于全國;這也帶動了消費力的增長,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4.5萬元,同時,恩格爾系數為29.7%,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深圳已達到“最富裕”的階段。值得關注的是,在居住、食品煙酒和交通通訊的必要支出外,教育文化娛樂已成為深圳居民最主要的消費構成部分。
2022年深圳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構成,圖片來源:深圳市統計局
深圳不缺高端藝術品的買家。2020年,保利拍賣15周年慶典拍賣會上,起拍價為1億元的明代宮廷畫家吳彬的《十面靈璧圖卷》,正是被一位深圳企業家以加傭金5.129億元的天價買下。近幾年,蘇富比、富藝斯、保利拍賣、中國嘉德、永樂拍賣等知名拍賣行有意布局深圳,紛紛將其作為巡回預展的一站,可見拍賣行對于這座城市藝術購買力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它是中國最令人充滿想象的城市之一。
吳彬《十面靈璧圖卷》,26×112.5cm,手卷,圖片來源:北京保利
與其他城市以私人藏家為主要收藏人群不同,深圳的企業力量不容小覷。深圳的企業對藝術表現出強烈的熱情,并愿意投入大筆資金支持藝術的發展。何香凝美術館便是由國有地產企業華僑城集團出資設立和運營,華僑城集團還投資運營了華·美術館和OCAT藝術館群,不遺余力地推動著當代藝術的研究和發展。
OCAT深圳B10新館,圖片來源:OCAT
除了地產巨鱷,不同領域的企業都已經展開對藝術的布局,投資建設屬于自己的美術館,比如專注于科技與當代藝術的跨界結合的e當代美術館,背后的投資方是一家知名的IT公司;旭生美術館是由深圳旭生實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今年新開幕的天空美術館,是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旗下的產業,以打造成為涵蓋國際頂尖當代藝術、數字藝術、時尚設計、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等功能復合的視覺文化綜合體;以及預計于2024年底開業的“K11 ECOAST”,是K11集團內地首個旗艦項目,將設有K11購物藝術中心、K11 HACC多用途藝術展覽空間、K11 ATELIER辦公樓及Promenade海濱長廊等。
“K11 ECOAST”鳥瞰圖,圖片來源:K11 Group
深圳的私人藏家大多是與當地的藝術市場共同成長起來的,收藏時間較短。與成熟市場地區相比,許多新藏家還沒有像專業藏家那樣形成自己的收藏體系,往往是從個人興趣出發進行收藏。
從昨日“藝術深圳”的銷售表現來看,5萬元以下是新藏家較為容易接受的價格區間。來自長沙的謝畫廊以4.8萬元的價格售出胡為一《侵蝕一祁連山脈 NO.1》;飛地藝術空間售出姚朋的《密室》,價格為3.63萬元;叁拾空間帶來的王晴園《Backside#4》,以2萬元的價格被一位新藏家購得;拾萬空間以單件1萬出頭的價格快速售出兩件黃望福的小尺幅畫作;今格空間帶來的熊浩棋《滅魂釘》以1.8萬元的價格售出。
?胡為一,《侵蝕-祁連山脈No.1》,100×200cm,數碼微噴、迪亞塞克裝裱、實木框,2023,圖片來源:謝畫廊
姚朋,《密室》,60×50cm,布面油畫,2023,圖片來源:飛地藝術空間
與此同時,深圳藏家也是成長速度非常之快的一群人,對于學術性、專業性的內容接納非常快,也會密切關注藝術家的市場動態。香格納畫廊展位呈現的藝術家孫遜的個人項目“來自鯨邦的一首詩”,首日便銷售過半,包括一件35萬元的作品已售出。
孫遜,電影“魔法星圖”—螺剎夢境,200(H)x150cm,布上油畫,2021,圖片來源:香格納畫廊
不少畫廊帶來了價值在100萬元以上的熱門藝術家作品,可見畫廊對于深圳地區藏家的購買力抱以極大的信心。玉蘭堂展位的最貴作品是近年來火爆拍賣市場的尹朝陽之作《隔江秋色》,售價183萬元;在深圳已有一定客戶積累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帶來的最貴畫作是岳敏君的《大海》,定價67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屆的“藝術深圳”唐人輕松售出了包括趙趙、秦琦、蔡磊在內的價格在300萬元以上的作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深圳地區買家的成長潛力;常青畫廊帶來的是安尼施·卡普爾標志性的不銹鋼鏡面作品《柑橘》,售價802萬元,它也是此次藝博會上最貴的作品,在開幕前夕就已被預定。
岳敏君,《大海》,230×200cm,布面油畫,2011,圖片來源: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安尼施·卡普爾,《柑橘》,145×145×19.5cm,版數:獨版,不銹鋼、烤漆,2020,?藝術家與常青畫廊,圖片來源:常青畫廊
03
加速發展的深圳藝術市場
深圳藝術市場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有大量的經費用于官方藝術活動的舉辦。無論是傳統藝術活動,還是現代藝術活動,無論是個體展示還是群體性交流,只要在政府的文化活動計劃內,均可以獲得政府的支持。
“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將深圳建設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2023年,深圳國際藝術品拍賣中心揭牌運營,加快引進匯聚國際國內龍頭藝術品機構,策劃舉辦品牌藝術品展會和活動,對接國際藝術品交易拍賣規則,將拍賣中心打造成專業化、一站式藝術品交易服務綜合平臺。緊接著,國內首家美術館內的藝術品保稅倉落地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深圳國際藝術品保稅倉庫”的建立,將大大壓縮深圳當代藝術及城市規劃館引進高質量國際化展覽的成本。另有大量的美術館、博物館在建設規劃之中,包括龍崗國際藝術中心、深圳灣美術館、東部華僑城整體升級改造項目、深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西方美術館(暫定名)、寶安公共文化藝術中心、安托山博物館群、東晉遺址博物館等,全面提升深圳的城市文化軟實力。
深圳國際藝術品拍賣中心掛牌儀式現場,圖片來源:深圳國際藝術品拍賣中心
在積極的政策引導,以及不斷豐盈和完善的藝術生態系統吸引下,越來越多的本土畫廊出現,包括2020年開設的紅樹林畫廊、萬一空間、無事發生畫廊,2021年成立的DADE大得畫廊、EDA藝術空間、飛地藝術空間、摩天輪畫廊,以及2022年新建的棱畫廊等;也有小部分畫廊開始布局深圳分空間,如今格空間等。
美術館和畫廊等藝術機構的涌現,為當地帶來了豐富多元的藝術展覽和活動。坪山美術館將于本周日(9月10日)舉辦品牌學術活動“四季學術沙龍”,本次的講座主題為“全球視角下的‘南方當代’”,是對美術館歷時兩年的“深圳當代藝術家系列”展覽的成果集結與總結;紅樹林畫廊正在展出李燎個展“勞動”,呈現這位工作生活于深圳的藝術家如何在深圳“活著”;今格空間于今天開幕深圳空間首展“凝視”,匯聚8位藝術家不同媒介的藝術作品,重新定義“如何觀看”與“如何被觀看”以及“如何思考”與“如何被思考”;今天也是飛地藝術空間藝術家陶顯的個展“夜鶯吟唱”的開幕,該展既是藝術家內心經歷的沉思記述,也為觀眾打開了理解藝術的大門……9月深圳藝術活動精彩紛呈,藝博會為聯動本地藝術生態和外界的藝術交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紐帶。
坪山美術館,四季沙龍:全球視角下的“南方當代”海報,圖片來源:坪山美術館
今格空間(深圳)首展“凝視”海報,圖片來源:今格空間
文化的包容性與可塑性是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開放包容的社會文化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候鳥”藝術家的到來。然而,深圳藝術市場想要迎來飛躍式的發展還缺少一些關鍵的要素:國際頂尖藝術機構的加持。即便是作為國內前列的藝博會品牌“藝術深圳”和“DnA SHENZHEN”,也鮮有國際藍籌畫廊參展。參照上海的發展軌跡,上海的當代藝術市場起步與深圳幾乎同步,但發展速度與成果卻遠超深圳。國際化程度是助推上 海成為新興藝術市場中心的“加速器”。國際大展的引進、國際藝術交流合作項目的落地、藝博會上國際參展畫廊規模和數量的提升、以及國際藝術機構的招商引資,都將是深圳下一步戰略部署的關鍵。
出品人:董瑞
撰文:Tina Xu
版式設計:劉宇翔
審校: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