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向自然!——第十二屆國際兒童藝術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鳥巢ARTSPACE舉行。本屆展覽將展出來自全國各地精選出的五百余幅優秀作品,集中體現了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和關注,從這些精彩的作品中我們會看到小藝術家們豐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展覽由楊景芝、王小音和張珊寧聯合擔當策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 兒童天生就具有“親生命性”,他們常常會賦予自然或者客觀事物一種人所具有的情感,把自然或者客觀事物當成有生命的。他們熱愛那些富有生命特征的事物、情境或者現象。從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他們最喜愛的地方中,很多都與生命、自然有關。對于果實的好奇,對于花朵的傾慕,對于小蟲子的愛惜……這樣的喜愛中也有驚奇和小小的恐懼,造成一種富有張力的觀察現場。他們也喜歡想象和自然生命有關的情境,那種新奇、神秘、變換多樣,深深吸引著他們。
自然給兒童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和思考,比如花草帶來的愉悅、蟲獸帶來驚奇,都會給兒童帶來精神世界的充實和豐盈,有時這些豐富的感受又會引發兒童思考,這對兒童的心智是一種鍛煉。豐富的自然環境激發起兒童豐富的情感反應,在此基礎上激活兒童豐富的想象和創造力。有科學家發現,孩子的自然智力較高,大多善于觀察,好奇心、認知和辨別能力也較強,能把自己學到的信息知識融會貫通,團隊合作中的表達溝通能力也很強。多帶孩子去大自然中吧,不僅為了開發自然智力,還能幫助孩子的個性和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
當自然煥發出藝術創作的活力時,它就不會止步于外部的“環境”,而是成為兒童身體的一部分,成為人格的一部分,也成為文化認知的一部分。我們身處自然,而正是因為遭遇過“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樣的詩句,領略過“蛙聲十里出山泉”這樣的畫境,聆聽過“高山流水”這樣的雅音,自然才對我們煥發出別樣的美,這種美動人心魄,能聽到悠遠歷史人文的回聲。
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四季交替中孕育著萬物生靈,它匯聚了生命的律動與成長的真諦。孩子只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長。大自然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培養兒童觀察力、動手能力、科學素養與探索精神的天然課堂,因此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讓孩子愛上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大自然對孩子來說,是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探索,研究昆蟲、動物、巖石甚至樹葉顏色的變化等等。大自然中包含著無盡的可能,書本上的所有內容,在大自然中都能找到原型。然而,自然所創造出來的萬物,在書本上卻未必能夠找得到。即使找到,也不見得能夠全面的感知到它們的神奇之處。
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和體驗到的,都是最本真的感受。兒童時期也是發展自然觀察能力的最佳時期,大自然中的孩子,是毫無保留的快樂,他們的內心是非常豐盛的。
開幕現場
主持人齊琪
世界兒童藝術交流中心副主席王瓊女士致辭
愛各少兒藝術中心創始人兼校長張超先生致辭
帆闊美育創始人姜永君先生致辭
參展小藝術家代表邵夏茉致辭
參展小藝術家姚青格爾接受媒體采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