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深度體驗哈弗,還是在2020年下半年的時候,一臺第三代H6。
彼時,這款曾占據了國內緊湊型SUV市場半壁江山的車型,剛剛迎來重要更新。基于新的平臺架構打造,第三代哈弗H6可以說從內到外煥然一新,尤其是駕駛層面的提升,讓人頗具好感。以當時的產品力,繼續鞏固家族車系SUV領導者的地位,對第三代哈弗H6來說勝券在握。
然而,市場風起云涌,政策導向等多方因素,讓新能源發展之迅速,超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以宋PLUS DM-i為代表的插電式混動車型,以及以Model Y為代表的純電動車型,迅速席卷各細分市場,蠶食純燃油車的領地。此時的哈弗H6,雖然依靠著不錯的性價比,仍能獲得月均萬輛的成績,但屬于它的銷量神話,早已被打破。
長城汽車顯然不甘于此,且并非沒有動作。近幾年,在摩卡DHT-PHEV、拿鐵DHT-PHEV等多款魏牌車型上,我們已經見識到了長城汽車在混動領域的實力。今年上半年,哈弗品牌主攻新能源的產品序列——龍系列也正式和公眾見面,首批推出車型是梟龍與梟龍MAX。
我這次體驗的,是后者。
不再劍走偏鋒
坦白說,近幾年對哈弗品牌沒太多關注,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于其「混亂」的產品序列。大狗、初戀、赤兔等各種稀奇古怪的命名方式真的很難讓我這個完美主義者提起興趣,即便作為普通消費者,若不是深究,你也幾乎無法區分它們之間的不同定位。在這個看眼緣的時代,很難說這不是一場災難。
梟龍MAX則不然。它隸屬于龍系列,一個中國人非常樂意接受的系列命名,「梟龍」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FC-1戰斗機的代號,自帶主角光環。同批推出的車型中,梟龍定位緊湊型SUV,梟龍MAX則如其名稱所示,大上一號,定位中型SUV。你看,就是這么簡單明了,不比什么「貓狗」之流順口多了?
我并不想過多抨擊哈弗品牌此前車型的命名方式,或許營銷團隊有他們的考慮,但至少這一次,它不再劍走偏鋒,就很Nice。
設計上也是如此。帶「獠牙」的大燈延續家族造型的同時帶來一定的新鮮感,無邊界格柵則很好地彰顯了它的新能源身份,組合起來,雖然說不上多么好看,但至少不難看,不至于「回爐重造」。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對這套設計的接受度也還蠻不錯。
長寬高4758*1895*1725mm,軸距2800mm,若是以中型SUV的定位來要求它,數據并不算出色,但面對宋PLUS DM-i等標準的緊湊型SUV對手,梟龍MAX又確實占有優勢。或許這就是它的錯位競爭策略,在分厘必究的家用市場,大半級就是牛X。
家用
身為一個追求駕控樂趣的「小年輕」,我曾對一切舒適取向的車嗤之以鼻。但直到有一次,在經歷了勞累的一天拍攝任務后,我坐進了一臺理想L9,那柔軟的「大沙發」、舒適的懸架,以及可供副駕和后排乘客放松娛樂的「大電視」,我瞬間感慨,理想,我錯怪你了。
誠然,在我等「精明」的旁觀者看來,理想這種冰箱彩電大沙發堆砌出來的產品毫無技術亮點可言,買車講究的是三大件!但市場終究是理性的,掏出真金白銀的消費者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適合家用就是致勝法寶。這也是為何理想在網絡上被噴的很慘,現實中銷量卻碾壓同級。
梟龍MAX顯然參透了這個道理。在梟龍MAX的內飾座艙中,舒適和家用,構成了主旋律。比對手大半級的車身,構成了更寬敞的后排空間;座椅填充物的選取也非常考究,柔軟卻并不乏支撐力道,讓乘客既可身心放松又不會「深陷其中」;我拿到的這臺指導價格17.98萬元的頂配車型,還額外選裝了舒適包,具備前排座椅通風與主駕坐墊角度調節,這兩項配置看似不起眼,但只要體驗過一次,你就會深深愛上。
在這個時代,智能方面怎會含糊?用官方的話術來說,梟龍MAX是標配「影院級環抱式三屏視界」,三塊同為12.3英寸的液晶屏幕橫向鋪滿了整個中控臺,配備新一代Coffee OS系統,并搭載高通驍龍8155芯片,功能應用之豐富,操作之流暢,與主流的新勢力品牌相比也不會遜色。
其中一個小細節值得一提,就是位于副駕前方的娛樂屏,還可連接獨立的藍牙耳機,主駕專注開車,副駕安心看劇,互不打擾,挺好。
在做工與用料方面,梟龍MAX也給到了一定的驚喜。車內,觸手可及的地方都是軟性材質包裹,你幾乎見不到硬塑料;在這個基礎之上,梟龍MAX通過黑白雙拼色的巧妙設計,讓懸浮式中控臺的效果得以顯現,具有不錯的檔次感……可見,梟龍MAX對于當下汽車市場消費者的心思拿捏地很到位,這種細膩,在過往的哈弗車型上可不多見。
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梟龍MAX屬于龍系列,這是哈弗品牌主攻新能源的產品序列,今年上半年才正式推出,已經算是姍姍來遲,想要在當下新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突圍,必然需要拿出點真本事。
而梟龍MAX的核心動力系統,也確實大有來頭,它被命名為「全球首創智控四驅電混技術Hi4」,由1.5L自然吸氣發動機+70kW電機集成式2擋DHT變速箱+150kW后橋電機組成,匹配19.27kWh三元鋰電池組。
在官方的宣傳中,這臺「Hi4」具備「三擎九模」,即三個動力源,具備純電兩驅、純電四驅、串聯模式、兩擋直驅、一檔直驅、并聯直驅、并聯四驅、單軸能量回收、雙軸能量回收共計9種工作模式,聽起來是不是頗為復雜?但其實作為駕駛者,遠不用考慮這么多,你需要做的,只是調整好駕駛模式與動力模式,剩下的交給「Hi4」即可,它會根據當前的路況與動力需求智能匹配相應的工作模式,這也是「Hi4」中「i」(Intelligent)的來源。
基于對這套「Hi4」系統初步的認知,再來談這臺梟龍MAX的駕駛感受,我發現這臺車會比一般的插電混動車型更加傾向于純電動車。原因在于它擁有更大功率的電機,尤其是后橋電機功率來到了150kW,足以獨立驅動車輛行駛,在電量充足時,車輛也會更加傾向于使用后橋電機驅動,此時它就是一臺「后驅車」。當然,如若有需要,前橋電機也會介入,從而實現純電四驅,足以應付大部分用車場景,尤其是在戶外面對一些非鋪裝路面的溝溝坎坎,能很明顯地感知到電四驅的扭矩優勢,無論是起步還是脫困都非常輕松。
2擋DHT的獨特結構,相較于比亞迪DM-i等競爭對手,發動機能夠更早地介入,車輛的加速性能會有提升,同時對油耗也會有所幫助。我拿到這臺梟龍MAX時,車輛的電量幾乎消耗殆盡,而我居住的小區又沒有充電條件,只能當純燃油車開。即便如此,在次日幾乎全程高速且超過100km的跨城旅途中,這臺車的實測油耗也僅為6.6L/100km。我是很滿意了,畢竟當時天還真挺熱的,空調開的挺足,而且我的駕駛風格也比較激進。
倘若你有固定的車位,能夠安裝充電樁,19.27kWh的電池組,也能夠為你提供WLTC工況下83km的純電續航,日常通勤上下班代步完全可以做到近乎「零」成本。并且,梟龍MAX還支持最大3.3kW的對外放電,周末偶爾出去郊游露營,電燒烤或者電火鍋都不在話下。不過這次,我并沒有準備相應的廚具,沒法一展身手,就淺淺地吃個瓜吧。
最后,再來簡單聊下這臺車的駕駛感受,其實就簡單的幾句話:轉向輕巧,提速輕快,底盤濾振性可以,舒適性很到位;整車隔音效果也不錯,發動機噪音隔絕地比較好,即便是急加速也并不會覺得太吵;L2+級的輔助駕駛當然也支持。作為一臺定位家用的SUV,在駕駛層面梟龍MAX并不會過于突出某一點,各個方面都很均衡,這就比較難得。
所以,我用了「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樣一個小標題,你無需糾結它的「Hi4」工作原理,只要它讓駕駛這件事變得更加輕松、愜意,就足矣。
AceDriver點評:
梟龍MAX目前全系共三款車型,售價區間15.98-17.98萬元。作為參考,其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宋PLUS DM-i的售價區間為15.98-18.98萬元,與梟龍MAX高度重合,甚至頂配車型會更貴一些,但在核心動力系統部分,梟龍MAX全系提供四驅,加速更快、虧電油耗更低,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優勢。
憑借著比對手大半級,以及對于當下市場消費需求的精準把握,梟龍MAX在整車舒適、用車品質等消費者頗為關心的方面也確實下了一番功夫。論產品力,梟龍MAX已經到位。
至于品牌,不可否認,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的市場認可度確實更高,但作為曾經的「中國SUV領導者」,哈弗的號召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8月,哈弗新能源共銷售了7406輛,銷量穩步增長中。梟龍MAX作為其中的主力,正續寫屬于它的反擊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