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國家植物園是我國設立的第二個國家植物園。這里匯聚全球雨林植物、亞熱帶植物、高山植物、奇花異果、沙漠植物等各種植物資源超過1.7萬種。在華南國家植物園,只要你足夠細心,隨處可見熱帶植物的神奇魅力。
根深柢固一大樹
華南國家植物園地處廣東省廣州市,這里陽光熱烈、臺風猛烈、大雨暴烈、水網密布,這里的草一不小心會長成“樹”,這里的樹一不留神就會長太高,讓人有點擔心穩不住,但是也不用擔心,能在南方混的,誰還沒有幾把“刷子”——氣生根、支柱根、板根、漆根……南方樹木在扎根這件事兒上,可是很認真的。
獨木成林的榕樹(Ficus microcarpa)
榕樹擁有絞殺的氣生根和獨木成林的支柱根 攝影/楊曉
細葉榕 攝影/季節
榕樹是??崎艑僦参锏目偡Q,世界上約750 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其中約30 種具有絞殺功能。
榕樹(絞殺植物)的種子被風或鳥獸帶到其他樹木(附主植物)的樹杈或樹皮裂縫中后,會迅速生根發芽,然后瘋狂生長。它會圍繞附主植物的軀干長出眾多的氣生根和枝葉,氣生根沿著附主主干不斷向上攀緣、向下延伸,漸漸交織成網,緊緊地包圍、纏勒住主干,在與附主爭奪陽光、空氣、營養和水分等生存資源以支撐自己不斷生長的同時,也緊緊卡住了附主的營養運輸通道,最后,附主因過于負重和缺乏養分而死,榕樹則吸收附主殘骸的營養成為獨立的大樹。這就是森林中的絞殺現象。常見的絞殺植物有小葉榕、高山榕、垂葉榕等。
擁有氣生根的榕樹,比起往高處生長,似乎更喜歡橫向伸展。如細葉榕的高度多為10—20米,但它的樹枝上會長出胡子一樣的氣生根。這些氣生根從樹枝自然下垂至地面入土后,會越長越粗并木質化,成為支柱根。這樣的氣生根不停生長,榕樹的橫枝不斷向遠方延伸,最終形成一個遮蔽范圍廣大的巨型樹冠。樹冠下,氣生根不斷下垂入土成為支柱根,原有的支柱根則不停增粗生長,看起來似乎由很多棵樹一起形成了一片樹林——一棵榕樹形成了“獨木成林”的景觀。巴金先生《鳥的天堂》一文就描寫了廣東新會天馬河沙洲上一棵500多年的明代巨榕獨木成林、覆蓋一公頃水面,成為成千上萬只鳥類棲息點的南國奇觀,該樹2017年入選“中國最美樹王”。
膝根探頭探腦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落羽杉有似筍芽又似木樁的膝根 攝影/季節
落羽杉于侏羅紀晚期出現在地球上,3000 萬年前曾廣泛分布于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北部,第四紀冰川之后,僅在北美洲保存下來,在原產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有超過2600歲的,是古老的孑遺植物,人稱“植物界活化石”。
國內第一批落羽杉是我國現代植物分類學主要奠基人、華南植物園創始人陳煥鏞教授于1928—1929年間,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交換種子而來,經多年探索實踐找到其最適應的水生方式后被作為樣板在廣東水網地區大力推廣。
落羽杉原產北美東南海濱沼澤地,在海風強勁、長年泡水且土質稀軟的沼澤地里,高聳挺拔的落羽杉怎樣才能挺立不倒呢?別擔心!看到落羽杉那可以儲存空氣的膨大的根基部,還有它周圍的那些高矮肥瘦各不相同、如春筍、似羅漢、又像練武的梅花樁的小樹樁了嗎?它們可不是什么小樹樁,它們是“膝狀根”,個子雖小,但努力支撐著大樹,使樹干更為穩定抗倒,無懼來自墨西哥灣和大西洋的熱帶颶風的肆虐。隨著落羽杉在世界各地安家,這些膝根也跟著到各地探頭探腦啦。
板狀根的毛果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
毛果杜英樹 攝影/季節
毛果杜英的板根 攝影/楊曉
毛果杜英是杜英科杜英屬常綠喬木,原產我國海南、廣東、云南,孟加拉國、印度及馬來西亞。
毛果杜英高可達30米,具板根,樹干聳直,生長迅速、高大壯觀,容易頭重腳輕,而且南方海邊城市土壤潮濕松軟、每年臺風頻頻光顧,如何屹立不倒?這是個技術活,毛果杜英自有一套解決方案。毛果杜英在一定樹齡后,樹干基部會長出“板根”用于支撐樹體。板根是熱帶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狀不定根,是高大喬木側根外向異常的次生生長(即側根的變態)所形成的、形如板墻的、用于附加支撐的翼狀結構,有時可高達3—4米,通常3—5條輻射生出,并以最為負重的一側較為發達。板根通常一部分呈板塊狀裸露在地表之上,似火箭的尾翼,又像一只巨大的大腳板,穩穩地站在大地之上。
莖明強干看樹干
有些大樹不僅能開枝散葉、開花結果,它們還能產柴油!產橡膠!不僅如此,受了傷的樹還能把傷痛深埋、結成芳香……
啟動工業文明的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
橡膠樹枝葉 攝影/季節
橡膠樹又名三葉橡膠, 橡膠樹體型巨大、壽命長,可生產橡膠長達三、四十年,因此,在所有產乳膠的植物中,三葉橡膠幾乎是天然橡膠的唯一天選之樹。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作為世界性戰略物資和重要工業原料的天然橡膠被禁運。當時,國際橡膠權威認為橡膠樹種植區僅限于赤道以南10°到赤道以北15°之間的地帶,而我國剛好位于傳統植膠區外,被認為是不可能產橡膠的國家。天然橡膠的緊缺嚴重影響我國工業的發展。1951年,黨中央作出建立天然橡膠基地的戰略決策,打響了“橡膠北移”科技攻堅戰。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前身華南植物研究所多次參加了橡膠林地考察并承擔抗寒生理研究工作,為橡膠北移貢獻力量。在全國科研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終于成功在北緯18°—24°地區內大面積種植橡膠樹,創造了橡膠種植奇跡。而今,我國已是世界產膠大國。
在華南國家植物園內,1960年種下的作為采樣和觀察研究樣品的三棵橡膠樹至今生長良好,成為珍貴的歷史見證。
“柴油樹”東京油楠(Sindora tonkinensis)
東京油楠 攝影/季節
東京油楠枝葉 攝影/季節
東京油楠又名柴油樹, 大喬木,高可達 35 米,其樹干木質部內含豐富的淡棕色可燃性油質液體,油楠油理化特性與柴油相似,早期林區工人常用于點燈。 經分析,油楠油稍做處理即是一種綜合性能優良、可供開發利用的燃料。 不過由于生長周期長、適生范圍狹窄、能源產出效率低于化石燃料等一般能源植物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東京油楠還未能得到大量推廣。
化傷痛為芳香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土沉香樹 攝影/季節
土沉香是瑞香科沉香屬喬木,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等熱帶、亞熱帶省區。香山縣(今中山市舊稱)、香港即因沉香種植和貿易而得名。
土沉香樹體受創傷被真菌感染,在木質部形成油脂狀物質的木材人稱沉香。沉香具有特殊的香味,是一種混合了樹膠、樹脂、揮發油、木材等多種成分的固體凝聚物,是樹木為抵抗外力病變而生成的結晶,需要在溫度、濕度、外力、細菌和分泌物等多種條件共同作用下,經多年累積才能結出的香料,每一塊天然沉香制品的體積、形狀、紋路、色澤、氣味、密度都不同,以密度大入水即沉者為上品,故名“沉香”。廣東省東莞產的“莞香”為上品沉香,是廣東省地理標志產品。
土沉香樹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土沉香的蒴果倒卵圓形,成熟開裂后底部拉出一條絲線,把1—2粒種子及附屬油脂體懸吊在空中,形似“吊絲鬼”毛蟲;同時,果莢釋放類似葉片遭受害蟲取食的氣味,能夠吸引鱗翅目昆蟲的天敵——號稱“昆蟲屠夫”的胡蜂快速前來捕食,胡蜂在取食油脂體時,無意間扯下種子,使不耐高溫干燥環境并極易脫水喪失萌發活力的種子盡快落地,或被帶往他處播種。
土沉香果實 攝影/季節
千姿百態賞綠葉
淺綠、深綠、新綠、老綠,各種綠模糊了我們的視線,我們對這些總穿綠衣裳的葉子視而不見,但是,它們一葉自成形,復葉會分形。植物的葉子不僅會設計千姿百態美的形狀,它們還富含營養,甚至可代餐。
一葉輕搖長夏涼的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蒲葵 攝影/徐永福
蒲葵又名葵扇樹,棕櫚科蒲葵屬多年生常綠喬木,高可達20 米,葉柄長1—2 米,葉直徑達1 米余,單枚葉片闊腎狀,儼然一把天然的扇子,故又名扇葉葵。蒲葵樹單干直立,扇形葉集中在頂部,似一樹扇子迎風招展,又似一把綠傘亭亭玉立。
蒲葵作為經濟作物和景觀樹種在廣東新會地區被廣泛應用和種植,并被選為江門市樹,形成了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觀。據史料記載,廣東新會蒲葵樹種植和葵藝加工歷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素有“葵鄉”之美稱,葵制品曾是新會經濟的重要支柱。新會的火畫葵扇是葵藝的代表性產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犬蝠、果蝠等蝙蝠喜歡棲息蒲葵葉間,舊時嶺南地區的宅旁、私園中也常植蒲葵,有“招福(蝠)”入家之吉祥寓意。
盡顯分形之美的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桫欏葉 攝影/季節
桫欏是桫欏科桫欏屬的木本蕨類植物,故又稱樹蕨。
從簡單到繁復,是自然對這個世界的塑造方式。原始的古蕨,葉子簡陋到聊勝于無,而今天被子植物的葉子則花樣百出。有的繁復,來自簡單的不斷重復——用簡單的形狀不停自我復制,形成不斷放大的復雜精致的自相似圖案,有一種特別的美感,比如,以真蕨桫欏為代表的樹蕨之葉。
桫欏羽狀復葉聚生莖頂,似婆娑巨傘;每個小葉片勻稱排列,秩序中體現著優雅從容。形狀相同的一枚枚小葉片不斷重復排列,形成繁復精巧的大葉片。
營養全面的生命樹辣木(Moringa oleifera)
辣木枝葉 攝影/季節
辣木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速生樹種,它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均可食用,也是民間傳統藥物,用于保健和治療多種疾病。 辣木種子富含油脂,還有凈水功能,辣木是一種具有獨特經濟價值的熱帶多功能植物,被譽為“奇跡之樹”。 2012 年,國家衛生部批準辣木葉為新資源食品; 2015 年,國家認監委將辣木納入有機食品增補目錄。
辣木葉為3回羽狀復葉,葉片橢圓形,平平無奇的葉片,卻孕育著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及礦物質,不僅是發達國家素食者的理想食物,也是貧窮地區婦女和兒童的天然營養庫。
繁花似錦賞奇花
在廣州,你不僅能感受到南風窗的便利、貿易之都的風氣,走進華南國家植物園,你還能看到遠道而來的洋花奔放熱烈、扎根鄉土的花草明媚綺麗,各種花兒相聚南國斗艷爭奇。
漂洋過海來鬧春的風鈴木(Handroanthus)
來自美洲的紫葳科風鈴木家族是近年華南國家植物園的春光新秀,它們還未長葉就迫不及待地捧出一團團、一簇簇紫的、黃的、粉的小鈴鐺,滿樹紅紫明黃,熱鬧了整個南國的春天。
立春未至,紫花風鈴木首先登臺,滿樹紅紫芳菲在冬日的暖陽下尤其招人喜愛; 春節前后,黃花風鈴木熱烈綻放,樹樹明黃映藍天,分外燦爛; 粉花風鈴木在清明時節姍姍到來,粉妝素裹是灰色陰郁天氣里的一絲撫慰。 眼花繚亂的花期過后,它們收起串串風鈴,伸出掌狀的復葉在驕陽下撐出片片綠蔭; 它們還會垂下蒴果形似豆莢,它們扁平的種子都長著一雙翅膀,四海為家。
紫花風鈴木 攝影/徐曄春
粉花風鈴木 攝影/季節
黃花風鈴木 攝影/季節
貌美名土的鄉土植物羊蹄甲(Bauhinia)
它們是鄉土植物,得個土土的名字叫“羊蹄甲”,卻有著人見人愛的美美的假蝶型花。
陽春三月的華南國家植物園,羊蹄甲開出滿樹的紅紫與粉白;蕭瑟冬日里,羊蹄甲的一襲淺紫又是瑟瑟寒風里的溫暖。
羊蹄甲屬植物,在華南園林景觀中,常見的有三種: 宮粉羊蹄甲、 白花宮粉羊蹄甲、 紅花羊蹄甲 。
白花羊蹄甲(左)、宮粉羊蹄甲(中)、紅花羊蹄甲(右) 攝影/季節
仙氣飄飄的玉蕊(Barringtonia)
玉蕊,光聽名字就仙氣逼人。它們都是常綠喬木,蔥郁的綠葉間垂下串串長長的花序,花蕾從上往下依次綻放,常多朵花同時開放;小小花瓣藏于花朵基部,絲絲花蕊若流蘇輕舒、似煙花綻放,有白、有粉、有艷紅,在蟲鳴蛙唱的夏夜里隨熏風輕舞,又似搖曳著一簾幽夢。夏日驕陽熱情太盛,嬌柔的花朵會選擇夜間開放,比如玉蕊科玉蕊屬的小姐妹。
玉蕊( Barringionia racemosa),又名水茄冬、棋盤腳。生于枝頂、莖或老枝上的穗狀花序下垂長達70厘米以上。玉蕊為常綠喬木,花多,花期長,在熱帶地區幾乎全年開放,其花常于傍晚開放,至凌晨飄落。
玉蕊 攝影/季節
梭果玉蕊( B.fusicarpa),穗狀花序生于小枝頂端或老枝上,可長1米,花蕊潔白如玉,基部與頂端粉色,花似一個個粉妝玉琢的絨球,夜晚開花,清晨墜落。梭果玉蕊為我國特有植物,常綠大喬木,高15—30米。梭果玉蕊產云南南部和東南部,生密林中潮濕處。
梭果玉蕊 攝影/季節
紅花玉蕊( B.reticulata)在華南地區6—8月開花,多輪,頂生穗狀花序下垂,長可達50厘米,單朵花暮開朝落,散發特殊氣味。果卵球形,有四棱,成熟后能隨水漂浮傳播種子。原產東南亞海濱地帶,我國華南地區有引種栽培。
紅花玉蕊 攝影/季節
春華秋實佳果香
入夏以后,南國各種水果陸續成熟。走在園林中,常會有驚喜大發現:波羅蜜大如冬瓜,竟然掛在樹干上,小蕉果層層疊疊似有近百層、幾乎2米長,串串“葡萄”不牽藤竟然掛滿樹干,可以食用的“蠟燭”掛在枝葉間……
老莖碩果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波羅蜜又稱木菠蘿、樹菠蘿等,雌雄同株 攝影/季節
波羅蜜原產印度,中國引入波羅蜜已有千余年歷史。波羅蜜是世界著名的熱帶水果,其果大味甜、芳香,單個果通常重5—20公斤,大型聚花果自樹干或老枝上長出,形成了“老莖結果”景觀,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水果,有“熱帶水果皇后”之稱。
大草為樹千指蕉(Musa ' Thousand Finger ')
千指蕉花序軸長1-2米 攝影/季節
千指蕉是芭蕉科芭蕉屬草本植物,地面上的“樹干”是葉軸卷在一起形成的假莖。
千指蕉原產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地區。株高2—3米,葉長橢圓形,穗狀花序頂生,具下垂性,苞片深紫紅色,雄花、中性花和雌花同株。果實生長密集,每串花穗可結果近千條,果實成熟后可食用,因其果實個頭不大形似手指,故名千指蕉。千指蕉開花的時候,花序軸會一直向下延伸,形成上面果實已成熟而下面開花不斷的景象,常常可看到長達1—2米的花序軸上果實累累,蔚為壯觀,成為松鼠、鳥類的“美味食堂”。
樹上葡萄大串燒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
木奶果 攝影/季節
木奶果是大戟科木奶果屬常綠喬木,雌雄異株,產于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分布于東南亞一帶。
大戟科植物很多有毒,木奶果卻可以吃,而且它老莖開花結果,產量豐富。圓溜溜、棕紅色的果實,似龍眼,又像葡萄,一串串懸掛于老干、枝間,從樹根到樹頂,壓彎了枝條,果實有酸酸甜甜的味道,在炎熱的天氣里特別生津又解暑。木奶果是熱帶雨林典型的中下層森林樹種,樹形美觀,是近年來新興的園林景觀和行道樹。
食用蠟燭樹(Parmentiera aculeata)
食用蠟燭樹花 攝影/季節
食用蠟燭樹果 攝影/季節
食用蠟燭樹是紫葳科蠟燭樹屬灌木至小喬木,原產墨西哥的熱帶至薩爾瓦多、洪都拉斯等地。老莖開花結果,果實細長、肉質,形似蠟燭。果成熟時變黃色,故英文名稱Cucumber Tree(黃瓜樹)。雖然貌似黃瓜,蠟燭果卻味如甘蔗、脆甜多汁,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蠟燭樹在原產地常用作農場、房舍的綠籬和遮蔭樹,所以除了是人類的食用水果,其從樹基到樹冠的滿樹“蠟燭”還是現成的牲畜飼料。
紫葳科除了花很漂亮(參見前面的各種風鈴花),它們的果也很特別,有的老莖開花結果,有的為河馬、大象提供水果,也有的為我們人類準備了甜點——比如食用蠟燭樹。
華南國家植物園最早的食用蠟燭樹是1996年引種自印度尼西亞茂物植物園的種子,種子易繁殖,播種3—5年后即可開花,食用蠟燭樹全年都能開花結果,冬、春季為盛花期。
食用蠟燭樹的花大多在傍晚或者晚上開放,花冠鐘狀,開口朝下,這是依靠蝙蝠傳粉的標志。
大自然的饋贈非常豐富,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奇花異木數不勝數,如若紙上觀賞終覺不夠過癮,這里以亞熱帶氣候的熱情、海洋性季風的激情邀請您親臨!
本文摘編自《森林與人類》2023年第8期,了解更多,請掃碼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