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凡夫俗子,在神仙面前,都喜歡下跪,瑞幸的用戶遇到了茅臺,喜茶的用戶遇到了Fendi,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發朋友圈,是同樣的心理。
◆這本身是一場洗流量池的游戲。
◆強強聯手變成弱者,弱弱聯手還是弱者。
◆強者要的是名聲,弱者要的是加持。
◆最難的是如何說服強者。
上周,我才在文章里舉了瑞幸營銷的案例,今天瑞幸就不負眾望,茅臺瑞幸成了很多人九月份的第一杯咖啡,也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見縫插針,我也學習一把瑞幸,蹭個流量,寫一篇關于聯名的思考吧。
這么多年以來,聯名這件事在營銷界,大多數都是失敗的,但是有兩家公司做得很好,一家是老牌的優衣庫,另外一家則是當紅的瑞幸。
瑞幸今年每一次明星聯名,都在驗證一個真理,要降維打擊,給用戶一個炫耀的抓手。
下半年的茅臺,上半年的Fendi,都是這個道理。
一個絕對的奢侈品,降臨到一個平民世界里,一定會引發一場騷動,瑞幸和喜茶的年輕上班族們,是最熱衷于拿出手機,貢獻自來水流量的群體,上半年喜茶成功了,下半年瑞幸也成功了,這是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有些人,死抬杠,說什么喝喜茶的憑啥買不起Fendi?喝瑞幸的憑啥喝不起茅臺?你要知道,全中國還有10億沒坐過飛機的人!我也是三十多歲才第一次喝茅臺,3000元一瓶,多少縣城一個月的工資,能用19.9得瑟一下,這不是神仙下凡人間,這是什么?Fendi就更別談了,我發了朋友圈,我媽還問我,這黃不拉幾的玩意兒是啥,我用了二十秒的時間,給她增長了一個除了LV以外的奢侈品知識。
所以說,旗鼓相當的聯名,永遠失敗,沒有炫耀的抓手,也不可能形成自來水流量。
這里面的學問就是,聯名到底是市場營銷導向型的,還是領導喝酒導向型的,有太多的聯名是兩家公司老板在飯桌上敲定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高層這么說,他憑啥跟我聯名?
潛臺詞就是,聯名可以,但是我們要實力旗鼓相當,那么問題就來了,往往旗鼓相當的品牌,用戶群體是高度重合的,受眾對A太熟悉了,沒感知,也對B太熟悉了,沒感知。
那么結果就是,高手加高手等于了無感,開瑪莎拉蒂不會去炫耀自己的華為手機。
反之,兩個弱者的聯手更是如此,高手還可以用預算去搞點動靜,弱者就只能默默無聞了。
所以,遵守市場營銷規律的聯名,第一原則就是跨流量池合作,用人話說,就是,兩家公司的用戶群體一定要完全分開,品牌力也要完全分開。
喝茅臺與和瑞幸的用戶,一定有重合,但是比例不會很高,這種風馬牛不相及,造就了最終的成功。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聯名,永遠是跨階層的,永遠有品牌強勢一方和弱勢一方,要有“蹭”這個動作存在。
那么,如何定義一場聯名成功不成功?
我個人的觀點是,對于發起方來說,能不能起到洗流量池的作用,對于配合方來說,能不能起到品牌加固的作用。
每個品牌從用戶忠誠度上來看,都有三個階梯。
第一,絕對死忠粉,這種數量越大,說明品牌價值越高,比如蘋果、特斯拉、華為。
第二,不出意外粉,日常會持續關注這家品牌,只要產品不出大亂子,或者競對沒有出特別牛的產品,一般就會繼續消費。
第三,處處有愛粉,對產品有信任,但是對品牌不執著,對很多品牌會有相同的愛,碰到誰消費誰。
那么,一個聯名合作成功不成功,無非就是要看第二個池子和第三個池子,能不能通過這個合作,挪一部分人去第一個池子。
瑞幸今年所有的聯名,潛臺詞都是讓受眾認知,喝瑞幸并不跌份兒,不比喝星巴克的人低端,你看看我有這么多明星和茅臺在站隊,用持續性的品牌營銷來麻痹用戶的心智。
瑞幸用戶自發的炫圖就是來配合這種認知,從而加大死忠粉的數量,加大最終的銷量。
很多人會說,瑞幸是這場營銷運動中最大的贏家,但是我不這么看這個問題,瑞幸固然獲得了無數自來水流量,也拉高了自己的逼格,但是這個自來水流量池,是公用的,茅臺也在受益。
強者要的是名聲,弱者要的是加持。
你可以理解茅臺是強者,瑞幸是弱者,但是對于用戶的消費頻次和觸及度來看,瑞幸才是強者,茅臺可以通過瑞幸做品牌下沉、用戶認知、口碑營銷,雖然轉化不成直接的銷售額,但是卻在品牌競爭力和社會共識上,獲取了無形的價值。
畢竟,一個奢侈品,需要更多的人來哄抬和認可,他的奢侈之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才能具備金融屬性。
本質上,奢侈品就是一場烏合之眾的游戲,就算施華洛世奇只是一塊玻璃,但是大家都說它好,那么它就可以溢價。茅臺,這幾年的周邊,都是按滴算的,滴一滴就能多賣錢,你說這不是奢侈品這是啥?
這就是奢侈品要聯名時,要終點思考的問題,跟什么樣的品牌合作?
有一個原則是必然的,高觸達率,無論是茅臺、Fendi、徠卡、蔡司、蘭博基尼、法拉利,他們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一定都是跟高觸達率的企業合作,沒有龐大的用戶基數,話題就很難形成。
這也是,我們最后要討論的一個話題,品牌弱勢一方如何說服品牌強勢一方合作呢?
品牌弱勢,不代表渠道弱勢,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像瑞幸、華萊士、喜茶、蜜雪冰城、正新雞排、名創優品這樣的幾千上萬家店連鎖的品牌,一抓一大把,渠道就是最好的抓手。
你把上面那一套品牌加固的邏輯,說給強勢方聽一遍,必然會加大合作的可能性。
品牌弱勢方只能通過自己的龐大渠道來打動強勢方,如果品牌弱勢,渠道也弱勢,那么最好就別想著玩聯名了,玩了也白玩。
最重要的是,爛兄加上爛弟還是爛兄爛弟,做多了,反而容易更爛,比如奈雪和泡泡瑪特聯名。
我一開始提了一家日本公司,優衣庫,這是一個典型的中低產品牌,甚至說是屌絲品牌,但是每一年他都沒有放棄與國際設計大師們的聯名合作,Christophe Lemaire、Jil Sander、Johnathan Anderson……,還包括迪士尼這樣的大IP集團,每年都在玩,意思是什么呢?穿優衣庫,雖然便宜,但是不代表你沒有品味,于是誕生了優衣庫搭配學、優衣庫色彩學等等。
今天,還在在消費降級中苦苦掙扎的老板們,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產品除了便宜之外?有沒有什么能夠讓消費者用來炫耀的資本?
我喝過瑞幸的咖啡,我不認為瑞幸現在是一家產品驅動型的公司,它依舊還是品牌驅動型,楊飛在這家公司起到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大。
創建一套這樣的內涵體系,依舊需要品牌人,只是以前的品牌人需要的是天賦和靈感,現在的品牌人需要的是天賦和體系。
期待下一次跨界聯名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