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崩逝,皇四子登上大寶,改元雍正,隨即任命十六阿哥允祿署任內府總管,十二月又擢升噶達洪。隔年,內府總管名單仍不斷變動,包衣出身的李延禧、來保、薩哈廉,與侍衛出身的傅鼐陸續被指派為內務府堂官。經此變更,康熙末年的內務府大臣除了馬武和伊都立仍保留原職外,其余都遭撤換。
雍正皇帝可能是基于與允祿較為友好的兄弟關系,任用他為堂官。二人同為皇子時,感情已經十分融洽。雍正元年莊親王博果鐸過世無嗣,雍正帝安排允祿入繼,襲莊親王爵,受其家產。外間便有一說,是因雍正皇帝特別鐘愛此弟。此外,允祿的能力對其出任內府總管也有加分作用。《清史稿》載:“允祿精數學,通樂律,承圣祖指授,與修《數理精蘊》。”允祿對數字的敏銳,有益于掌管內務府的莊園土地銀兩等事務。或因如此,允祿從康熙六十一年被特簡為總管內務府大臣,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才因薨逝解任,是清初最重要的內務府堂官之一。
與允祿同年被簡任為內府總管的噶達洪(也稱“噶達渾”)是包衣出身,為康熙皇帝良妃之父,皇子允禩的祖父,與皇室有姻親之誼。在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將噶達洪家族從包衣旗抬出,移入旗下,編為世管佐領。后來清算允禩罪狀時,雍正皇帝即言:“噶達渾原系包衣佐領下微賤奴才,朕施恩由包衣佐領下撤出,移于旗下,用至內務府總管,伊(案:指允禩)等豈不知之?”但允禩在繼位政爭中自結黨派,與允祿的情況不同。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權位未固,對允禩黨人采懷柔作法,噶達洪被擢升為內府總管的同時,允禩也受封為廉親王。另外,噶達洪的包衣身份,使允禩爭取皇位并無優勢,甚至還成為缺陷。綜合這些因素,雍正皇帝可能不覺得拔擢噶達洪會有任何政治威脅。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出身外八旗的內務府堂官還有伊都立、馬武與傅鼐,三人與皇室關系親密。伊都立是大學士伊桑阿第三子,他早期曾任內務府員外郎。可能基于相關資歷,才會被康熙皇帝簡任為堂官。此外,伊都立與皇室還有一層姻親關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三阿哥允祥之女指婚給伊都立的兒子富色額。怡親王允祥向被雍正皇帝目為心腹,或許基于上述原因,伊都立未遭撤換,延任總管內務府大臣。
另外一位延任內府總管的外八旗大臣馬武,出身沙濟富察氏,這個顯赫的家族與清代皇室關系復雜深遠。康熙朝時,馬武的父親米思翰、二個兄長馬思喀、馬齊,先后出任過總管內務府大臣。在三兄弟中,雍正皇帝對馬武特別有感情:“馬武事我皇考五十余年,不離左右,恪恭謹慎。當盛暑嚴冬,幾無微倦怠之色。其生平胸懷坦白,性情和平。朕追念皇考凡昔年侍從之人,皆加恩眷,況馬武年齒最高,效力最久,圣眷最渥之人。”馬武與雍正皇帝也有深厚的私人情誼。雍正皇帝說過:“馬武事我皇考五十余年,恪恭謹慎,事事能體皇考之心。朕幼時,伊抱扶服侍,備極小心。以臣子之情揆之,較宣力封疆贊襄朝寧者為更大。”深厚的情誼或許是雍正皇帝保留馬武的內務府總管身份,由其協助主持家務的原因。
與上述幾位不同的是,傅鼐原非長年行走內廷之人,而是雍正皇帝藩邸時期的屬下人,以侍衛出身。“世宗在潛邸,夙知傅鼐好事”,即位之后,簡任其為內府總管。傅鼐任內務府堂官的時間不長,離開宮廷后仍與皇帝維持緊密的互動。雍正皇帝一度打算將他派往準噶爾軍前,“未行,仍命入宮侍起居,上違和,醫藥事皆公掌之。”順帶說明的是,藩邸舊人出身的內務府總管不只有傅鼐,還有前述論及的年希堯。年希堯是少數出身漢軍的內府總管,為雍正初年權臣年羹堯之兄。年羹堯在雍正三年獲罪時,年希堯與其父年遐齡遭受牽連,但皇帝認為:“年羹堯剛愎殘逆之性,朕所素知。其父兄之教,不但素不聽從,向來視如草芥。年遐齡、年希堯皆忠厚安分之人,著革職免罪。”切割年希堯與其弟的犯行,仍有重用之意。雍正皇帝的敦肅皇貴妃是希堯、羹堯之妹,她原為皇子藩邸時的側妃,誕下三個皇子與一名皇女。姻親再加上舊屬關系,讓年家與皇室關系親密深刻,是皇帝簡任希堯為內府總管的另一層因素。
雍正元年被簡任為內府總管的上三旗包衣還有李延禧、來保與薩哈廉。李延禧與薩哈廉都是包衣出身,資料零散。康熙十九年(1680)臧應選奉旨燒造御器時,李延禧還是內務府主事,被派往江西協助督造窯務。回京之后,李延禧回府當差,雍正元年皇帝將他擢升為堂官時,本職只是郎中而已。薩哈廉的出身資料比李延禧更模糊,他也是以郎中的身份“協理內務府總管”,隔年解任,回到郎中上行走,改派上駟院卿常明出任內務府總管一職。李延禧、薩哈廉等以郎中身份任內府堂官,因品秩不足,又無特殊事功,僅能在檔案材料中尋得生平活動的只字詞組。相較之下,來保的宦途機運卻與李延禧、薩哈廉很不相同。
來保初以庫使在內務府當差時,康熙四十年之后,從藍翎侍衛一路遞遷為一等侍衛,在皇帝身邊行走。雍正元年,得擢任內務府總管。雍正皇帝說過:“來保本系辛者庫賤役,自朕即位后,拔入佐領下,授為內務府總管。”換言之,來保從管領抬旗為佐領下人后,才升授內府堂官一職。來保在雍正、乾隆兩朝久任總管內務府大臣。乾隆六年(1741),皇帝還以“其奉職勤勞,特命抬入正白旗,所立佐領準世襲。”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過世時,已是官居一品的大學士。無論是李延禧、薩哈廉或來保,在雍正朝之前都只是身份不高的包衣,與皇室又無特殊的姻親關系,有機會從一般的司官躍升內府堂官,皇權的作用關鍵大矣,是與前述的外八旗親貴重臣最大差異之處。
本文節選自《化家為國: 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黃麗君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