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印度發(fā)射了首個太陽探測器Aditya-L1,引起印度人一陣陣狂歡。 這是繼月球3號成功落月后,印度朝著太空邁出的全新一步。
Aditya來自梵文的太陽神,這個名字便蘊含了印度的勃勃野心。
可能有人會奇怪,印度明明已經(jīng)成為第四個成功探月的國家,并全球首次軟著陸月球南極,為什么還要急著發(fā)射太陽探測器呢?
根本原因還是太陽活動周期的峰值要到了。
什么是太陽活動周期呢?
因為太陽內(nèi)部的磁場活動,太陽黑子數(shù)量和太陽耀斑頻率,大約會以11年左右的周期重復一次。強烈的耀斑可以影響通信、導航系統(tǒng)、衛(wèi)星運行、空間天氣,甚至是地球的氣候。
因此,對太陽活動周期進行觀察意義重大,不僅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太陽,也能預測太陽活動,獲悉風險和機遇。
科學家預測,當前的太陽活動周期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
為了不錯過這觀測太陽千載難逢的機會,2018年,美國發(fā)射了帕克太陽探測器,2022年,我們中國也發(fā)射了夸父一號。
而在今年,印度也緊跟其后,意圖獲得最近的太陽數(shù)據(jù),發(fā)射了Aditya-L1,印度人的巨大野心可見一斑。
Aditya-L1名字中的L1,指的是拉格朗日點,五個點中的L1點。
所謂拉格朗日點,是指在太空中,相對于太陽和地球,航天器能穩(wěn)定存在的五個點。當航天器進入這五個點后,因為飛行軌道的離心力,正好與太陽和地球引力的合力平衡,因此航天器可以長期穩(wěn)定存在。
為什么Aditya-L1要選擇L1點呢?
L1點不僅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拉格朗日點,相對容易到達,也因為不被地球遮擋,可以長期穩(wěn)定的觀測太陽,因此成為人類發(fā)射太陽探測器的最理想首選探測點。
所以,Aditya-L1自然選擇了-L1點。雖然L1是五個拉格朗日點距離最短的,大約只有1/10個天文單位,但依舊有150萬公里,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18倍。
所以等到Aditya-L1到達L1點的時候已經(jīng)是4個月后。
即便Aditya-L1到達拉格朗日點,由于印度通訊的薄弱,再加上距離的原因,在處理Aditya-L1接收到的太陽數(shù)據(jù)時,或許將會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
但總的來說,如果Aditya-L1的探測任務圓滿成功,印度的航天技術或?qū)⒃偕弦粋€臺階,在探測領域,或?qū)⒕o跟中國的步伐,進入世界第一梯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