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讓幾乎所有中國家長感到焦慮的強制普職分流政策恐怕要走向終結了!
8月31日,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重磅文件《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文件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立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基本形成優質教育資源擴充機制更加健全,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的格局。
文件公布了八大重要行動,其中一條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行動要求,增加普通高中學位,有序擴大普高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總量。適應因地制宜推進職普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愿望,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
無聲處見驚雷,這一條直接就是針對過去強制性的“普職分流”政策,如果按照行動方案進行落實的話,道理很簡單,每年畢業生就那么多,普通高中的教育資源得到擴大和優化之后,必然就會壓縮職業高中的生存空間。
所謂“強制普職分流”,就是讓初中畢業生在中考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比例,強行進行分流,一部分孩子去讀高中,走考大學的道路,另一部分,就只能讀職業高中或者技工學校,走進工廠打螺絲的道路。
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因此也是極端不公平的。初中畢業生,大多數年齡在14、5歲左右。對于人生大部分都懵懵懂懂,連懂事都做不到,卻要決定人生一輩子的命運。
這個選擇過于殘酷,但卻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成為基礎教育的基本政策,甚至在許多省份強制推行,普職比甚至成為考核教育行政部門的一項關鍵KPI,要求達到50:50。對于極端重視教育的中國家長來說,當然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夠闖過這一關,獲得拼一把通往大學校園資格的門票。這是家長們最大的心愿。
因此,牽一發而動全身,“普職分離”就相當于為孩子的未來設置了前置條件,過于壓力只在高考端,現在壓力來到了中考端,就這樣層層傳遞,初中對小學造成了壓力,小學對幼兒園也有要求,家長們開始內卷,孩子都不明確自己的未來,家長怎么能放心生活?這就構成了最主要的教育焦慮的來源。
怕大家聽不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在新聞發布會上特意強調,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主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是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第二是部分縣中水平不高,第三是群眾職普分流焦慮。這三個問題都很有針對性,也都是老百姓普遍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
第一個是多樣性發展問題,按道理來說,每個高中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以便為高中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機會,喜歡繪畫的,體育的,計算機的,化學的,都應該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和相適應的高中教育模式,但是現在往往就是一刀切,不管你有什么特點,最終都是用高考來衡量一切,這不符合教育的規律。
第二個問題是縣中水平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超級中學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對縣域生源進行掐尖錄取,導致縣中得不到優質教育資源,惡性循環,縣中發展不起來,老百姓怨聲載道。
第三個問題更加了,簡直就是點明了對強制“普職分流”的否定態度。這意味著過去讓老百姓不滿了很久的強制普職分離政策,將走向終結。
實際上,職高和技校并非一無是處,一些好的職高和技校,也有很好的就業前景,比如說藍翔、新東方廚師學校等。但這原本應該由家長和孩子自由作出決定,而不是由行政權力來進行強制。家長們的焦慮就在于,原本應該由市場來配置的教育資源,變成了一種計劃體制,無論是否愿意,都必須接受命運的裁決,這是家長們絕不接受的。
更何況,普職分流的一個前提就是,為經濟培養更多合格的優秀藍領。這本身也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現代技術的高速發展,勞動技能出現了兩極分化,一種要求高精尖,而另一種則不需要太多技能,比如外賣小哥。前者將轉為高等職業教育,后者小學畢業即可勝任。職高夾在其中,高不成低不就,遲早都要分化。
而且,隨著生育率下降,新生兒數量減少,學校將面臨關門浪潮,在教育體系中處于劣勢的職高和技校,將首當其沖。如果為了維持他們的存在,進一步強行實施普職分流的話,將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取消普職分流政策,是大勢所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