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身邊不止有一個人跟我說,這幾年中國互聯網大佬們都逐漸沉寂、退居二線,互聯網江湖也不再如當年之那般熱鬧。
這話確實不假,但也只看到了絕大多數,卻忽略了一個人逆勢上揚,成為罕見的異數和CEO品牌傳播的新現象——那就是張朝陽以及他主導的《張朝陽的物理課》。
實際上,別看張朝陽從事的是互聯網行業,其實他真是學物理的,并且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博士。從2021年11月開啟第一節物理直播課開始,我便觀察到張朝陽對物理的真熱情和真熱愛。因為Charles的分享是真誠的,知識也是有用的,所以《張朝陽的物理課》不但一炮而紅,也貼合了搜狐視頻“創造高價值內容”的理念,拉動了搜狐視頻的業務,贏得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正所謂: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Never lose my passion。
【張朝陽回母校清華,2小時演講金句頻出】
近日,《張朝陽的物理課》線下演講暨第二卷新書首發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辦,張朝陽發表線下演講,圍繞“非球形天體的引力勢”展開硬核燒腦的推導演算,并宣布《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二卷正式發布。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CUSPEA學者、哈佛物理博士樓宇慶也在現場進行了互動交流。
現場,張朝陽的演講持續近2個小時,在黑板上寫滿了推導公式。活動現場也是金句頻出,比如:“長期堅持,找到做這件事的意義”、“地球越來越小,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大”、“當一個人知道為什么做這件事的時候,這個人就有無限的忍耐力和毅力”、“每個人的大腦可以理解所有學科的基本邏輯,只要有耐心,最后都可以變成專家”等,這些也都是源于張朝陽在做物理課過程中的經驗和感悟。
《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一卷出版上市后,獲得許多網友和物理愛好者好評。有物理專業讀者評價這是“寫給真正熱愛物理,愛思考、愛鉆研之人的書”。第二卷是在直播課的基礎上,綜合第67-127期課程內容的相關文章合集,圍繞牛頓力學與天體物理、洛倫茲變換、電動力學、流體力學和熱傳導五大部分,針對不同領域的有趣問題進行詳細推導、計算,書中還有近100張張朝陽的手稿原圖。
不過,相比第一卷,《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二卷更注重探討問題的新穎性、獨特性,對很多問題的處理方法更深入、復雜度更高,用到的數據工具也更難。例如,在電動力學部分,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出發研究了電磁現象的規律,深入分析了電動力學與相對論及洛倫茲變換的關系,使讀者對于整個電動力學達到比較深入的理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段文暉對第二卷書評價道:“摒棄了傳統物理教科書的模式,圍繞精心挑選的物理問題展開推演和分析,體現了物理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富有啟發性。”
【花樣聯動圈層突破,搜狐視頻知識直播IP樣本已立】
正在熱映的電影《巨齒鯊》中張九溟作為男主,引起了廣泛的熱議。而據電影主創團隊介紹,這一男主角色有參考張朝陽、王石等國內的一些企業家形象,并且作為主演之一的吳京也隔空喊話Charles,提問人類是否真的可以在海底7000米處穿上機甲并行走,引得張朝陽在搜狐視頻關注流轉發并回應,吸引網友圍觀。
實際上,張朝陽的物理知識聯動并不僅于此。早在《流浪地球2》熱映時,Charles與流浪地球相關的話題“張朝陽建議流浪地球3加入拉格朗日點”、“張朝陽稱流浪地球引力彈弓真實存在”、“吳京驚訝張朝陽物理解構流浪地球2”就曾上過微博熱搜,也在搜狐視頻中連麥導演郭凡、吳京帶來精彩燒腦的物理課。
與各大視頻平臺的秀場直播、電商直播內容不同,搜狐視頻更擅長通過知識分享讓直播重回媒體價值,逐漸打通普通用戶與某一領域專家之間的知識壁壘,激發網友的求知欲,同時也立住了搜狐視頻知識直播的大IP。
要知道,知識直播的另辟蹊徑,通過個人IP+專業技能的內容打法,一方面不斷拓展和覆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各學科領域,另一方面也在泛知識領域持續深耕。搜狐視頻的知識直播強調的是與人在精神層面的互動,讓觀者在看直播的同時,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同時降低了觀看娛樂直播時的“負罪感”。
在科學直播領域,搜狐視頻邀請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在直播間里用生動有趣、簡潔易懂的話語跟網友一起分享知識。
據了解,搜狐視頻陸續拓展和覆蓋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各學科領域,包括基礎類的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古生物、植物學等,應用類的計算機、光學工程、航空航天技術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人體、心理、食品、運動科學等,以及充滿人文氣息的古代文化相關內容。
在泛知識直播領域,搜狐視頻持續深耕健康、情感心理、汽車、時尚美妝、財經、母嬰親子等垂直領域的專業知識直播,涵蓋了大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用戶只需打開搜狐視頻App,進入“關注流”,便可觀看精彩直播內容。
互聯網已經完成了人與人、人與貨、人與知識的連接,而如何將認知盈余的勢能轉化為動能,讓用戶長期留在平臺之上,形成良性循環,是當下整個直播行業的思考和努力。
而搜狐視頻近些年通過打造知識直播平臺,不斷開啟一個個獨特的內容新窗口,不僅有《張朝陽的物理課》持續出圈,以及打造的各領域知識直播,更有《星空下的對話》等一系列綜藝直播節目,這背后都完成了知識力量的塑造。
【構建知識價值,人強則國強】
這是一個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年代,無論是前兩年的AI、5G、大數據等,還是近期由ChatGPT引發的iPhone時刻,本質上都是基礎科學和知識迭代,搭配上大眾傳媒的充分傳播得以實現知識平權。
在張朝陽看來,科技使人類獲得無與倫比的能力,其背后的基本規律源于大眾傳媒對于科技領域進展的充分傳播,激發了下一代年輕人對科學方面濃厚的興趣。比如物理世界中的名詞——引力波借助于媒體的傳播,實現破圈式的關注,也加速了我國對于引力波的探測和中國空間站的建立,讓宇航員不斷升空,不斷回來等。此外,150萬公里外的韋伯望遠鏡傳來一組照片,引發了人們對天文學方面的興趣。而最近核聚變方面的進展,也讓人們對未來能源發展充滿想象力。
今年兩會期間,“基礎研究”成為熱詞被頻頻提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期間,國家領導人也再次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在對科學前沿的不斷追求下,需要的是知識的不斷普及,以及知識背后原理的進一步探尋和傳播。從這個角度來看,搜狐視頻的知識直播IP以及張朝陽所做的物理課和書籍,也為我國的科技創新事業提供了一份發展的動力。
知識沒有盡頭,就像熱愛一樣。我希望張朝陽的物理課以及新書能繼續長紅,前進永無止境。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