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登陸廣東基本確定,但登陸點可能偏差百多公里;“蘇拉”登陸前后風雨極強,但登陸后可能活不過一天;“海葵”趨向浙江,“鴻雁”趨向琉球遙相呼應,
本文是昨日《如果有不登陸比登陸還可怕的臺風,那可能就是“蘇拉”了》文的延續
一、“蘇拉”大概率登陸廣東
果如所料,對于“蘇拉”各家預報在昨天的基礎上相互靠近了,中美向歐靠得多些,表現在都報登陸了;歐向中美靠的少些,表現在:1、登陸點西移,2、登陸后有回旋打轉。粗略的可用下圖表示:
截止31日13時,“蘇拉”中心在汕尾東南方向約315公里處,已經很近了。
2023年8月31日13時風云4B氣象衛星可見光圖像(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登陸已是一致意見,按照其目前向西北1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9月1日下午就將登陸,那么會登在汕尾嗎?
2023年8月31日14時“蘇拉”預報(中央氣象臺)
二、五十步是真不能笑百步——臺風路徑的較確定與登陸點的不確定
登陸和路徑已經趨于一致了,但是登陸點其實還非常不確定,原因是登陸前“蘇拉”可能會向西,這樣將導致路徑與海岸線的夾角變小,很容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這個道理看一張圖就知道:
臺風的路徑預報誤差就好像手電筒照出光的張角,誤差越大張角越大,但是登陸點最終的偏差卻不單由這個張角決定,還由路徑與海岸線的夾角決定,如果這個夾角很小,哪怕張角(路徑誤差)很小,最后的登陸點偏差也可能很大。
而登陸點的偏差會是直觀的最終的預報誤差,表面上:50公里的偏差很明顯比100公里小,那就是前者比后者能力強了?實際上不一定,假如出現上圖那樣的情況,其實那個100步可比50步的能力強呢。
回到“蘇拉”,假如其在靠近海岸前西折導致路徑與海岸線夾角陡然變小,那么屆時哪怕是提前數小時的預報,登陸點的誤差都有可能大得離譜,從汕尾偏到香港去也不是不可能的,最極端的情況當然就是沿著海岸溜達一直不登陸,那誤差。。。無窮大了。
“蘇拉”很可能會溜去香港逗你玩兒
三、“蘇拉”登陸前很霸道
前面說了,蘇拉近在咫尺仍然是超強臺風,中心風力17級,如果以這個風力登陸則后果不堪設想,不過我們預計它未來會慢慢減弱,登陸時大概是14-16級風的級別,那也是非常恐怖的。所以我們今天一大早就把臺風預警升級到頂格——紅色了。
但這不是臺風登陸前很霸道的唯一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臺風低壓與大陸高壓的位置配置關系,這決定了登陸之前向岸一側的風力會更大一點。所以遠在中心登陸之前,也就是今天夜里(31日后半夜),12級以上的大風就已經影響到粵東沿海,切莫僅以臺風登陸時間來考量利害關系。
臺風向大陸一側風力更強示意圖
這也是前文所說臺風就算在海上溜達不登陸也能造成巨大傷害的原因。
四、“蘇拉”登陸后可能活不過一天
看著“蘇拉”的強風雨即將肆虐華南是否很揪心呢,有一條可能還算不壞的消息吧,就是如果蘇拉登陸并深入進去一些,那么蘇拉應該會快速減弱。減弱的速度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
1)深入內陸的程度
這是最主要的,陸地的摩擦不僅會直觀的降低風速,而且這種摩擦減風的效果會使臺風中心低壓迅速被填高。另外華南北高南低的地形也決定了越深入摩擦越大。
2)底層大陸高壓冷空氣卷入的減弱影響——很直觀但貢獻程度難說
3)南海季風斷供
這個可能很關鍵,只能說從目前的預報來看,當下南海夏季風的供應達到了一個非常鼎盛的階段,登陸后這個供應會顯著減弱,原因主要在于“蘇拉”不是獨生子,它是熱帶輻合帶生的,而這個輻合帶最近給它生了倆弟妹,等到“海葵”弟弟靠過來的時候,南海夏季風會被他搶走不少,甚至更遠的“鴻雁”妹妹也會拿走一些。
2023年8月31日11:30分風云4B真彩合成圖(國家氣象中心)
及西北太平洋天氣形勢示意(紅色箭頭表示臺風動向)
如果南海夏季風接濟不上,那么“蘇拉”登陸后就面臨徹底的斷供(登陸導致海洋斷供,南海夏季風被搶是大氣斷供),死的就很快了。臺風死后強風就徹底結束,但是強雨則未必,因此從防范的角度,登陸后仍然不能大意。
再后期的臺風趨勢大概率是:“海葵”接踵而至直奔浙閩,“鴻雁”半途而廢止步琉球,等下回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