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其英文怎么說?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一、那你知道“中元節”用英文怎么說嗎?
中元節丨盂蘭盆節
Zhongyuan Festival丨Ullambana
例:
The Zhongyuan Festival originated from the Taoism three yuan. The Zhongyuan Festival、the Pure Brightness and Winter Clothing Festival are known as the three Chinese traditional ghost Festivals.
中元節源于道教的三元:上元、中元、下元的總稱,與清明節、寒衣節總稱為三大鬼節。
中元節的其他表達:
A: Hungry Ghost Festival.
B: Ulambana Festival.
C: Chinese Halloween.
B: Ulambana Festival
Ulambana是梵文,中文音譯為“盂蘭盆”,原意為“救倒懸”,即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據說目犍連在七月十五就是用盂蘭盆給僧侶齋食,讓他們給人祈福的。因此,“盂蘭盆節”也有祭祀祖宗的習俗。
C: Chinese Halloween.
我們都知道國外也有“鬼節”,就是:Halloween(萬圣節前夕)。
二、“中元節”來源說法
01.道教源說
中元節的來歷源自道教信仰;道教傳說三神掌管人間命運: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危。三官誕辰:天官正月十五上元節、地官七月十五中元節、水官十月十五下元節。三官的信仰起源于人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三官自三元真氣主管三界,所謂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五行的說法:三官起于金、土、水三氣。
02.佛教源說
佛教眾僧夏季安居坐夏,七月十五,安居期滿,要舉行批評懺悔的集會,稱“僧自恣日”。
從目連僧救母的故事演化出盂蘭盆節。《盂蘭盆經》: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他游于陰間,看到其母陽世的罪孽而受百般折磨。目連向佛祖請求救度母親的辦法。佛祖告訴他,于七月十五日備百味飲食,以供十萬僧眾,方可解脫其母苦難。盂蘭盆是梵文音譯,意為救倒懸。此后中元節又融入佛教觀念,成為一個僧道融合的宗教節日。
三、“中元節”習俗
01.放河燈: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燈放入河中。
River lantern: Lantern in Zhongyuan Festival on July 15 into the river
中元節里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放河燈,也有叫放天燈,放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可以把家里鬧事的“小鬼”以及霉運放在天燈上帶走,或放順河送走,而且是送得越遠越好。另一個就是,鬼節這天放天燈、河燈,可以送自家祖先的靈魂飛早日飛進西方極樂世界,放燈的目的是照亮他們飛升的道路。
02.燒紙祭祖:
在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有祭祀的傳統,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香燭和紙錢祭奠先人,以示對先人的懷念。廣東人稱為“七月十四”。
03.放小船:
來自滿族的習俗,七月十五祭奠祖先,在河水中放小船,寄托思念。
中元節是七月十四還是七月十五?
中元節通常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天,所以中元節也被稱為“七月半”,以此規避“鬼節”的說法。但也有少數地區是在農歷七月十四的時候,比如廣東,廣西人一般會提前在七月十四過,各個地方習俗還是有差別的。
通常人們會認為農歷7月14日半夜,到7月15才屬于鬼節。也有說七月十四是鬼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而最早記載七月十四的要追溯到道教。
詞匯拓展:
spirits 鬼魂;亡靈
hell bank notes 冥幣
burn joss money 燒紙錢
sacrifice ancestors 祭祀祖先
wandering ghosts 孤魂野鬼
pray for somebody 為某人祈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