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是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史類文學作品,屬“二十四史”之一。《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后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
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在賤而望貴者,惑也;
未信而納忠者,謗也。
摘自《后漢書·列傳·崔骃列傳》
解釋:跟交情淺的朋友說隱私的事情,是愚蠢的;貧困的人一直希望得到富貴者的施舍,是糊涂的;沒有取得他人的信任,沒有合適的時機就進獻忠言,在別人看來這是批評。
感悟: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很多錯誤,與人交往時要慎重考慮,避免過于冒進或輕信,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關系的深淺,采取適當的態度和行動。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摘自《后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人的一生在于勤奮,倘若不努力探索,哪會有收獲?
感悟:只有不斷付出努力,才能收獲成功和成長。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摘自《后漢書·列傳·馮岑賈列傳》
解釋: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
感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因為失去一些東西而灰心泄氣,而應當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變不利為有利。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摘自《后漢書·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解釋:在貧賤時結交的朋友不能忘掉,同甘苦,共患難的結發妻子不能休掉。
感悟:共度危難的朋友、夫妻,應當加倍珍惜,不能忘本。
-5-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摘自《后漢書·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解釋:人們都只知道取得為取得,而不知道給予別人或付出代價也是取得。
感悟:與他人分享,不僅可以實現共同的利益,還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
-6-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
爝火雖微,卒能燎野。
摘自《后漢書·列傳·酷吏列傳》
解釋:涓涓細流雖小,匯集起來會漸成江河;小火雖然微弱,最終能夠形成燎原大火。
感悟:堅持和積累,微小的力量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要保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向上精神。
-7-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摘自《后漢書·列傳·馬援列傳》
解釋:大丈夫立志,窮困之時應該更加堅強,年邁之時應該更加雄壯。
感悟:君子立志不畏艱難和困苦,頑強不屈。
-8-
時不可留,眾不可逆。
摘自《后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解釋:時光飛逝,不會停滯不前。人民的意愿不可拂逆。
-9-
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摘自《后漢書·列傳·班梁列傳》
解釋:狐貍臨死時頭總是向著它出生的土丘,北方的馬依戀北風。
感悟:故鄉情深,不管在家鄉的生活是幸福、還是苦難,都會成為人一生的記憶。
-10-
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摘自《后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解釋:應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戰戰兢兢,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感悟:為人處世應該時刻抱有如履薄冰、謹慎小心的態度。
-11-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
摘自《后漢書·列傳·荀韓鐘陳列傳》
解釋:得和失是暫時的,榮和辱則是長久的。
-12-
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偽。
摘自《后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親身經歷艱難的人能夠了解下情,歷經許多安危險易的人容易辨明事物的真偽。
-13-
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摘自《后漢書·列傳·朱馮虞鄭周列傳》
解釋:智者相時而作,能夠順應時代潮流;愚人卻違反歷史潮流而動。
感悟: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14-
智者不危眾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
摘自《后漢書·列傳·竇融列傳》
解釋:有學問的聰明人不會為了做成自己的一件事而不顧及到周圍人的利益,仁愛的人不會違背道義和道德來獲得自己需要的功名利祿。
-15-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摘自《后漢書·列傳·第五鐘離宋寒列傳》
解釋:用自身行動教育人,別人就服從;用語言來教育人,別人就會爭辯是非。
感悟:身教重于言教。
-16-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摘自《后漢書·列傳·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解釋:大丈夫定當自強建功,哪里能消極屈服!
感悟:要勇往直前,追求理想,不畏艱險,頑強拼搏。
-17-
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
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摘自《后漢書·列傳·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解釋:同品德高尚的人相處,就會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為不軌的人鬼混,就會天天產生邪惡的思想。
感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
摘自《后漢書·列傳·崔骃列傳》
解釋:生長在有錢人家的子弟多驕氣,生長在有權人家的子弟多傲氣。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摘自《后漢書·列傳·光武十王列傳》
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反水不收,后悔無及。
摘自《后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解釋:潑出的水收不起來,過去的事情后悔也沒用。
感悟:人生沒有返程票,世上也沒有后悔藥。
-21-
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摘自《后漢書·列傳·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解釋:不因為干燥或潮濕就改變輕重,不因為困頓或顯達就改變自己的節操。
-22-
大丈夫處世,
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摘自《后漢書·列傳·陳王列傳》
解釋:一個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上,應該以治理天下為己任,難道能只打掃一間屋子嗎?
-23-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摘自《后漢書·本紀·皇后紀上》
解釋:當官就要當執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
-24-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
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進退周旋,唯道是務。
摘自《后漢書·列傳·文苑列傳下》
解釋:君子行動就要想著與禮義的要求合乎與否,辦事就要想著合乎道義與否;不做因私利而違背禮義的事情,不做因不合乎禮義而使自己感到內疚的事情,無論進退怎么發展,都是遵守道義的。
-25-
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
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摘自《后漢書·列傳·吳蓋陳臧列傳》
解釋:舍棄近鄰之地而謀求遠方之地的,往往勞而無功;舍棄遠方之地而謀求近鄰之地的,往往安逸而有終局。
感悟:制定計劃和決策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目標。
-26-
專勝者未必克,挾疑者未必敗。
摘自《后漢書·列傳·烏桓鮮卑列傳》
解釋:一心想獲勝的人未必勝利,持懷疑態度的人未必失敗。
-27-
不扶自直,不鏤自雕。
摘自《后漢書·列傳·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解釋:不扶持,它自會直立起來;不雕刻,它自會出現飾紋。
感悟:成大器之人,不用過多管教。
-28-
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毀;
子路至賢,猶有伯寮之訴。
摘自《后漢書·列傳·列女傳》
解釋:孔子這樣的圣人,也不能避免被叔孫武叔所詆毀;子路這樣的賢人,還有公伯寮的控訴。
感悟:再好的人,也難免有人背后使壞,只要站的正坐得直,不要怕鬼怪作祟。
-29-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摘自《后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夠高而感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
-30-
不仁而富,謂之不幸。
墻隙而高,其崩必疾也。
摘自《后漢書·列傳·方術列傳上》
解釋:不仁而富,叫做不幸。墻高而又出現裂縫,必定很快崩塌。
-31-
夫孝,
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摘自《后漢書·列傳·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解釋:孝,是人們各種行為中最首要的,是各種善行的始源。
-32-
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摘自《后漢書·列傳·馮岑賈列傳》
解釋:明鏡是用來照人的外形的,借鑒往事是用來認識或指導今天的。
-33-
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摘自《后漢書·列傳·崔骃列傳》
解釋:樹太高了沒有樹蔭,一棵樹成不了森林。
感悟: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孤傲獨行的人必然脫離群眾,單一的力量成不了大事。
-34-
天命難知,人道易守。
摘自《后漢書·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解釋:人的命運難以預卜先知,而人做事的準則易于把握。
-35-
羊質虎皮,見豺則恐。
摘自《后漢書·列傳·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解釋:本身是羊,哪怕披上虎皮,見到豺狼依舊會感到恐懼。
-36-
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
摘自《后漢書·列傳·吳延史盧趙列傳》
解釋:風霜可以識別草木之性,危亂時,貞良的節操可以顯現出來。
-37-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摘自《后漢書·列傳·馮岑賈列傳》
解釋:要建立大功業的人,就不要顧忌個別人的埋怨之情。
-38-
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
摘自《后漢書·列傳·吳蓋陳臧列傳》
解釋:弱者往往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與同情,而強者卻往往遭到人們的妒忌和猜疑。
-39-
良醫不能救無命,強梁不能與天爭。
摘自《后漢書·列傳·蘇竟楊厚列傳上》
解釋:再好的醫生也救不了沒有生命的人,再強的房梁也不能抵擋得住天災。
-40-
人各有能,因藝授任。
摘自《后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人有不同的才能,要按照各人所具有的才能授給他適合的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