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受邀參加比亞迪常州工廠探營活動,可以說大開眼界了。參觀比亞迪常州生產基地,是本次活動的一個環節,所以有幸近距離參觀了汽車的生產過程,從一塊金屬板材,通過沖壓、焊接、涂裝、總裝等工藝,各個工序高效的結合,最終變成一個個汽車部件。
整個生產車間基本都實現了機器人自動化操作,親眼目睹了機器人在各自的崗位上,井井有序的在各司其職。如果不親眼所見,很難想象現代化工廠,機器人的占比會如此之高,生產效率和標準會如此之高。在關鍵工序中,機器人的準確率高達100%。當然生產車間也不全是機器人在作業,有些工序和崗位還是人機結合,高效配合完成的。機器人作業可以說是一種互補,而不是取代。
在環保方面,比亞迪工廠也是做到精益求精,一些有異味的生產環節,都是封閉起來,讓機器人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完成操作,爭取做到了最低排放。
在參觀工廠的同時,有專業的講解,邊走邊講,這不僅可以讓大家了解到一些專業知識,還能更深入的了解比亞迪這個品牌文化。
通過這次探營活動,感受到了常州這座城市的魅力,了解到常州和新能源的契合度之高,因新能源的配套比較集中,產業鏈匹配高效,常州還有了個新標簽——新能源之都。
比亞迪在全國有多個生產基地,通過介紹了解到常州基地,主要生產“元PLUS”和“海豹”,這兩款車型在國內外銷量和口碑都很好,所以比亞迪常州基地還負責新能源出海的重任。
正是得力于常州集中的新能源產業配套,以及工廠高效的人機結合生產,目前常州工廠的日產量在1200輛左右,截至今年7月已實現整車產量超33萬輛,成為常州最快跨入百億級俱樂部的企業。
除了通過生產基地參觀和工作人員講解,深入的了解了比亞迪,常州探營活動還安排了一個座談溝通會環節,通過溝通會工程師以及專業人士進一步講解和分享,從產品、技術、理念、出海多維度更深層次的了解了不一樣的比亞迪。
為了增加本次常州探營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感,比亞迪還結合了當地的特色,安排了淹城遺址游覽和非遺文化——掐絲琺瑯體驗,有效的把民間文化和比亞迪的汽車文化結合,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延續。讓非遺文化有了更強的生命力。體驗非常有趣,貼身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動最后環節是晚宴,晚宴品嘗了當地美食和觀看了民間藝術評彈表演。整場晚宴也是視覺聽覺味覺的盛宴。我愿意稱這次的行程為,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
比亞迪作為新能源車企的領頭羊,在各方面都很有擔當。從一開始步入新能源汽車時的不被看好,被瞧不起,看不上,到如今的500萬臺下線這一全新的里程碑,令人刮目相看。
在新能源這個風口,中國的汽車工業實現了彎道超車,相信在比亞迪和其他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共同努力下,能創造更多屬于中國汽車的奇跡和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