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紅樓,縱說古今
關注紅樓曉曉,帶你走進浩瀚文史天地
01
天堂真的很美嗎?為什么去的人一去不回。
今天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撫今追昔。
在這個祭祀祖先的特殊日子里,讓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遙寄相思,祈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美滿。那么,古人的中元節又是怎么過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首詩《中元夜》,解讀一下古人筆下的中元夜。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出自唐代詩人李郢的《中元夜》
02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中元節夜,詩人李郢經過江南水寺,周圍被熱鬧的氣氛所籠罩。
江南水寺是中元節的圣地,而“金粟欄”指的是欄桿,在這個地方,在這個富有仙境般韻味的地方,詩人恍惚間見到了傳說中的月娥,她身姿裊娜,如同從天而降,妙不可言。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打眼望去,紅燭閃爍,到處都是翠環的亮光,此間人來人往。
不知不覺間,紅燭的光影投射在月娥身上,周圍的人群也被她吸引,圍繞著她,整個夜晚顯得更加繁忙和熱鬧起來,四周充斥著中元夜的喧囂。
在描繪中元夜的景象之后,詩人筆鋒一轉,將目光轉向了香飄彩殿和湘水。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香飄和彩殿,指的是香煙和供奉的殿堂,離奇而神秘;
“湘水夜空巫峽遠”,則是指湘江的邊界就在遠處,在夜空中看起來十分遙遠。
至此,一個幻化的仙境躍然紙上。
詩人李郢不知歸路欲如何,表達了他對遠方的思念和追求的渴望,使人陷入對遠事的思考和思念之中。讀者也跟著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和憂傷,思考和追憶自己的過去。
03
據傳,中元節源自道教,后來逐漸發展演變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人們相信在中元節這一天,亡靈的鬼魂會返回人間,子孫后代可以通過祭祀和供奉,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懷念,并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在中元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祭祀活動以安撫鬼魂,并祈求平安和福祉。在民間信仰中,中元節也被認為是鬼魂活動最為頻繁的時候,在這一天,人們會設立供桌,燒紙錢、燃香燭,以示懷念和相思。
在這個重要的家族團聚和敬祖的節日里,讓我們共同點一盞心燈,訴說一程思念,讓那些離世的親人感受到我們的關懷與愛意。
天堂真的很美嗎?
我想,天堂一定很美,因為那是逝者在另一個世界的歸宿。
在這個溫暖、祥和的節日里,讓我們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愿天堂的親人一路走好;
在這個溫暖、祥和的節日里,讓我們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愿天堂的親人不再有病痛;
在這個溫暖、祥和的節日里,讓我們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愿天堂的親人一切安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來如風雨,去似微塵。”一別再無歸期,但只要我們將逝去的親人放在心中,他們就永遠不會消失,您長眠,我常念。
作者:紅樓曉曉,以文字為夢想,熱愛文史,喜歡請多多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