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時期,我國陶瓷工藝得到了全面性的發展,在眾瓷器爭相斗艷時,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瓷器門類悄然興起,它就是象生瓷,也稱作像生瓷或仿生瓷,是一種仿天然產物而制成的瓷器,是一種民俗器物。
象生瓷,因酷似其仿造的花果、動物、工藝等而被人戲稱為瓷器家族中的“偽裝者”。象生瓷的仿造技藝能有多么高超呢?能夠像到什么程度呢?下面我們就來看幾件有特色的象生瓷制品!
象生瓷山子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是一件象生瓷山子,它所模仿的是天然山峰的形狀,高低錯落,同時也模仿了石頭的質地,乍一看,這不就是一塊山石嘛!其實它是一件瓷器。
象生瓷海螺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件瓷器所模仿的是天然海螺,內壁光滑,外壁以粉彩裝飾,是當時象生瓷中的佼佼者,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象生瓷因其仿造的特點,可以使果蔬、堅果等食物永遠不“干癟變質”,成為宮中皇帝和嬪妃所鐘愛的擺件,擺在宮里隨時欣賞。
粉彩象生瓷果品盤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作為后宮中的擺件,在制作時物象的選擇就格外重要了,如這件象生瓷果品盤,里面的螃蟹、核桃、紅棗、荔枝、荸薺、石榴、花生、蓮子等背后就都有著美好的象征意。
螃蟹寓意“一甲”;荔枝樹有“經四百余年猶能結實者”之說,象征“長壽”;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棗、花生、瓜子等則寓意“早生貴子”……小小的一個果盤,技藝精湛,又能承載著這么多的吉祥含義,實數難得。
除了仿造外型外,象生瓷還以仿造工藝材質見長。如下面這款仿木紋釉碗,它以瓷器工藝仿造出了木紋的紋理和質感。
仿木紋釉碗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碗口微微外撇,里外皆施以木紋釉質,雖然是手工制做,但木紋的紋路卻十分逼真,仿若天成,看不出人工的痕跡。
仿雕漆釉碗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此碗在手工藝上所仿的是雕漆工藝,在碗口沿上刻一周回紋,腹部刻錦紋,近足處刻蓮瓣紋。此碗無論是形制、釉色,還是紋樣、質感都酷似漆器。
除了上面所列舉的兩樣仿制工藝品外,當時的能工巧匠,還會以瓷器仿制木器、竹器、石器、銅器等,可以說乾隆年間的制瓷業達到了一個鼎盛,象生瓷也成了當時工匠們的炫技方式。
不過也有人對象生瓷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不惜精力和成本,只為觀賞的瓷器,實用性較差,與生活脫節,如果一味的推崇,難免讓瓷器的發展誤入歧途。對此你怎么看?在留言區寫出你的想法!
備注:本文內容以官方資料為基礎,在細節創作上適當地發揮了一些聯想和創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系【松蘭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