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添加客服V:MXZL0001
Hi,時髦精 & 富一代們
這個夏天,內娛掀起了一場”文藝復興“。
鴻篇巨制《封神》將審美帶回到了20年前,劍眉星目陽剛挺拔、滿屏荷爾蒙的濃顏系帥哥再次回歸。
終于不用被發福發腮、不自律的中年男演員,以及弱不禁風的小白臉糊眼睛了
當新鮮血液輸送至大熒幕時,早已功成名就的頂流們也很熱鬧。
王一博繼續在電影領域出演主角;
張藝興主演的《孤注一擲》成暑期檔票房冠軍;
鹿晗演唱會火爆全國,和前EXO隊友黃子韜的合體,讓曾經的行星飯們流下了青春的眼淚;
TFBOYS與粉絲們共赴十年之約,盡管場面一度十分尷尬,人稱“主打一個井水不犯河水”。
與此同時,蔡徐坤在塌房的邊緣瘋狂試探,但總好過踩縫紉機的凡凡
掐指一算,內娛近30年誕生了數家”造星大廠“。他們模式各不相同,成就了一批批巨星頂流的同時,也崛起了多位叱咤娛樂圈的富一代。
他們是明星背后的推手,資本的代言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內娛造星史》,通過幾位娛樂業金字塔尖的人物,探究資本究竟如何造星,又如何影響了我們大眾的娛樂生活。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90年代,在那個萬眾創業的時代,有一對兄弟建立了日后呼風喚雨的老牌造星大廠,那就是華誼兄弟。
它成立于1994年,創始人是大院子弟王中軍、王中磊。
不過最開始,華誼兄弟并不是一家影視公司,而是廣告公司。通過為90年代后,高速發展的國有企業服務賺到第一桶金,可謂人脈資源和時代紅利兩手抓。
北京文化人的圈子很小,遑論關起門來喝茶的大院子弟,久而久之,王中軍身邊就已經圍滿了影視人,所以轉型影視投資對于倆兄弟而言,順理成章。
那么華誼為何能成為巨頭呢?
王中磊曾言:“華誼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來的。”
這話要從1998年說起,當時華誼對外投資了三部電影,分別是姜文的《鬼子來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以及馮小剛的《沒完沒了》。
結果姜文被禁導五年,陳凱歌票房慘敗,唯獨馮小剛的《沒完沒了》讓華誼大賺一筆,如果你是華誼老板,你會繼續投資誰?
華誼是企業,企業就要盈利,答案自然是馮小剛。
從此,雙方長達20余年的合作拉開序幕。此舉也開啟了中國電影的賀歲檔時代。
華誼通過和馮小剛的《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夜宴》等賣座電影,積累了雄厚資本,也在娛樂業名聲大噪。
漸漸地,演員們也悟出了一條真理:要想紅,進華誼。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娛樂業大佬,金牌經紀人 王京花。
王京花帶藝人有一套自己的規矩,像保姆,像老媽,更像老板,集權式的管控,令經紀人對藝人有著極大的話語權。
2001年,身為經紀人中的佼佼者,她受邀加入華誼,創辦華誼藝人經紀公司,一起帶來的還有李冰冰、范冰冰、胡軍等7位一線明星。
此時,華誼的商業模式與造星模式已清晰可見:
華誼的商業模式與造星模式:
通過綁定頭部導演保證作品票房,積累資本。
又通過導演與作品綁定演員,造就巨星。
大家注意,以華誼為代表的傳統娛樂業時代,實行的是「作品本位」思想。
資本、演員、經紀人、導演及創作團隊,他們所集成的利益共同體都需要靠“作品”成名,靠“作品”立足,靠“作品”實現更大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可華誼后來又為何走向下坡路呢?
首先是2005年王京花的出走,帶走了華誼約80%的演員,包括夏雨、劉嘉玲等人。
不過王中軍、王中磊也是商業高手,面對“大地震”,馬上拿出了穩定軍心的方案,將公司部分股份出售給旗下藝人。這里面,就有黃曉明、李冰冰等人。
在華誼成功上市后,明星們手中的股價市值過億。
具有投資眼光的任泉、黃曉明、李冰冰更是順勢成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機構StarVC,參投了秒拍、韓都衣舍、湯商科技等企業,收購了時尚五大刊之一的《嘉人》雜志(在華誼成功上市后)。
這里不得不提一嘴Angelababy,真的是抓住了黃老板最頂峰的時期借勢攀登,而且還效仿成立了自己的創投基金AB Capital。
不過對華誼沖擊更大的是搖錢樹馮小剛的號召力不在,新導演又青黃不接。
《手機2》的暴雷,就是華誼開始跌入谷底的號角。
沒有了作品與票房保障,經濟根基受到動搖,則崩壞如排山倒海。
而且華誼的口碑也變得恍恍惚惚,華誼千金王文的“農民論”就曾引起公憤。
傳統大廠根基動搖,那么新資本崛起的機會就來了!
和高大上的華誼不同,「時代峰峻」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通過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
▲TFBOYS
▲時代少年團
「時代峰峻」的創始人名叫李飛(原名李霏),靠房地產發家,因為看好娛樂業,他決定復刻日本偶像夢工廠,杰尼斯的模式。
杰尼斯曾誕生了紅遍亞洲的木村拓哉及其SMAP組合、日本國民天團「嵐」、瀧澤秀明、山下智久等一大批偶像。
而小虎隊之后,華語樂壇的少年偶像男團位置一直處于空缺狀態。
李飛挽起袖子開干時,也未料到自己這個小作坊將來會成為一家“娛樂帝國”。
摸著石頭過河的他模仿杰尼斯Jr的模式 (靠房地產發家),先從素人中海選出有藝人潛質的孩子,再自建培養體系,并推出自制綜藝和短劇,雖然早期質量可以用“粗制濫造”來形容。
但李飛很聰明,他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本土化創新:那就是互聯網。
TFBOYS就是靠網絡歌曲翻唱走入大眾視線的,搭上了視頻網站的爆發期,什么歌紅,TFBOYS就翻唱什么,然后發布在互聯網上。
宣傳成本,幾乎為0。
可效果很好,大家一看,“哇,唱歌這么好聽的美少年”,加上稀缺屬性,入坑的粉絲批量增加,就連五月天的阿信都成了自來水,轉發推薦他們翻唱的《洋蔥》。
▲時代峰峻將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這段時間視為TFBOYS初步完成粉絲原始積累的過程
后來TFBOYS能成為現象級男團,幾乎一路都抓住了互聯網的紅利。
2004年,網絡音樂走紅成為鋪墊。
2010年,移動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爆發式增長。
2012年起,圍脖進入黃金時代,TFBOYS原始積累期。
2014年,TFBOYS新曲MV《魔法城堡》獲得音悅臺V榜第一名。
互聯網也成了李飛用來測試民意的工具,團里誰有觀眾緣、人氣高、實力突出,誰就能出道。
這個邏輯也效仿了杰尼斯Jr的選拔機制,和傳統的封閉式造星截然不同。
所以說,李飛真正掌握了杰尼斯的靈魂,那就是養成系偶像。
所謂“養成系”,是讓粉絲則參與造星過程。
偶像的誕生與成長全程展示給粉絲,偶像如果能獲得成功,也是粉絲夢想的投射,雙方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這就是為什么TFBOYS粉絲為了讓三小只紅遍中國。集資造勢宣傳,又是包下地鐵大樓廣告,又是買下行星命名權,直到讓他們在人氣獎項上擊敗同時期的亞洲頂流偶像男團SuperJunior,直到把他們送上春晚的舞臺。
另外,“養成系”主打一個“陪伴成長”。
比如,中考期間,王俊凱的微博幾乎成了題庫,頻繁更新考試話題讓他和粉絲互動,產生共鳴,也讓王俊凱獲得了“好學生”標簽,呼應了TFBOYS的核心定位:陽光、積極、正能量。
“養成系”的奧妙在于:偶像必須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商品。
總之,業界對于李飛的時代峻峰能夠成功總結為兩句話:既掌握了傳統造星的奧秘:講好了養成系偶像的故事,又抓住了互聯網的紅利。
“TFBOYS誕生于互聯網,并把互聯網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音悅臺董事長兼CEO張斗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TFBOYS發展到頂峰時期,剛好迎來了流量盛世。
“流量”能撬動頂級品牌的商業合作,“流量”能敲開影視大制作和頭部綜藝的大門,但這也造成了后來被詬病的流量演戲問題,大量影視劇質量層次不齊,行業規則混亂。
另一位在內娛造星歷程上留下赫赫戰績的是杜華女士,人稱“內娛教母”。
這是她創立的樂華旗下擁有的藝人,哪位是你喜歡的呢?
杜華的創業史挺有意思的,能帶給有富一代夢的年輕人不少啟發。
首先,她少女時代就一直懷揣著明星夢。1992年《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上映,林青霞成為國民女神。
杜華在南昌最繁華的街頭徘徊了3年,希望被星探挖掘,盡管最終顆粒無收,但這個初心促使著她在娛樂業里積跬步以致千里。
其次,杜華工作那是真的拼。打工人時期的名言:“能不能給我幾個小時,讓我先把孩子生下來。”
杜華在娛樂業積累了工作經驗和資源后,拿著200萬天使投資創業了。
大家別覺得200萬很了不起,2010年前后,融資盛世之下,你只要畫個PPT去參加幾場路演,拿到50萬,100萬的天使投資并不難,但杜華能從創業大軍里殺出來,主要做對了兩件事 。
第一件是打動了歸國發展的韓庚,這也是她事業的轉折點。
彼時韓庚是韓娛巨頭SM公司旗下、紅遍亞洲的偶像男團SuperJunior的隊長。
韓庚頭頂「頂流招牌」回國發展時,無數公司邀約合作。但杜華提出了一個更有誠意,也更冒險的合作方式: 讓韓庚成為公司股東。
▲咦?這不是和當初華誼兄弟的思路一致嗎?
其實,那時韓庚是杜華的救命稻草,樂華發展初期定位為常見的集流行歌手運作、影視投資、演出策劃為一體的娛樂公司。
然而時運不濟,2010年,內娛唱片寒冬突至,導致杜華又是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又是向投資人借款300萬,才得以讓公司續命。
韓庚的加入不僅帶來了現金流,更重要的是重塑了樂華的商業定位:效仿韓國娛樂工業的造星模式,并且和韓方合作推出偶像團體。
這就有了后來王一博所屬的男團UNIQ、程瀟、孟美岐、吳宣儀所屬的女團宇宙少女。
他們的模式都是十幾歲時就被送去韓國當練習生培訓,出道后在韓國發展,以求出口轉內銷。
不過韓娛市場競爭實在太激烈,樂華旗下的藝人很難殺出重圍,除了王一博早年還能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里刷臉積累路人緣。
樂華還曾推出過養成系偶像 YHBOYS,但因為和TFBOYS撞車痕跡太重被罵得挺慘。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一場讓杜華轉運的風潮吹起了。
那就是2018年,偶像元年。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現象級綜藝讓積蓄已久的樂華找到了爆發的出口,旗下藝人紛紛飛升為頂流。
王一博、孟美岐甚至還拿到了電影主演的資源。
要知道這要是在韓國,忠武路電影圈和唱跳偶像之間是有鴻溝的,而在內娛為什么能實現這種跨界特例呢?
首先,互聯網大廠手持雄厚資本攪動娛樂業的這些年,將互聯網大數據思維嫁接到了影視領域,造成了大IP+大流量明星的資本運作風格,掀起了“流量本位”風潮。
其次,杜華除了押對賽道,抓住風口,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和資本們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根據樂華招股書顯示,阿里創投、阿里影業、騰訊、字節跳動都是樂華背后的金主爸爸。所以,大廠們頭部資源當然要喂給自己投資的娛樂公司和藝人。
于是,資本們一起賺錢,觀眾們一起受創的世界達成了!
這些年下來,觀眾已經學會用演員陣容鑒別爛片了。你們有沒有一看到名字就勸退的明星呢?
回到視頻開頭提到的《封神》為何這部作品有如此多的自來水?
因為它再次將影視業帶回到了「作品本位」。當新鮮血液輸送至大熒幕時,烏爾善導演有一段話正是對「流量本位」的反思。
“事實已證明 流量跟票房 沒有一點關系”
“大家把演員這行業都看得太簡單了”
“演員要做非常非常多的學習“
“通過完成角色獲得榮譽“--烏爾善采訪
《封神》作為中國影史上投資體量最大的電影之一,本可以大筆一揮選擇群星陣容。
就像隔壁那部爛片《封神傳奇》一樣,集巨星、流量、資本家丑孩子于一身。
但最終 《封神》將更多的預算都投入在了劇本、美術、音樂、置景、特效、服裝設計、配飾妝造等等作品的全方位打磨上,甚至帶動了上萬人的就業(網友熱議的“電影工業化”)。
至于演員,他鋌而走險地選擇了默默無聞的新人擔當主演,將預算花在對他們文武兼備的培訓上,只為呈現更有說服力的少年武將、少年帝王形象。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能感受到精益求精、誠意滿滿的細節。
《封神》不是完美的,但用心對待作品與觀眾,觀眾就會報以尊重與支持。
在宣發不力,開局票房ICU的情況下,「作品本位」的他逆襲到20億票房證明了:
觀眾在流量和作品里選擇了后者,
好作品能夠造就明星 ,
作品與演員是相互成就的。
其實早年「作品本位」的影視業不就是這樣的嗎?
《西游記》、《紅樓夢》、《還珠格格》、《金粉世家》還有一眾經典,都是全員新人,是作品造就了明星。
至于流量明星,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該是在「作品本位」的基礎上,采用會演戲、敬畏表演藝術的人選。
流量明星本身具有宣傳號召力,在他們的指點江山下,也形成了一種內娛奇觀。
像《封神》這樣的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喚起大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情。
如果有流量明星的存在,能影響輻射更多人,固然是好事,但這一切都基于他本身是個好演員,且適合角色的條件上。
如今不少流量明星都是唱跳偶像出身,其實他們也有難言之苦。
內娛缺少給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沒有音樂節目、沒有打歌舞臺、偶像選秀綜藝也被喊停,除了轉型演戲或綜藝,他們也確實沒得選擇。
而只有極少數人,能找到事業的第二春。
說來內娛真的很奇妙,唱跳偶像去演戲,春晚上又都是演員在唱歌。
最后說一下《封神》這樣的大制作恐怕未來幾年不一定還有,它背后的主要投資者是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是在公司發展處于鼎盛時期,加上行業繁榮時期,振臂一揮作出的大膽決策。而北京文化投資的不少作品比如《流浪地球》、《你好 李煥英》都是「作品本位」的代表。
如今北京文化暴雷,影視寒冬也還在復蘇中,各位大片迷們且看且珍惜吧。
編輯:陳泰山 北鬼 / 編輯助理:心一
《自媒體課程》升級啦!
下半年計劃將在上海、法國
舉辦2場女性企業家峰會
以及法國時尚游學
貫穿全年的社交活動
期待更多對創業創富感興趣的牛逼閃閃女青年加入!
更多牛逼閃閃女青年的故事丨名利場丨時尚圈深度解讀,關注:
《全域自媒體課程》更新啦!
詳情介紹請戳或加V咨詢:MXZL0001
粉絲福利內買折扣群
歡迎小伙伴們找我聊天
加微信:MXZL00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