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到6月,彭德懷出訪了包括蘇聯在內的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返回國內前,決定順道對蒙古國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
當天抵達烏蘭巴托后,蘇聯駐蒙大使莫洛托夫,親自趕到機場迎接彭德懷一行人。
彭德懷熱情地詢問莫洛托夫:“近來身體可好?”
莫洛托夫笑著回答:“我的身體還可以,您呢?”
彭德懷
彭德懷如實道:“出訪之前,身體還是挺好的。出訪的這個兩個月讓我比較疲憊。”
莫洛托夫說:“訪問需要注意的禮節太多,所以會很累。”
彭德懷點點頭:“您要多多保重!”
莫洛托夫禮貌回復:“謝謝,您也多保重,多保重……”
這里,莫洛托夫重復了兩次“多保重”,表面上沒什么大問題,
但如果我們結合莫洛托夫的身份和遭遇進行考慮,那他提醒彭德懷要“多保重”,就確實有些深意了……
莫洛托夫的遭遇
討論莫洛托夫那句話的深意之前,筆者先簡單交代一下莫洛托夫的遭遇。
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是蘇聯最早的革命者,曾經與列寧一同發動了十月革命。
斯大林上任后,莫洛托夫擔任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長,儼然成了蘇聯的“二號人物”,斯大林的第一順位“繼承者”。
在蘇聯早期社會主義建設和衛國戰爭期間,莫洛托夫憑借其高超的外交手段,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將蘇德之間的戰爭推遲了2年。在一定程度上,為蘇聯應對德國后來的進攻,爭取了寶貴的備戰時間。
就是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老革命,1949年之后,卻因妻子莫琳娜(猶太人)被懷疑支持“猶太人復國”,而受到了牽連,被斯大林從外交部部長的位置撤下,此后四年失去了參加重大決策的權力。
斯大林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莫洛托夫才恢復了職務。在蘇聯普通黨員和民眾看來,莫洛托夫最有可能成為新一任領袖。
但實際上,當時的蘇聯由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曉夫三個人共同掌握,莫洛托夫處于被架空的狀態。
為進一步集中權力,赫魯曉夫聯合馬林科夫,成功扳倒了貝利亞。兩人分別掌握了黨權和政權。
一山不容二虎,很快,在赫魯曉夫的操作下,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三人被打為“反黨小組”。
1955年馬林科夫被迫辭去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同年莫洛托夫也被免去外交部長的職務。
莫洛托夫
1957年,莫洛托夫被外派到蒙古,擔任蘇聯大使。
同年6月,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被同時解除了在常務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的職務。
到蒙古后,莫洛托夫成了一個被遺忘的革命老人,從此再也沒能進入蘇聯中央。直到1962年退休。
彭德懷的遭遇
從莫洛托夫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在1959年再三提醒彭德懷“多保重”,可能確實有一層特殊的意思,就是希望彭德懷收斂鋒芒,實現平穩過度。
彭德懷
可是,彭德懷并沒有領會莫洛托夫的話中的意思,不然他也不會在1959年7月的廬山會議上和后來寫給主席的一封3000字的信件中,因為對“大躍進”發表了一些不合適言論,從而受到批評。
同年9月30日,彭德懷一家從中南海搬出,到北京西北郊居住。
在這里,彭德懷作為一名“特殊學員”,接受中央黨校的特殊輔導。
1961年9月,中央開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這讓彭德懷看到了曙光,他進一步認為自己在廬山會議上的言論是正確的。
但是在當年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彭德懷并沒有得到平反,反而被定性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要分子。
彭德懷
彭德懷沒有參加會議,他得知會議結果后,拍案而起,打電話給楊尚昆,請他向主席和劉少奇表明自己的清白。
由于沒有人理會自己,彭德懷一氣之下寫下了《八萬言書》,以求自證清白。但依然沒有任何效果。
1965年,在主席的示意下,彭德懷被派往成都,兢兢業業投入到“三線建設”中。
1966年之后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筆者不便多說。
結語:
彭德懷在軍事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晚年,由于不懂“言多必失”的道理,造成了自己的悲劇。實在太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