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紅樓,縱說古今
關注紅樓曉曉,帶你走進浩瀚文史天地
01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出自蘇軾的《江城子》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和亡靈的時刻。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人們紀念已逝去的親人,祈求他們在來世安寧。
清風吹拂著橘園的枝葉,露水滴落在地面上。寂靜如斯,無盡思念一股腦涌入心頭,我遠在天堂的親人,你們還好嗎?
想起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人的一生,會有三次死亡。第三次才是真正的消失。
02
人的第一次死亡,是心跳停止,也就是生理上的自然死亡。
當時光的指針停在某個瞬間,人們的生命逐漸消逝,就像一朵綻放過后的花朵漸漸凋零。這個過程是一種自然的循環,沒有任何人能逃避。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感慨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正如《增廣賢文》所說:“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人初生于世,所有人都翹首以盼,如風云初起,翩翩而至。人們只覺得歡喜,卻不曾想這是一個人一生旅途的起點,演繹風雨歷程。但人終將逝于世,歸于塵土,如宴會落幕,解除他這一世的桎梏。
03
人的第二次死亡,是在死者下葬時,人們身著黑衣出席葬禮,向社會宣告他的死亡。
當人們身著黑衣,默默地站在你的墳前,思緒萬千,回憶著你的一生。這個時刻,人們對你的懷念和悼念,將你的存在留在了他們的記憶之中。
在中國歷史上,有個莊子,在他的妻子死去的時候不但不哭,反而敲著盆子唱歌,前來吊喪的惠子便質問他,為何做出如此瘋癲的舉動。
莊子回答說:“這是生命的道理,她的死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現在她已經回歸自然,靜靜安息在天地的懷抱里,那我何必還要悲傷呢!” 莊子認為生命源于自然,最后回歸自然。正如古人所說:“人生如寄,世間眾生皆過客。”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過客,留下的只是一段段回憶和印記。莊子的妻子雖死,但她留在了莊子的心中。
04
人的第三次死亡,是被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徹底遺忘,屆時,整個宇宙與你不再有關系。
第三次死亡是最為深沉和無法預知的一次,它發生在人們漸漸遺忘你的時刻。
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他們的記憶中逐漸淡去了你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遺忘,人們只能在時間的長河中漸行漸遠。
在電影《尋夢環游記》中,導演通過小主人公與外婆在生前的交往,逐漸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彼此的存在,而是彼此之間的珍貴記憶和情感。
影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死亡從來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
從生理上的自然死亡,到人們身著黑衣出席葬禮,再到被遺忘的時刻,我們感悟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縱然人生會有消失的時刻,但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里,追求自己的夢想,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璀璨的光芒。
中元節夜,不妨讓我們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讓那里的故人不再孤冷;
中元節夜,讓我們遙寄相思,將天堂的親人放在心中,祈愿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沒有病痛、身心安寧;
只要我們不曾遺忘,他們將永遠活在世間,愿天堂的親人一切安好!
作者:紅樓曉曉,以文字為夢想,熱愛文史,喜歡請多多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