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3年8月24日13時,盡管面臨國內外民眾的強烈反對和質疑,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執意開始將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廢水排放太平洋。首輪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噸核污染水。
據報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約有134萬噸核污染水。今年,約3.12萬噸核污染水將四次排入大海。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放電時間至少將持續30年。
福島核污水的來源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來源是持續注入冷卻水產生的放射性污水。由于核燃料仍然存在于反應堆中,東京電力公司需要持續注入冷卻水,防止核燃料進一步熔化和可能導致的爆炸與泄漏問題。第二個來源是降雨、地下水等自然水體進入熔化反應堆位置產生的核污水。
上述來源的核污水被收集后,經過多核素去除系統(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 ALPS)處理,并就地儲存于福島核電廠區內的近千個儲水罐中。日本急于要把核廢水排到海里去的主要原因——儲水罐和放置儲水罐的地方開始不夠用了,而核廢水每天在以百噸級別的量持續增長。
盡管日方宣稱己方的ALPS處理技術很厲害,可以按照國際標準七分之一進行排放。但依然引起了中方的強烈反對。據測算,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會到達北美沿岸,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同時,核污水的排放,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將為中國帶來更為深遠的社會經濟文化層面的連鎖反應:
第一、首當其沖的是海洋漁業和水產業。
根據《2022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按當年價格計算,2022年,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30873.14億元,其中,漁業產值15267.49億元,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6621.17億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8984.48億元。
顯然,漁業是個3萬億規模產值的重要產業。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也為GDP做出了重要貢獻,更是漁民增產增收的重要保障。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然而,受疫情影響,漁業在2022年的表現并不理想。
對1萬戶漁民家庭的抽樣調查表明,人均純收入24614.41元,比上年增加1172.28元,僅增長5%。對面成本的上漲,市場的萎縮。5%的收入增長幾乎可以認定為“負增長”。
在解決勞動力就業方面,2022年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就業萎縮。漁業人口和漁業從業人員較上年均有所下降,據統計,漁業人口1619.45萬人,比上年減少14.79萬人、下降0.90%。其中,傳統漁民為515.16萬人,比上年減少1.99萬人、下降0.39%;漁業從業人員1177.92萬人,比上年減少6.71萬人、下降0.57%。
人民群眾對漁業和水產品的需求量較大,本土漁業不能完全滿足,因此,漁業是少有出現貿易逆差的行業。2022年,出口為376.30萬噸,同比下降0.99%,出口額為230.31億美元,同比增長5.04%;進口為646.98萬噸、進口額為237.0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57%和31.53%。貿易逆差6.75億美元。從增長率看,我國對進口水產品的需求增長十分迅猛,意味著中國對水產品國際市場的依賴要大于世界對中國的依賴。
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廢水,中國官方作出強烈反應,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這部分價值是30億美元,占中國總進口額的八分之一,可謂微不足道。但由此而引發的輿論反應,將會成為壓倒漁業和水產品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盡管還有240多天日本核廢水才能通過太平洋洋流,在日本周邊蔓延一圈之后來到中國海岸。但已經有人都對水產品表示了強烈的不信任:“近期不要吃水產品”成了大爺大媽微信群重復率很高的發言。各地的日料店已經慌不迭表態,自己的原材料并非來自日本,而是來自國內漁業生產者,尤其是福建、浙江沿海的水產養殖戶。大量的三文魚,其實是來自青海龍羊峽的虹鱒魚。
當日料店還在忙著自證清白的時候,許多地方甚至已經開始下架水產品了。畢竟,海洋是四通八達的,如果認定福島核廢水有毒,那么,正常邏輯的理解是,輻射將最終將擴散到全球,所有的水產品將無法食用,這將為漁業和水產品行業帶來一場災難。
第二、加深對世界的不信任
日本排放核水,已經不僅是個科學問題,而成為國際政治的角力場。太平洋國家中,日本及其盟國,基本上都對此問題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的態度。因為洋流的關系,比中國更容易受到影響的韓國和美國,均表示支持。
8月25日晚,聯合國官方賬號發布推文《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聲明!》,該推文表示,作為國際社會的眼睛,原子能機構團隊將一直駐守現場監測排放情況,以確保所有活動繼續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這句話信息量很大,第一,排放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全程監測;第二,到目前為止的排放符合國際標準;第三,國際原子能機構批準了排放方案。
日本不在意自己國民,韓國不在意自己國民,美國也不在意自己國民,就連新加坡也不在意自己國民。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本月3日在國會上答復議員詢問時表示,食品局一直密切監測包括來自日本的進口食品,監測結果令人滿意。傅海燕也指出,國家環境局的評估結果顯示,日本將核廢水排入大海,不太可能影響新加坡水域及其周圍的海水質量。
然而,這畢竟是人類史上第一起大規模核廢水排放,中國對此表示了鮮明的反對立場,在民眾中引發極為強烈的情緒。不僅傳統的美西方、日韓不值得信任,就連聯合國也不能相信。
烏合麒麟的新作“大核民族”,直指整個日本民族,仿佛排核廢水是全民族的共同決定。實際上并非如此,日本國內依然有大量反對排放的聲音,尤其是漁民。新作的出現,表明中國與外部世界互相不理解,互相不信任程度的加深。
聯合國是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礎,也是中國發揮國際影響力的最重要的舞臺。聯合國當然有很多問題,但如果撇開聯合國,又該用什么樣的平臺和機構來代替?重建一個單獨屬于自己的國際秩序,將是中國人面臨的國際社會終極命題。
第三、反日情緒將更為激烈
開日本車、吃日本料理、穿日本服裝、看日本動漫將受到社會嚴厲譴責。不排除2012年反日場景的重現。
2012年8月,14位保釣人士乘坐香港籍漁船啟豐二號開往釣魚島。其中7人成功在8月15日這個很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船只封鎖,登上釣魚島,在島上插上國旗,其后全船14人均被日方拘捕。在中方交涉下,日方把14人遞解出境,分別乘坐飛機及啟豐二號返港。這批人成分復雜,個別人動機并不單純,后來積極參與香港動亂。
在日方逮捕保釣人士后,中國全國上下一片沸騰。9月15日,西安的街頭,許多停在馬路邊的日系汽車被部分活動者掀翻打砸。21歲的蔡洋赤膊上身,高舉U型鎖,朝日產車主李建利頭上砸去。李建利的頭部顱骨被打穿,失去行走及語言能力,終身殘疾。蔡洋因此被判刑10年。
中日有事,被砸的往往就是日本車,受損失的往往是日系車主。第一代U型鎖已經出獄,他用十年青春學會了尊重法律,懂得了理性的價值。進去的時候是21歲的小伙子,出來的時候已經是31歲的中年人。受他傷害的李建利則永遠躺在了床上。
10年后的今天,反日情緒更加高漲。揚州cosplay女孩,只因為穿了國產游戲《原神》中八重神子的衣服,在公交車上被老頭指著鼻子罵“有人生,沒人養”。蘇州女孩穿和服在蘇州淮海路拍照,cos某個動漫場景,被帶到派出所要求脫掉。2019年,大連耗資60打造了“小京都”日本風情街,被舉報而化為泡影……
在社會情緒的鋪墊下,日方悍然排放核廢水的舉動,將會帶來更為強烈的反應。本文為客觀分析,旨在提醒大家,保持愛國激情的同時,應該表現出更加理智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