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
01 政策解讀
8月2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
通知明確,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此項政策作為政策工具,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選用。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此項政策將使更多購房人能夠享受首套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優惠,有助于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廣東省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此次重大調整,可釋放以下幾類需求:
●父母為子女(含未成年子女)買房,子女無房但父母可能有房產且有按揭貸款在償還;
●子女為父母買房,父母無房但子女可能有房產且有按揭貸款在償還;
●在外地有房,在外地有貸款記錄或正在月供的貸款,但在本地無房;
●前期購買了非成套住房,比如單位非成套的福利房、單位產權式的宿舍。
02 為何出臺?
“認房不用認貸”這一重磅政策為何選擇在此時出臺?李宇嘉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目前我國的購房主力是新市民、年輕人,但在上一輪房地產市場上升期(2015-2021年)時,這部分人由于在就業地城市買不起房,但當時房價又上漲預期強烈,因此很大一部人便買入三四線城市,也申請了貸款。如今他們在就業地城市有了購買力,但在認房又認貸的情況下,他們再次置業就面臨高額首付的困境。
其次,有部分人群購買了非成套的房產(主要是福利房或產權式宿舍),現在要改善需求,但面臨高額首付。
再次,近期商品房市場下行超出市場預期,與居民企業過快去杠桿有關。加杠桿在過去用了20年完成,去杠桿也要逐步漸進,但不能太快,避免導致市場下行和金融風險爆發相互疊加和強化。
03 如何執行?
“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既有利于商品房需求端穩定,也有利于居民端杠桿率穩定,最終有利于資產價格和金融秩序穩定。
對于執行此項政策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李宇嘉提出三點。
一是,此次政策調整與過去有不同之處,此次不再是自上而下發文,而是將此項政策作為政策工具,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選用。因此,在一城一策和城市主體責任的情況下,考慮到城市的差異性,不適宜國家自上而下統一部署,而是將政策的權限給到城市,是否執行、什么時候執行,由城市裁決。
二是,對于城市而言,由于這項政策的權限不在地方政府,而在金融監管機構,因此若城市地方政府要執行該政策,需和當地人民銀行商討。進一步講,當地人民銀行執行該政策時,也會考慮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情況,當地人民銀行在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運行和風險的情況下來執行該政策。
三是,銀行目前房貸額度充足,房貸依舊是優質資產。去年四季度以來,房貸余額連續下行,對于銀行資產質量造成一定沖擊。預計各地銀行大概率愿意推進此類政策,進而穩定房貸和資產價格。
(封面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