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上周我去深圳聽了亮心一年一次的“年度演講”,真實又打動人心。如果后期官方視頻出來的話,我會在公眾號上專門寫一期的~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星辰班的知識,叫“心想事成”。心就是“心力”,想就是“念頭”,事成就是“做事情”。
我習慣把它稱為“投影儀理論”。就是說,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像是用投影儀放電影一樣:需要聚光燈,底片,還有屏幕。
底片就是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探討過的“念頭”。無論我們講話還是做事情,都是先有念,才會有語言和行為。得先有個“我渴了,想喝水”這個念頭,才會去做“用杯子接水”這個動作;得先有“我決定今天就開始寫論文”這個念頭,接下來才會坐在電腦前開始查資料。包括我們說出去的每一句話,也是因為頭腦中先有了要說的這句話的念,才說出來。
我們看世界的方式,都是自己念頭的投射。一個人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是你覺得“這衣服真好看”或者“這衣服真丑”,是由于你自己的念頭不同,使得呈現出來的情緒是喜歡或者厭惡。如果再深入一層,是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那種顏色叫“紅色”,我們才認為那是紅色衣服,這個點不展開了。
世界是客觀的(1.0版本可以這樣認為,這一期先不繼續往深討論),只是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主觀的。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樣取決于我們的念頭。
只是有了念頭還不夠,并不是“想了就能成”,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屏幕”就是把念頭落實到現實中,并且付諸實踐,去做事情,去不斷練習。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眼睛一看都會,手一做都不會?
上網看美妝博主教化妝,一看都會了,一動手發現畫殘了。我學跳舞,老師講一遍動作要領,我不但能記住,還能給她只字不差地復述出來;但是跳的時候發現胸腰胳膊頭還好,腿完全不聽我使喚啊,仿佛是別人家的腿借來給我用的。我的芭蕾老師經常說我“上半身是倩倩的,腿是青青的”,“青青”的意思是“倩倩人走了”(倩這個字的單人旁去掉是青)。
丁老師經常跟我們講一句話:背下來菜譜,就能成為米其林大廚了嗎?
怎樣才能讓“做到”真的和“想到”的一樣呢?那就是不斷地去應用。
學到一個新的理論或者方法,用它大量地去做練習。
比如我從一年多以前學了“提問”,基本上抓到活人就問,只要對方問我一個問題,我就回給他一個問題。正式的案例做了200多個,這種“見人就練”的不計其數。現在只能說有進步,不能算學得好,因為老師讓我做5000個案例,還差很遠呢。
還比如我們每天都有誦讀或者抄寫類的功課,之前《我允許》我整整讀了425天,每天讀一遍。有一個新的信念,你覺得特別好,但一遇到事情就是沒辦法“下意識想起來用它”,通過每天的誦讀和抄寫來把它植入自己的潛意識中,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方式。就像老師說的“炒1000遍同一道菜”一樣,練習會讓你的現實接近自己心中真正的想要。
今天重點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聚光燈”,也就是心力。這是非常非常重要,但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
我們常說“心有余而力不足”,實際上,很多人做不成事是因為心無力。心無力,所以做什么都不成。
這個世界上缺的不是資源,而是“無論怎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一個人真的豁出去了,沒有經驗、沒有背景,但是憑著這股“豁出去”的勁兒,也一定能做成。一次兩次,十次八次失敗了,總結經驗,重新來過,總會有做成的那一天。
什么是“心力強大”?就是不玻璃心、堅定、聚焦、專注。不管別人說什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去做,對一件事死磕到底的決心。
如果放電影的時候,用的不是聚光燈而是手電筒,底片再清晰,屏幕上也會模糊得什么都看不清。要有聚光燈,還得流明度足夠高,影像才是清晰的。
人生在世做事業、求學問,就像開著一輛車在道路上前行。我們到處去學路線圖,買了各種工具,但自己的發動機不行。就像一輛裝飾豪華的老爺車,慢慢悠悠往前走。
丁老師講到這里的時候,有同學問:“老師,怎樣才能提升一個人的心力呢?”
老師說,“你們現在上的是星辰班,把私塾班一年做過的事情全部都列出來,那都是在增加心力啊。”
私塾班第一堂課,老師講的第一個原則是“只要不影響別人,做什么都可以。”給到我們無條件的允許和支持。第一堂課講了相信,當一個人被相信的時候,他內心的力量就會升起。還講了自信。
留了欣賞式嘉許的作業,從細節的欣賞式嘉許,到“only you”,到“劉邦三句話”,到嘉許動機。這些作業大家要一起做108天,每個被嘉許到的人都會很開心。
私塾第三課講了立志,給了你一個方向的參考。當一個人方向清晰、找到榜樣的時候,內心會升起力量。
第四課講了轉念。給到的都是有信心、有力量的念。
在亮心私塾,還有死黨制,大家互相監督做作業、互相反饋評價別人寫的作業。
老師還讓我們精讀《了凡四訓》,這里面的四訓也都是在提升心力。讓我們相信,自己的命運可以自己創造,這是多么有力量的一個信念啊。不但給了結論,還給了自己創造的方法。為什么改過要在積善之前?因為過去做的不恰當行為就好像容器上的窟窿一樣,我們要承載更多,先要把窟窿補上。補完窟窿積善,人生發生改變。還要謙德。
我聽到這里突然恍然大悟,為什么2021年進入亮心學習之后,我開始從“死氣沉沉”一點點轉變到“生機勃勃”的狀態。原來老師早都安排好了呀。
我在“丁老師”這個文章合集的第一篇記錄了自己20年和21年的狀態:真的就已經“無欲無求”了,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覺得工作沒意思,再有創造性的工作,干幾年也都成流水線了;賺錢沒意思,衣食住行全部滿足了,實現自己一些奢侈的小愛好也綽綽有余,我對什么跑車豪宅這些東西也沒興趣,不知道還有啥花錢的地方;學習沒意思,知識無窮無盡,學了那么多了,感覺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也很有限,TOP2學歷也刷到了;看書沒意思,反正都是一個理論不同的人翻來覆去互相抄,寫來寫去就那些;對吃東西本來也沒有很強的欲望。
那時候我覺得所有人生夢想都已經實現了,已經沒什么可以再追求的了。余生就是咸魚,躺平。
我在私塾班的一年,找到了自己的10年目標是“成為一個像丁老師一樣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終身追求是“傳播善知識”。
前幾天在和一個朋友討論“什么是你眼里的成功”這個話題。我說,如果對公眾講的話,我覺得成功是“用每個人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一生”。如果對自己講的話,我眼中的成功是“死而未亡”——一個人離開世界100年了,他為世界留下的痕跡、產生的影響還在繼續發揮價值。這是我眼中對自己想要的“成功人生”的標準。
人真的是一種很需要意義感的生物。因為有了清晰的10年目標和終身的愿望,一念之間,好像世界全變了。
工作也不討厭了。因為丁老師說,我現在做的工作,就是為了我10年之后更好地幫助別人積累經驗。我就在他走過的路上。以前遇到難溝通的客戶,我會委屈、有情緒,現在我覺得“我學會跟他溝通,就學會了跟這一類人溝通”;有時候客戶發脾氣、說話不客氣,我想“都是有情眾生”。
當我遇到一些事情感覺低落,丁老師會問我:“10年之后,當你跟你的學生吹牛的時候,你會怎么講起今天這件事?”我一下子就支棱起來了。
以前別人來問我問題,解答了好幾個回合對方都沒理解的時候我會有點煩。現在我會想,“太好了,又能豐富我解決疑難問題的案例庫了。”
以前遇到困難我會退縮,會害怕,現在我會想,“戰時練兵,比和平時期練兵更管用。不遇事如何煉心?事上磨。”
感受就是,開始學著做一個“內心堅定,不隨波逐流”的人,真的很幸福。前進的路上再遇到困難,也會emo啊,不過更會覺得那都是經歷、都是體驗而已,難過也是一種體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會一直陷入漩渦里面出不來。
會起起落落,但總體穩定,螺旋上升。
以前我總是會把心放在外面。先是覺得自己要賺多少錢、要有什么成就、別人要怎樣對我,我才會幸福;后來都達到自己的預期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外部激勵完全失效。
回到內在,才發現,就是我的心在主宰我自己的世界。我想要什么,無論是物質、還是關系,創造就好了;我想要的感受,也可以自己創造。
私塾班的學習內容我都寫在了“丁老師”這個系列,真的值得大家反反復復讀很多遍。我自己也在一遍一遍整理私塾班階段的筆記,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收獲。
路徑在這里:拉到文章頂部點我圈出來的字,就能進到合集里面。
公眾號菜單欄也有一個標簽可以進去。
今天分享的“投影儀理論”,其實是把過去2年寫的很多內容串起來。看起來是個新概念,內容并不新,它讓我理解了私塾班階段一年學習更底層的一面(之前只看到了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結構,沒有理解它是怎么作為一個系統起作用的)。
也讓我更加覺得,接下來2-3年的時間不必再抓取新知識,而是要把之前學過的一些內容研究和應用得更深、更透徹一些,這樣對成長的效率更高。
今天的結論是,我要更加精進去做功課,以及花更多時間去溫習私塾班的學習內容啦~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