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行圃四首·其四》
〔宋代〕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落日看來無情卻最有情,催促樹上的知了在傍晚時鳴唱。聲音近在咫尺,卻無法找到它們,一旦尋到它的近旁,卻又沒有了聲響。
《初秋》
〔唐代〕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不知不覺就秋天了,夜也漸長。清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涼爽了。酷熱的夏天熱氣終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唐代〕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
相思豈云遠,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
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夜雨隨風襲入竹林,驚恐的鴉鵲翻飛于林叢之中。思念的人被阻隔在河的對岸,整夜里刮著瑟瑟寒風。濃濃云霧,茫然無際,蒼蒼瀟水,波濤洶洶。
所思念的人兒怎說得上遙遠?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與他同膝共詠。這美人心中懷藏奇妙的樂曲,焦桐木上,緊繃的絲弦根根朱紅。
清商曲調在秋空中飛揚激蕩,猶如閃動的浮光映射到蒼穹。琴曲得自內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豈有半點人為的加工。但細微的心聲被封閉在心里,耳聾的俗人又從哪兒能知情聽懂?
《古八變歌》
〔兩漢〕佚名
北風初秋至,吹我章華臺。
浮云多暮色,似從崦嵫來。
枯桑鳴中林,絡緯響空階。
翩翩飛蓬征,愴愴游子懷。
故鄉不可見,長望始此回。
初秋時節剛至便刮起了北風,吹到了我所在的章華臺。日暮時天上浮云流走,仿佛從那西極崦嵫山吹來。樹林中的枯桑葉颯颯作響,紡織娘在那空曠的臺階上鳴叫。
飛蓬草在風中飄飄揚揚,讓游子觸景傷懷愴然而悲。遙遠的故鄉已經看不見了,眺望未果只能悲悵地返回。
《初秋寄友人》
〔唐代〕溫庭筠
閑夢正悠悠,涼風生竹樓。
夜琴知欲雨,曉簟覺新秋。
獨鳥楚山遠,一蟬關樹愁。
憑將離別恨,江外問同游。
《初秋憶金均兩弟》
〔唐代〕張九齡
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別心。
孤云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
《夏云峰》(初秋有作)
〔宋代〕趙長卿
露華清。天氣爽、新秋已覺涼生。
朱戶小窗,坐來低按秦箏。
幾多妖艷,都總是、白雪余聲。
那更、玉肌膚韻勝,體段輕盈。
照人雙眼偏明,況周郎、自來多病多情。
把酒為伊,再三著意須聽。
銷魂無語,一任側耳與心傾。
是我不卿卿,更有誰可卿卿。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宋代〕楊萬里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沒賽中元節,政是初涼未冷時。
《揚州慢》(初秋)
〔宋代〕吳元可
露葉猶青,巖藥遲動,幽幽未似秋陰。
似梅風帶溽,吹度長林。
記當日、西廊共月,小屏輕扇,人語涼深。
對清觴,醉笑醒顰,何似如今。
臨高欲賦,甚年來、漸減狂心。
為誰倚多才,難憑易感,早付銷沈。
解事張郎風致,鱸魚好、歸聽吳音。
又夜闌聞笛,故人忽到幽襟。
《初秋夜坐二首 其一》
〔元代〕趙雍
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
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生。
《初秋夜坐》
〔唐代〕李世民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
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
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初秋》
〔宋代〕邵雍
夏去暑猶在,雨余涼始來。
堦前已流水,天外尚驚雷。
曲幾靜中隱,衡門閑處開。
壯心都已矣,何事更裝懷。
《初秋夜坐》
〔宋代〕陸游
徂歲又如許,吾生真若浮。
露蟬鳴達曉,風葉墮先秋。
野迥星辰大,天空河漢流。
胡床幸亡恙,且復寄悠悠。
《初秋留別石田阜陽諸公 其一》
〔明代〕王恭
相逢那忍別匆匆,綠酒清詩興不窮。
病起異鄉驚暮雨,坐來高館見秋風。
關河一葉離聲里,江郭千峰醉影中。
堪笑人生多是別,盍簪能得幾回同。
《眼兒媚》(初秋)
〔宋代〕張鎡
凄風吹露濕銀床。涼月到西廂。
蛩聲未苦,桐陰先瘦,愁與更長。
起來沒個人僽采,枕上越思量。
眼兒業重,假饒略睡,又且何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