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從西安出發,一路向西而行,那么你將遇到一張龐大而古老的路網。
這張路網,早在文明初生的年代,便有先民用一個個腳印邁出。再到后來,貿易、文化、宗教都曾在這張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從古至今,路網橫貫亞歐大陸遠達北非,從華夏大地綿延地中海之畔。
這就是絲綢之路。
今天再提到絲綢之路,第一印象總是能聯想到那時穿越沙漠和高山的商隊、想到那些連接著東西方的貿易路線、想到不遠千里傳播文化和信仰的使者、想到歷史上一頁一頁影響文明發展的重要事件。
對于學者來說,絲綢之路的內容繁復龐雜,無論是宗教、歷史、政治還是文化,每一項都能追本溯源,慢慢展開。
但對路上的人們來說,茫茫沙海,漫漫長路,遠方的意義何其重要。
曾經幻想,有一天如果能重走絲綢之路。無須從頭至尾,哪怕只有一段,亦是能感受到時間的分量、歷史的厚重。
幸運的是,和三兩朋友一起實現了這個心愿。
嚴格來說,由敦煌延伸的絲綢之路大致有七條,我們自駕走了絲路古道大海道的其中一段。我真的愛極了自駕的暢快與自由,幾輛車、一群人,想走就走,自己把握節奏。方便的同時,也更自由。
穿越無人區時,四下無人的廣闊天地里,只能聽得到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和著心跳,一下一下節奏感極強。
所謂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和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道路。
它的開通和使用始于漢代,唐以后官方的利用趨于停止。于是大海道也逐漸淡出視野,成為停留于歷史記憶中的絲綢之路古道。
這一路匯集了古城堡、烽燧、驛站、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化石山、海市蜃樓、沙漠野駱駝群、以及眾多罕見的地理地貌。就這么說吧,在車上根本舍不得眨眼,生怕錯過一秒好風景。
具體行程是這么走的,敦煌-堿墩子烽燧-火燒湖-玉門關(-陽關)-敦煌。因為這個季節天氣太熱,所以中午13:30才從敦煌出發,晚上21:00左右,還沒到陽關就日落了,因此取消了陽關,22:30到玄鳥汽摩俱樂部。一共9個小時車程。
如果你們也想復刻這條路線,千萬記得,玉門關之前都是土路,沒有路牌,路況較差,自己走的話容易迷路,建議乘坐俱樂部的越野車,有人帶著更加安全放心。
說幾個路上讓人難忘的點吧。
首先是偶遇了黃羊、驢、牛等動物。黃羊,又稱大角羊,是一種生活在高原地區的珍稀動物。因其種群數量一直都處于稀少狀態,因此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
遠遠地看到戈壁上一群黃羊,怕驚動它們就沒有走近,畢竟它們才應該是這片土地的主人,而我們只是過客。
還有體型較大的野驢,烏黑的毛發在陽光下顯得油亮油亮的。
有三兩只結伴的野驢,也有成群放養的驢。
當然馬也是有的,一匹匹膘肥體壯,感覺它們生活在這里頗為悠然自得。
俱樂部的小伙伴對植物比較熟悉,一路介紹了許多。羅布麻、甘草、紅柳、駱駝刺等,都是其他地方很少見的。
我們去的時候,羅布麻正開花,一朵朵淺粉色的小花特別溫柔。
羅布麻最早是在新疆羅布泊所形成的羅布平原被發現的,又因為它可以紡紗織布,所以取名為羅布麻。它的根可以入藥,清熱利尿;嫩葉蒸炒揉制后可以當茶葉飲用,有降血壓的功用;莖皮纖維多用于航空、航海、高級雨衣等方面。
不夸張地說,羅布麻全身是寶。
路上經過了漢代的堿墩子烽火臺。
其實堿墩子如今現存有兩個烽火臺遺址。從整體規劃、建筑形制和遺留下來的建筑遺物判斷,兩座烽火臺可能屬于不同歷史時期。屬于漢代的保存較好,另一個時間尚未確定。
從前,烽火臺的作用主要是傳遞重要消息,是古代重要軍事防御設施,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消息。
還有玉門關遺址。
提起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涌上心頭,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勾起無限愁思。
作為漢時通往西域的門戶,玉門關遺址就在今天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而“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也在玉門關不遠處。
遠遠看著,遺址不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看起來普普通通,無比蒼涼。但一想到曾經烽火連綿的歲月,還是讓人心生敬畏。
還有一望無際的雅丹群,和大片大片的無人區。
野生的雅丹群未被開發,因為人跡罕至。
由于常年風化加上雨水沖刷,形成了一個個“金字塔”。只是這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非人力所為。
抬手撫摸其上,粗糲的感覺刺痛手指。內心卻始終帶著震撼,與它相比,人類多么渺小、多么年輕。
最神奇要數一片濕地。在那么荒蕪干涸的區域,想象不到,居然還有一片南泉濕地,也是此行最美的地方。
南泉濕地位于玉門關腹地,水旺草豐,鳥語花香;泉水湖泊,星羅棋布。
若是我不說,僅憑照片誰能知道這里竟然是藏在戈壁里的綠洲呢。真的宛如神跡一般。
南泉濕地泉湖相連,景色宜人,是敦煌最大的濕地。
它的存在,它的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和棲居于此的無數珍稀野生動植物,促使其在2003年6月就引起國務院的重視,將南泉濕地歸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戈壁緊貼濕地,一是荒蕪、另一則是希望,碰撞感太強烈了。
這些生命努力抓住每點水資源,在戈壁里活下去,豈不感人?
在天空藍和戈壁黃之間,綠色太難得了,也太漂亮了。
從中午開到晚上,于是我們看到了戈壁上的日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仿佛時間都凝固了,落日的輝芒也更璀璨了。
繼續向前,天色越暗,孤獨感油然而生。不知從前絲綢之路上的人們是怎么堅持走下去,讓人敬佩。
走走停停,一直在用相機和眼睛記錄。在城市待久了,很多人都不記得真實的自然能有多震撼。真好,我走過這一段,走過了歷史里的絲綢之路。
旅游攻略
路線:敦煌-堿墩子烽燧-火燒湖-玉門關(-陽關)-敦煌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24小時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云計劃月度優質賬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知名旅游博主、優質旅游領域創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s://weibo.com/u/17979444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