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2509字3圖,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最近關于臺灣的信息還是挺豐富的,這幾天高強度的各種官方媒體喊話,鋪天蓋地。
比如有“一個中國原則是絕不可逾越的底線”。
還有,反“獨”促統,臺灣當歸。
當然最讓我開心的,還是我們國臺辦發布的,關于支持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對臺關稅優惠,這個才是真的重要標志。
先簡單說一下ECFA是干嘛的,它的全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英文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
名義上說是海峽兩岸開展的進一步經濟活動,有利于海峽兩岸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際經濟激烈競爭的挑戰,有利于建立具有海峽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有利于增進海峽兩岸人民的福祉。
但我們翻譯成大白話,其實就是減少關稅、減少貿易限制、減少投資保護,等等一系列東西,但真正落到實處上,還是臺灣方面占了很大便宜。
當然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其實是有好處的,倒不是為了這點經濟利益。
本質上我們還是想要通過貿易和投資這樣的渠道,來拉進海峽兩岸的民間交流,以及營造合作共贏的態勢。
最終其實是想告訴對岸的人,你看,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交流,我們就能一起賺錢,當然你們賺得更多,那以后在一起了,那鈔票不是大大的有。
但問題就在于,事兒是這么做的,利益呢對面也撈著了,但在民進黨當局的惡意宣傳下,我們這個ECFA的目的就不一樣了。
一方面他們說我們惠臺其實就是為了“促統”,這是赤果果的陽謀;另一方面他們說你看現在這種兩岸關系才好,這樣對面就能持續“惠臺”,“凱子”愿意花錢這不才顯得我們有手段嘛。
再加上之前民進黨當局還經常在說什么我們“惠臺”那是因為我們需要臺灣的產品,不然我們就過不下去。
最終在普通民眾眼里,我們“惠臺”的行為,就變成了既目的不單純,同時又是一種“人傻錢多”的感覺,最終發現這么多年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不僅如此,我們之前的“惠臺”策略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就是我們在選擇“惠”的角色不見得都是合理的,說白了就是我們是面對所有人,甚至為了改變更多人,有時會對有“獨”傾向的人更好。
這就有點像以前有句老話,“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這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
你對越是反對統一的人好,本意上是希望能“感化”他們,讓他們回心轉意,但別人反而覺得正是因為它這個態度,導致了你不得不加大力度來“優惠”。
這也是造成之前很多爆出的,很多受到“惠臺”政策最大收益的人,反而是鬧“臺獨”最兇的一批人。
更嚴重的就是上面那句話,這樣做,對本來就是對統一是支持的人們反而是一種打擊,我支持反而沒有別人不支持得到的利益更多,長久下去其實也是一種積極性上的削弱。
當然,這部分內容其實前幾年已經有所調整了,目前來看應該會好一些。
簡單聊了一下ECFA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要聊更進一步的內容了。
其實之前我們很多人都在說,如果為了統一后的治理工作變得簡單,其實統一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窮臺。
什么叫做“窮臺”,說簡單點就是要讓臺灣在統一前的經濟急速下降,最終要保持在一個和我們普通沿海省份相差不多的水平。
為什么要這么做?其本質上還是需要讓國家統一后,臺灣本地人民能感受到的變化是正面積極的作用。
我打個比方,如果最終還是以當下的經濟狀態進行統一,不管我們如何取得快速的勝利,我們都要面對美西方國家在我們統一后的政治和經濟封鎖風險。
到時候是不僅中國大陸地區會受到極大影響,包括臺灣地區也是一樣的,誰叫你現在已經統一了呢?
到那時比如像臺灣支柱的電子、半導體制造業等等都會受到極大影響,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臺灣整體經濟會有一個巨大的下滑。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臺灣人民在回歸之前可能還感覺過得不錯,這下突然變差,他們就會把這口鍋,全部甩在我們頭上,覺得統一不是件對他們有益的事。
當然我們是可以不用管這些情緒,但從治理的角度來看,這種人民自發情緒上的不配合,肯定會對后續政策執行、經濟發展等等造成不好的阻礙,其實變相就增加了治理成本。
那你說我們能不能像香港、澳門那樣,大不了繼續給更多優惠嘛。
理論是可行,但最大的問題就是臺灣地區的人口,有2300萬,你怎么都不可能達到澳門、香港那樣的輸送程度。連香港這樣的規模他們都不領情,臺灣就更不要說了。
更可氣的是,如果我們強行這么做,其實就是在拿我們大陸人民的利益去進行輸送,最終變相的也是在損害我們普通人的利益。
那臺灣回歸本身是一件好事,結果變成了兩邊百姓都不爽,最終還變成了我們自己的負擔。、
而提前窮臺就不一樣了,如果統一前臺灣本身就已經經濟凋敝,人民怨聲哀道。
在經過統一后,我們只需要付出一點小代價,比如繼續續上“惠臺政策”,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不一樣。
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原來統一是對所有人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的,這樣我們后續的治理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窮臺政策”是一定要執行的。
而ECFA的中止就是執行窮臺政策中,最直接也是最明確的那一個“吹哨人”。
經歷了這十幾年的ECFA政策執行,臺灣現在對大陸出口達到40%以上,這些東西都是我們不得不買的嗎?并不見得。
如果說以前我們技術力還比較弱,可能在電子、半導體上還真有剛需,但經過這么些年的美國制裁打壓,我們已經快要建設好替代產品,估計今明兩年就會有所體現。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我們如果真中止或者部分中止ECFA,一定可以對臺灣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從這個結論反推的話,其實你就可以發現,有很大概率我們的“惠臺政策”,本身就站在了第3層。
第1層我們以為“惠臺”就是為了拉攏他們,第二層我們覺得對面利用了這種拉攏讓我們吃力不討好。
但實際上第3層是我們早就想要深度影響臺灣的經濟,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能快速造成臺灣經濟的變化,最終有助于我們實現統一的偉大事業。
不得不說,這個戰略,高,實在得高。
最后,那到底什么時候我們才會正式進行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呢?
明年就是臺灣地區所謂的“領導人”換屆,最近各個候選人已經在各種造勢了,比較有影響力的比如賴清德就在過境“竄訪”美國。
從目前消息上來看,賴確實很有機會能成為下一任地區領導人,你這不是要拜碼頭嗎,你這不是要對抗到底嗎?
那挺好,臺灣匪首換屆之日,就是“窮臺”政策開始之時,讓我們盡請期待。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