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341篇日記。
上篇日記(實用率爆燈的萬匯天地朗庭,要血洗花地灣?),分享了花地灣天量供應下,該如何選籌的問題,可點擊鏈接了解。
周末和朋友聊天,感慨共識的威力。
比如把時間推回10幾年前,你買一套80多平兩房,是沒問題的。
因為當時大部分產品,80多平都是做兩房。
但隨著市場上對居住功能性的要求提高,三房成為剛需產品的主流形態。
過去那些80平的大兩房,需求就會暴跌。
因為新時代買家的觀念已經被洗過了,會覺得不值得,很多面積被浪費了。
按這個迭代節奏,下一代剛需產品,會形成哪些共識標準?
我覺得是兩衛,像現在的新樓盤,很多80平出頭,就已經做到三房帶主套。
當下一代買家的觀念再次被洗過,現在的80平小三房,或許就會步上大兩房的后塵。
這就是共識的威力,不符合的、非主流的,受眾就少。
在這個講究供需關系的樓市,需求變少,等于價格會跌。
所以這也是我一直勸別買大兩房的原因。
當上車戶型普遍以三房為主流,甚至向著三房兩衛過渡的時候。
逆市場觀念買大兩房,賣的時候會非常痛苦。
當然,共識的威力不止在于產品,整個市場都有它的影子。
比如說,救市這么久,利好吹了一年多,為啥就是起不來。
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富民”這塊沒做到位。
老百姓有錢了,生活穩定,現金流穩定,你不用催他們都會想買房安家。
但要是每天過得緊巴巴,還得擔驚受怕明天會不會失業,這時候你再怎么利好,人家都不會理你。
我過去常說,這輪行情剛需市場會是最晚起來的,就有這么個考慮在里面。
當然,共識出了問題,也是樓市很難起來的原因。
過去兩年,先是力度過大的打壓,把整個框架都給錘爛了。
后來發現不對勁,經濟被牽連的太厲害,想救,又太晚。
從恒大爆雷開始,整個市場的向上預期,就被打沒了。
我過去常說,只有一根大陽線才能救市,人性就是買漲不買跌,很多人不懂。
總以為只要跌到位了,大家就會出手,但這是不可能的。
當市場對樓市的共識是向下的,就不會有真正的底部。
看看三四線城市,房價有些都打五折了,市場穩下來了嗎,買家有踴躍出手嗎,根本就沒有。
有能力的,發現這些地方的樓市就是一盤沙,都跑到一線城市去了。
只能買當地的,也在等,反正共識向下,越晚買只會越便宜。
所以如果你是操盤手,肯定不能讓房價跌的。
只有讓房價漲,讓敢于進場的嘗到甜頭,作為榜樣,才能鼓勵更多人去買房。
當樓市重新形成一個向上的共識,市場自己就會起來。
漲價去庫存,一漲解千愁。
所以共識是威力很大的東西,你想賺錢,可以擁抱它,或者掌握它。
比如說,在分化背景下,改善產品是未來的上漲主流。
那改善產品未來的新共識會是什么?
是四房。
市場上改善標桿盤的掛牌和成交,四房都顯得特別貴。
天河公園的熹園和天逸,金融城的蘭亭,琶洲的天悅,牛奶廠四大金剛,四房的單價都比三房高。
而且價格高的同時,賣得還好。
因為改善買家,對房間數和面積是有硬需求的。
比如天河公園再好,預算只能買三房,不夠住也是白搭。
只能地段降一階,去華景買四房,甚至跑去買隔壁的保利天瑞。
同樣的道理,金融城蘭亭買不到四房,那就去牛奶廠;
珠城買不到,就去琶洲;琶洲買不到,就去琶洲南。
歸根結底,得先解決硬需求的痛點。
所以未來核心板塊和次核心板塊,優質四房都會是改善的新共識。
你可以擁抱它,提前做布局。
當然,你也可以把目光放在那些不會被轉移的共識點上面。
比如說絕對的核心,匯悅臺,廣粵尊府的大平層。
無論市場對產品的共識怎么變,對絕對核心地段頂級產品的追求都不會變。
當然,門檻會很高,但這是應該的。
因為高門檻,高回報;低門檻,沒回報。
就像門檻越低的生意越艱辛,門檻越低的房子越難漲。
如果有人跟你說,可以低門檻高回報。
那他肯定隱瞞了一句話,叫做高風險。
畢竟,要是人人都能躺著賺錢,誰又會打工給社會做貢獻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