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出社區,就能把工作做好,不出家門,也能賺錢,只需要把計件領回去,做完再交給他們,就會把錢付給我,非常方便了,照顧了家,也得到部分生活保障。”以民族服飾制品為產業發展的五里崗街道搬遷戶李四妹告訴記者。
夯實民族團結“根基”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立足“七個樣板縣”任務,打造“六帶”抓手,以“五融強五力”構建民族團結發展主題,互嵌式民族團結進步和美社區樣板得到全面提升。
五里崗街道朝陽新城是威寧縣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總面積約2.1平方公里,安置搬遷群眾4414戶22825人,其中少數民族767戶4171人,占18.3%。多數搬遷群眾來自深山區、石山區和偏遠少數民族聚居區,在心理融入、文化融入、生活融入、就業融入等方面都面臨重塑困難,有效促進各民族親密無間地交往、暢通無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隨即成為搬遷社區治理的必答題。
威寧自治縣民宗局副局長祿興貴表示,朝陽新城社區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深度融入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以“‘五三’”促‘五共’,澆開同心花”為主題,通過建好黨組織體系、干部工作體系、居民自治體系“三個體系”,回答了“如何組織”問題;通過育強社區干部、駐村工作隊、志愿服務隊“三支隊伍”,回答了“靠誰引領”問題;通過暢通天天訪、周周應、月月談“三條渠道”,回答了“怎樣穿透”問題;通過搭建公共服務、文化服務、共建共享三個平臺,回答了“怎么支撐”問題;通過強化產業培育、就業服務、創業引導三個保障的,回答了“目的何在”問題。推動形成各民族群眾平等包容共居,相互欣賞共學,同心同力共事,和睦團結共樂,人盡其力共建的社會環境,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筑牢民族團結“基石”
走進威寧五里崗街道朝陽新城社區,在公開的展示欄里,張貼著各族群眾,參加政策法規宣講會、交流習俗、共度節日,活動等不同主題的照片,照片上,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讓人如沐春風……
“有了這么一個廣場,還能認識各個地方遷到這里的人們,隨時可以約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活動,鍛煉身體。真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平臺,休閑下來大家還可以在一起聊天,聽聽廣播,更好的交流民族文化,非常的開心。”社區群眾梅成芬說道。
促進各民族互相欣賞、共娛共樂、推進民族文化交融發展。社區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廣場為載體,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前提。這里既是各族搬遷群眾休閑娛樂、交流交往的平臺,又是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國主義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等活動的陣地。?
“這里是社區新市民追夢橋群團工作站,工作站以搭建感恩橋,創建奮進之家;搭建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搭建連心橋,創建溫暖之家;搭建平安橋,創建和諧之家;搭建融合橋,創建文明之家為內容的‘搭五橋建五家’為服務宗旨。推進社區各民族群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穩定,提高素質,持續提升精神,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持續提升。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五里崗街道朝陽新城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祥輝說道。
“書香社區建設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主線,配備民族政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傳統文化、歷史經典等種類圖書,實行專人管護制度,建立書籍外借臺賬,對社區群眾免費開放。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圖書室的教育基地作用,深受居民和轄區未成年人及群眾的喜愛。除了利用社區活動室開展民族團結宣講活動外,我們在社區周邊還設置了獨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欄,在群眾平常的活動場所增設具有民族團結元素的展示等。”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構建民族團結“威寧模式”
近年來,面對社區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日益增多的實際,社區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創建工作,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區各族居民親如一家。
“社區積極探索“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貧困戶創收”的“扶貧車間”建設模式,通過政策扶持,協調空閑場地,積極引導各類資金向扶貧車間傾斜、貧困群眾向扶貧車間集聚、帶貧企業向扶貧車間入駐。同時扶貧車間務工的群眾能夠獲得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吸納廣大無法外出的各民族群眾到車間就業,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民族服飾生產車間,通過培訓之后手制品可以外包給群眾帶回家制作。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程度勞動力的就業需求,讓群眾實現就近就業,靈活就業,居家就業。提高了自身的收入,走向致富路,提升了自己的安全感,幸福感。”朝陽新城社區居民委員會委員羅靖說道。
近年來,威寧縣人民政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凝聚人心為根本,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如今,社區居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改善社區容貌,提高社區品位,樹立整潔優美的城市形象,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提高影響力,引領社區各族群眾團結一心、互幫互助,為社區民族團結工作注入鮮活動力。當地產業振興大幅度加強了當地群眾的深入,提高了生活質量,更好體現了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繁榮富強的精神。
堅持將民族團結工作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鞏固和發展轄區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凝聚各民族居民團結一心,共同打造和諧社區,爭做民族團結的楷模社區,讓民族團結之花競相開放。
威寧自治縣民宗局局長楊學剛說,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為抓手,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打造黨建引領、社區協助、居民參與的小區治理新格局,發動社區居民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共同建設和諧美好家園,形成威寧獨有的民族團結幸福感。
(貴州民族報畢節新聞周刊?陳雪琴)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網,發布時間:2023-08-04 14:29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