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韓國人發表LK-99室溫超導論文以來,互聯網上已經吵了大半個月,全球學界也紛紛搓材料進行驗證。隨著不同的浮現結果出現,關于室溫超導材料的呼聲,也幾次峰回路轉。
然而全球頂刊《Nature》在2023年8月16日卻發了一篇文章[1],標題十分鮮明的寫到:
LK-99 不是超導體。
文章之所以用了這樣的標題,是因為近期,德國頂級研究機構馬普所,利用晶體生長技術,得到了高純度的紫色LK-99晶體[2]。最終被證明,高純度LK-99是電阻高達幾百萬歐姆的絕緣體。
美國的一位化學家也注意到,之前韓國室溫超導論文中,電阻突然下降的溫度為104.8℃,而Cu?S的相變溫度正是104℃,再加上之前中國最高學術權威中科院,以及普林斯頓大學,關于Cu?S在LK-99中的研究,都指向,具有雜質的LK-99其相變溫度,其實直接來自Cu?S。
除此之外,美國科學家也認為LK-99的半懸浮可能和具有鐵磁性有關,通過石墨 + 鐵屑制作出來的材料,他們復現了與LK-99相似的半懸浮現象,而北大團隊合成出來的LK-99,則直接檢測到了LK-99的鐵磁性。
超導材料有兩個黃金條件,零電阻(到達某溫度發生相變,電阻突然下降儀器無法測量)和完全抗磁性(邁斯納效應,在磁場中超導體可凌空懸?。?。
這是典型邁斯納效應:
由于零電阻和完全抗磁都無法達成,LK-99基本證明不是超導,更不是室溫超導材料。
當然,也的確還有少量的研究者,希冀有雜質的LK-99,可能在微觀上Cu?+的摻雜有什么特殊的結構,可以最終有可能達成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
超導體的證明過程
除此之外,有雜質的LK-99材料,所表現出來的半懸浮,其實依舊沒有足夠權威的顛覆性解釋。
總的來說,從目前的一系列論文來看,LK-99室溫超導基本錘死,看過過往的系列研究,才是能看出推翻的脈絡是比較清晰的。一些權威學術機構也從偏支持性態度,最終轉變成了否定態度。
當然,還可以死馬當活馬醫,搶救一下。
個人認為,LK-99室溫超導的抗磁性依舊還值得研究。不排除在強抗磁材料方向,依舊還有價值,但基本上與室溫超導無緣了。
不談LK-99室溫超導的爭議,我個人認為,這一次全球互聯網上及時互動式驗證研究,其實是一個好現象,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學術研究(至少前沿材料方向的驗證)的常態。
這其實有利于科學現象和理論的更快驗證,有利于人類實驗成果開花結果。
【附】
LK-99材料研究的合訂本:
相關解釋理論:
韓國人的研究和專利申請:
參考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481-0
- ^Puphal P, Akbar M Y P, Hepting M, et al. Single crystal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magnetism of Pb $ _ {10-x} $ Cu $ _x $(PO $ _4 $) $ _6 $ O[J]. arXiv preprint arXiv:2308.06256, 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