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海洋種族:
實際上的海洋種族:
你以為的天空種族:
實際上的天空種族:
甚至像這樣的半人狀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完全不符合生物力學:
生物演化不能無中生有,只能像搭積木一樣,在細節上不斷進行增減,最終達到宏觀上的顯著改變。而每一次改變,都是環境選擇的結果。
不適應的會被淘汰掉,這就注定了,演化具有漸進保守性和節能高效性。
我們以獵豹來舉例。
獵豹奔跑速度可以達到32m/s。理論上速度提升到40m/s不是更有優勢嗎?
但實際,到達40m/s不僅獵豹的肌肉和心肺遠遠無法承擔,甚至還需要消耗巨大能量,需要更大量的捕食,這反而造成巨大的劣勢。
其實,以速度取勝的它們,最高速度為32m/s,是最節能而高效的,這是自然法則所約束的。
當環境發生巨變,它們其中一支可能在幾十萬年的時間,發展成以噸位、力量取勝的猛虎類大貓。但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跨越過巨大的生態位鴻溝,或者足夠遠系統發育分支,發展成飛禽或海獸。
演化的漸進保守性,就決定了復雜的動物,需要經歷十分漫長的時間,才能改變他們復雜的生理結構。
漸進保守和節能高效,決定了如果人類要演化成海洋種族和天空種族:
需要一個足夠長的時間跨度,而且要有恰到好處的生境壓力。能夠不斷迫使人類演化,并且會盡可能地利用身體原有的器官結構,以最終適應全新的海洋或天空環境。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人類要演化成海洋和天空種族,會是一個怎樣的演化過程:
相對于天空種族,其實海洋種族是更加容易的。
人類屬于靈長總目,無論海豚還是海豹都屬于勞亞獸總目,共同屬于北方真獸高目。
親緣差距,大約8000萬年。
真魁獸嚙型總目,也即靈長總目
也就是說,遠在6500萬年前恐龍族天降神罰之前,勞亞獸族們,就已經和靈長一組分道揚鑣了。
當然,要讓人類發展處海洋種族,倒是不需要8000萬年。
因為鯨類的祖先,和人類祖先分開后,長達4000萬年的時間,都完全是陸生的。
它們還是在恐龍族天降神罰,海洋生態位經歷大清洗后,抓住機會,迅速適應并發展成了龐大的族群。
這個過程大約經歷了4000萬年的時間。
而人類無論體型還是代系,和同體型的海豚都很相似。
也就是說,人類要演化成完全的海洋種族,大約也需要三四千萬年的時間。
那我們來看看,人類如何才能演化成海洋種族吧。
首先,需要再來一次天降神罰。
先把陸地和海洋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清洗掉,尤其是陸地的大型動物,一律清洗掉。而人類是唯一存活的體型較大的動物,而且僅僅只剩下一小撮人躲在地下逃過一劫,上陸后直接退回到原始社會時代。陸地上沒什么吃的,必須長期潛水,才能獲得足夠多的食物。
為什么要先經歷滅絕事件清除掉絕大多數的物種?因為這樣才能空出生態位,有演化的空間。
因為300萬年前以來狩獵選擇壓力,人類具備非常不錯的心肺能力,正常人經過訓練后,大多能潛水3~5分鐘。
而經歷長期潛水捕魚選擇的巴瑤族,可以在60米深環境,潛水時間長達13分鐘。
所以,這支人類發展成,類似于印多霍斯獸這樣水陸兩棲的動物,并不困難。我們不妨稱為半兩棲人。
由于具有充分的海洋生態位,早期的半兩棲人也會在不斷適應海洋環境的過程中,因為內部競爭,一支不斷朝著更加適應海洋環境的方向發展。
把身體發展得更加的流線型,同時把原來就具有的手腳發展成游泳的器官,自然是最經濟而高效的。
演化的漸進保守和節能高效特性,幾乎注定了人類要發展成海洋種族,身體結構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這本質上是生物力學屬性,所決定了的。
蝴蝶生物力學的放生運用
其實整個8億年的動物演化史,任何的動物的形態,無一不是經過漫長的生物力學所“雕刻”而成的。
當然,由于人類擁有寬大的手掌和腳掌,同時身體裸露,具備很強的心肺功能。人類完全演化成海洋種族,時間也有可能會再縮短1000萬年。
當然,具體多長時間,還是要看生境壓力了。
當完全適應海洋,身體結構經歷最佳的優化后,最后特征大概率會是這樣的:
要在海洋環境中,繼續保證群居生活狀態,語言交流會成為一個極大的問題。
最終大概率還是需要回聲定位系統的:
你可能會想,但凡就不能有一點點人的形態嗎?
例如美人魚那樣的。
頭部阻力大,身體結構游泳能力弱,甚至可能力量也不夠,隨便一個海洋掠食者都能欺負。
大自然的淘汰法則,因為你有個人形上半身,就會法外開恩?
當然,要有一點人形,我認為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例如雙手的使用很有而可能會是剛需,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演化出既像鰭而有利于游泳,又能保證手指結構的特征。
或許未來海洋人的手,會有一個全新的名字,叫做鰭手或者蹼手。
至于腳的話,一部分經常上岸的可能會發展成鰭腳,而完全入海的最終就發展成鯨類那樣的尾鰭了。
完全適應深海后,隨著嘴演化得更長更有攻擊力,可能鰭手的用武之地也會大大下降,最終還是朝著游泳的方向優化,最終前肢同樣可能完全發展成鰭。
仰視角看白鯨,就像美人魚
當然,到時候陸地上還有人類后裔創造文明的話,由于已經經歷了3000萬年的時間跨度,他們完全不會認同為同一種族。
也會和我們今天對待海豚態度,對待這些所謂“海洋人族”。它們也可能會給他們取個類似于海豚的名字。對比于歷史上的海豚,給出趨同進化,以及獸族兩次入海的結論。
而要進化成天空一族的話,也會是經歷差不多的命運。
但時間跨度可能就會更加漫長了。
最早的四足動物分化成蜥形綱和合弓綱的時候,大約是3.2億年前。最早的蜥形綱是鳥類祖先,最早的合弓綱是哺乳動物祖先。
要是有足夠的連續不斷的生境壓力,人類倒也不至于經歷3.2億的演化,但至少1~2億年的時間是需要的。
雖然我們都知道,恐龍一族經歷天罰后,其中近鳥類恐龍的一支經歷超過6000萬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稱霸天空的地位。
但其實鳥類骨骼和羽毛的演化,最早1億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今鳥的近親反鳥,也曾創造過一段時期的輝煌,但同樣在晚白堊紀全身滅絕(6500萬年前)。
人類這么大的個子,想要飛向天空,身體所進行的特化,遠遠比入海多得多。
人類要能朝著鳥類演化,首先也需要經歷大的天劫。不過這個天劫,不是一次,而是需要多次,先對人類的身體進行改造再說。
因為生物力學屬性,就注定了人類這樣的大個子,要靠著生境壓力直接演化出翅膀,是不可能的。我甚至不想給個0.00001%的可能性。
整個演化史上最大的鳥類為桑氏偽齒鳥和阿根廷巨鷹,桑氏偽齒鳥體重也就20~40kg,阿根廷巨鷹的70kg和成年男性相當。
但它們的翼展都達到了7米。
人類要直接發展出七八米長的大翅膀,是不可能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無論最大的鳥類,還是最大的翼龍,都是從小型爬行類一天天的發展起來的。
人類要發展成鳥人,首先就需要天降“神罰”,先把絕大多數人類滅絕,進入原始社會時代。
大滅絕事件也空出了足夠多的生態位。
同時環境變得極其的惡劣,例如天氣變得無比炎熱,造成大型人類因為散熱問題不斷的滅絕,最終只有體型更小的人類才能生存下去。
緊接著又經歷一場大滅絕事件,或者特殊的突變,導致這些小型人類群居性的喪失。
隨后陸生生態再次經歷大洗劫,給小型獨居人類(如果還能被稱作人類的話),提供給足夠大且多的生態位空間。
隨后,這些小型人類不得不朝著個體狩獵能力的方向發展,有的體型大型化,有的敏捷化,有的甚至發展成了龐大的植食性獸人。
無論骨骼、心肺能力、還是其它各方面的生理構造,都朝著各自的方向發展,出現大繁榮。
或許后來的文明,研究這個地質年代,會稱為恐人時代。
當適應不同的生態位,發展成了龐大的群體后,其中有一支先發展成獵食性巨獸,然后再小型化,朝著迅猛龍這樣的馳龍科的形態方向發展。
我們不妨稱之為馳龍人。
物種演化不可能憑空朝著某個方向發展,只有出現了相似的生態環境,相似的食物鏈,相似的演化壓力,才可能因為趨同進化,發展出形態足夠類似的物種。
而要在演化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趨同演化,也是需要環境具有相似的變化。
鳥類的演化,足足經歷了1億多年。
要進化出鳥人,哪怕是和鳥類演化具有相似的一系列演化壓力,1億年也是絕對的剛需。
一開始的體型大型化,本質上是對骨骼的生物力學優化。
朝著馳龍方向發展,骨骼進一步朝著鳥類方向優化的同時,羽毛的出現,前肢翼形化的發展,都為發展成鳥類做好了鋪墊。
此時這一支人類后裔,已經具備了發展成了鳥人的條件,但還需要臨門一腳。
需要什么呢?
可能你已經想到了,再來一次天降神罰,給鳥人祖先掃清道路。之前的天空飛行一族,需要全部滅絕,陸地上威脅幼崽生存的也要滅絕得七七八八。
終于在全新生態位真空下,又經過了數千萬年的演化,發現出了今鳥人。
由于沒有了雙手,今鳥人的身體結構和鳥類也不會有什么區別。
如果是大型掠食者,和猛禽也沒有多大區別。例如雙呼吸,鷹喙,中空骨骼,發達的胸骨和肌肉。
總之,相似乃至于相同的生境壓力,注定了鳥人也必然朝著鳥類的方向,發生趨同進化。
至于保持人形,看似唬人,實際毫無競爭優勢。
不難看出,要發展成鯨魚人,需要一次大清洗,3000萬年的時間就差不多了。而進化成鳥人,需要數次大清洗,至少一億多年的時間。果然成為鳥人的難度是最高的。
就人類過去的演化歷程來說,由于人類祖先的生態位空間僅僅只能在叢林-草原中內卷,而海洋和天空,早已經有動物為了適應相應的環境,鋪墊了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身體結構,并且已經在海洋和天空進行著高度內卷的競爭。
你人類作為“門外漢”,想要競爭掉人家專業選手,怎么可能。
就像普通人籃球愛好者,幻想著爆扣姚明,想想就可以了。應該沒有幾個人,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