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可持續,這半年來我們時常會聽到來自品牌伙伴們不一樣的感受。
有的品牌和我們聊到,疫情讓 ta 們重新審視了商業和社會、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更有動力通過商業模式回應社會和環境議題。也有品牌和我們分享,在降本增效的新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的預算被一砍再砍。
一些品牌認同可持續在商業上帶來的長期價值,也有品牌質疑回報周期過長,在崗時期的 ROI 成為行動的桎梏。
在這一個個問題中,我們看到不同品牌可以圍繞「可持續」議題進行對話的交集。因此,在上個月,我們發起了兩場「持續引力對談會」,邀請了 30 多個來自跨國、本土品牌的,從事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的行業伙伴參與其中。比如 NIKE、歐萊雅、可口可樂、宜家、路易威登、素然、幼嵐......等。
后疫情時代,品牌對可持續的關注是更多了,還是更少了呢?
在兩場活動的開場,我們都先向品牌伙伴們拋出了這一問題,并收到了這樣的一些答案:
先不論品牌如何決策,疫情后消費者對「意義感」的訴求是有著明顯增加的,關于社會議題的討論,如內卷、工作價值、社區感相關的內容都明顯增多,ta 們比品牌對社會、對環境有著更多想法。
疫情讓公司先停下來,由此反思了很多東西,重啟后我們也不再只是狂奔的狀態,對很多具體的東西,如是否我們的產品能更好地適應兒童的年齡變化、生產如何避免對工人的心肺產生影響等都更關注了。
我可能會更顯迷茫,我們自己沉下心推進了很多可持續的事情,其實到消費者端幾乎感知不到。但如果說太多,也很容易被質疑洗綠、作秀。
在這些回應中,BottleDream 一方面感受到的變化是:可持續第一次讓品牌和消費者成為了直面同一議題的「共同體」。
過去,品牌更多是意義的輸出者,消費者通過買單表達對意義的認同。現在,消費者對可持續議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表達,品牌也通過產品、系統的變革作出回應,彼此有機會為了同樣的意義互相推動。
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全新的關系,也是一種超越了品牌忠誠度的關系。
另一方面,如何真正讓「可持續」與消費者產生聯結,對議題的表達和行動不是飄在空中,也不只藏在幕后,不少品牌依舊存在困惑。順著這一問題,在活動的第二部分,BottleDream 分享了最新迭代的「可持續的 11 個聯結力」。從引發關注、鼓勵參與、構筑生活方式、成為向往四個維度,呈現我們對于如何打破可持續和消費者之間的邊界的洞察與相關案例靈感,不少品牌也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在可持續上的最新行動。
在工作坊的最后,我們把時間留給了品牌間的共創討論:
● 如何看待可持續的競爭力?
● 品牌目前在做可持續時遇到的核心挑戰?
● 品牌之間可以如何跨界合作?
在這三個問題下,品牌伙伴們也碰撞出了不少很有意思的回答:
我們是否可以建立在可持續領域共享用戶的想法,而不是傳統的搶占,畢竟在當下最關注可持續的還都只是一部分人群,比起各自為政,或許可以先思考下如何一起孕育更多關注可持續的土壤。
我們對可持續過往太強調概念,但可持續其實可以不是一個產品以外的概念,而是能夠在當下讓消費者意識到可持續帶來的利好的,比如長效、回收有錢、更健康等。
做可持續的 ROI 其實算不過來,但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有在反思,最重要的決策往往不是 ROI 驅動的。
可滑動查看
從品牌伙伴們很真實的對可持續的反饋中,我們最核心的感受是,每一個品牌背后也是一個個真實的人。大家有著對社會和環境議題來自個體的關切,也帶著來自商業世界的思索。在這個場域里,所有的品牌聊的不再是績效、曝光,而是共同探討循環經濟、思索回應困境的共益模式。
相聚在一塊,然后呢?
在過去幾年,BottleDream 也和大家分享過幾次我們對品牌探索可持續的思考。但不得不承認,在當時「可持續商業」尚且沒有成為被大多數品牌共識的價值,所以過去我們常將其稱為「商業向善」或「企業社會責任」。
在這樣的敘事下,回應社會&環境問題對企業來說更像是一種道德上的要求,每當談及對商業回報的期待,不免顯得有些尷尬。亦是受限于這樣的特質,企業的這些可持續行動常只停留在一次傳播活動,或一個專項項目上。它們和業務處于不相關聯的兩個領域,甚至有時我們還需為預算究竟該去往何處好好糾結一番。
但對于可持續商業,我們期待的不是這樣。
它是一種從品牌內核直接出發的新商業模式,它并不獨立于業務,而是有機會在新的領域幫助開發新產品、構筑新場景、聯結新人群。它能在可持續領域持續長期地回應消費者的需求,而不僅僅只停留在某一階段的價值主張。
它是一種可持續競爭力。
基于對可持續商業這樣的理解,BottleDream 成立了「持續引力實驗室」,致力于讓可持續成為品牌聯結消費者的持續引力。
可滑動查看
我們將基于過去 10+ 年的可持續積淀,以豐富的年輕人社群共創、內外部專家的跨界合作為優勢,綜合使用專業的研究方法和咨詢工具,致力于幫助品牌找到可持續的踐行方向,構建可持續品牌資產,輸出戰略性策略。此外,結合扎實的場景構建能力,為品牌的可持續聯結創造吸引和啟發年輕人的豐富體驗。
點擊跳轉最新一期白皮書,更多白皮書可在公眾號主頁左下角點擊查看。
可滑動查看
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商業的成功?
這個問題在不同的經濟形態和社會需求下,總是動態發展的。從風口逐利到關注社會價值,再到通過對社會困境的回應以撬動商業可持續,更多新的可能正在生長。
當然,我們也看到不同的品牌在這條路上進行的節奏也有所不同。無論是已經開始從內核層面開始進行「使命升級」,還是仍處在厘清議題與品牌關系的起步期,我們都很期待在這個過程中聽到更多大家對可持續品牌成長探索的思考,并能夠一起同行。
8 月 24 日(下周四),我們將舉辦第三次持續引力對談會。歡迎感興趣的品牌伙伴加入。如果想要預約后續其他時間的活動或直接和我們聊聊需求,也歡迎進入表單對應模塊填寫。
8/24 Agenda
● 品牌熱身:品牌們在可持續實踐方面關注什么問題、有什么計劃和期待
● 洞察分享:BottleDream 分享對于可持續商業的一些新趨勢洞察和分享11個可持續聯結力模型
● 品牌對話與共創:品牌之間的案例分享、可持續上遇到的問題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