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領域集采首次“試水”落地,涉782個中選產品,采購金額超7億元。
9月1日起
全國首次中藥飲片聯采落地
近日,山東、青海先后更新關于三明采購聯盟省際中藥(材)采購聯盟中藥飲片聯合采購工作進展,宣布將于9月1日起正式執行中選結果,覆蓋黃芪、當歸、黨參片、丹參等21個品種,中選產品涉及來自100家企業的782個產品(完整中選結果表見文末附1)。
去年3月,聯盟官方首次發布中藥飲片報量通知,時隔一年半,這一覆蓋山東、安徽、福建等15省(含兵團)的中藥飲片“集采”終于迎來落地。
此次中藥飲片聯采中約定采購量最大、采購金額最高的山東率先發布落地通知,按照山東要求,中選企業須在8月31日前完成中選藥品掛網及配送關系建立;采購周期為2023年9月1日-2024年8月31日;9月8日起,全省參加中藥飲片聯采的醫院、藥店等按規定執行中選結果,面向患者銷售中選藥品。
青海則要求采購中心在8月25日前完成掛網;8月31日前簽訂購銷協議;9月1日起全省參加首次中藥飲片聯采的醫療機構按規定執行中選結果。
山東是此次采購中唯一首年約定采購量超過千噸的省份,達到2373噸,占此次采購總量的45%;其次是安徽和內蒙古,分別為846噸、570噸。
本次采購總額為7.4億元,其中,選貨5.1億元、統貨2.3億元。
分省份看,山東、安徽同樣位于第一、二位,成為唯二金額過億的省份,山東為3.34億元,安徽為1.1億元,兩者共占全國采購總額的60%。
新疆及兵團以8638萬元的采購金額位于第三;內蒙古的采購金額也超過了8000萬元,為8412萬元;另有山西(4877萬元)、寧夏(2878萬元)、青海(1520萬元)和福建(1078萬元)采購金額超千萬。
參與本次中藥飲片聯采的醫療機構超過6000家,按照此前文件要求,中選企業所選供應地區的醫療機構若填報了該企業相應中選產品,則中選產品直接獲得50%的約定采購量;若醫院填報的產品未中選,或者與中選產品供應地區不匹配,約定采購量就將被納入待分配量中。
本次約定采購量分配,系統已設置功能,醫療機構僅需對待分配量進行自主選擇分配。已鎖定到中選產品的約定采購量,醫療機構無法調整。
中藥飲片“集采”的首次試水
2020年7月,山東省醫保局聯合全國11省醫保局共同發起組建全國首個省際中藥(材)采購聯盟,并于2021年12月加盟三明采購聯盟(全國),成為三明采購聯盟(全國)的中藥(材)聯盟采購基地。
此次中藥飲片聯采從發布首次發布報量通知到正式落地歷時一年半,與其它類型聯采、集采相比時間跨度明顯更長。
由于質量難統一等諸多因素,此前業內普遍認為中藥飲片不會被納入集采。《“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在提出“公立醫療機構通過省級集中采購平臺藥品金額占全部采購藥品的金額比例”目標時也明確表示“中藥飲片除外”。
三明中藥飲片聯采可以說是中藥飲片領域集采的一次試水。
從規則設定上看,此次聯采有別于化藥等以降價為目標的帶量采購,報價因素僅占15%,而主要著眼點在當前中藥飲片存在的問題,力求通過市場化競爭機制,在實現以量換價的基礎上做到“保質、提級、穩供”。
湘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未來中藥的集采還將繼續擴圍,保質仍然是重要考量因素,從已有的中成藥、中藥飲片聯采情況來看,中藥集采整體降價較為溫和,入選企業尤其是市占率較高的龍頭企業有望實現以價換量,行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
另一方面,從此次聯采的各項分值設置來看,其規則或將倒逼企業走向上游,同時為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帶來發展機遇。
例如,在“種植(養殖)基地”部分,多數企業因沒有自有或共建基地,得分較少,該項得分的企業主要為九州方圓、以嶺藥業、津村藥業等在中藥材種植端具有前端布局的企業。
在“追溯體系”部分,目前行業自建追溯體系企業較少,只有少部分產品能做到全程追溯,通過追溯認證得分的主要為以嶺藥業、津村藥業、康美藥業、四川新荷花等擁有自建追溯體系的企業。
作為初嘗試,此次聯采規則仍有可優化的空間,包括評審專家權重相對較高等問題,但總體來看,這也是對企業各項能力的一次摸底,一定程度上倒逼企業提高對原材料、質量體系等的重視程度。
另外,由于中藥飲片的原材料價格易受自然氣候、市場供需關系等因素影響產生浮動,因此,此次聯采在正式執行后依然面臨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