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職場人,都開始執行降本了,但是沒有人會對自己下狠手,要求自己,增效。
一個夏天,我徹底變成了一個黑蛋兒,脫光衣服,免費一件白T恤。
加上手上有厚厚的繭,每次去放松,大姐都會問我,小哥,你在哪搬磚?還有錢來按摩?真會享受。
工作16年,今年毫無疑問,是最累的一年,沒有之一,現在看到飛機就反胃,看到床就想睡覺。
預算不足腿來湊,這句話,以前我總掛在嘴邊,說給我的甲方爸爸們聽,現在風水輪流轉,到自己頭上了。
營收下滑的公司老板們,在沒完沒了的組織開會,像個怨婦一樣抱怨,然后撒氣在員工頭上;營收沒有下滑的公司,管理層們每天背上沉重的書包,在路上,頂著太陽,四處化緣。
難,現在大家都難,很多公關轉回來做媒體,很多媒體回老家開店。
80%以上的基層公關,現在都有十足的危機感,大廠的怕被優化,中小廠更怕公司明天關門,而媒體老師們則面對的是,每年都在減少的收入。
我從07年來北京,經歷過好時代的尾巴,實話實說,以前大家在北上廣混,為的是成功,現在為的是安穩。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確定?一個字,卷,也就是我說的,預算不足腿來湊。
本質上,現在職場上的卷,是老板們主動擁抱的,我自己做企業,我心里清楚。
憑什么我做企業給大家發工資,到了年底自己沒利潤,但是壓力老板一個人扛?要明白,低利潤時代,一個在苦苦掙扎的企業,能正常發工資,就已經是共同富裕的烏托邦企業了,低利潤的潛臺詞——工資變成了一種分紅,既然大家都是利益獲得者,那么大家就得一起共克難關。
于是,偉大的降本增效,出場了。
大部分職場人,都開始執行降本了,但是沒有人會對自己下狠手,要求自己,增效。
其實,所有的創業者都明白,發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硬道理,靠降本是走不遠的,而且一個指令從上到下,就一定會出現損耗,降本增效到了執行層,往往只有降本,沒有增效,那么最終的結果往往就是降本降效。
如何增效?大道理,滿天飛,沒有共識,我也不懂,我就談一些,我們日常被吐槽最多的事情吧。
第一,杜絕往群里扔鏈接和截圖。
微信和抖音,已經把信息撕碎,我們不再用郵件工作,我們很少看書,身邊的“嘴炮”越來越多,指揮家一眼望不到邊,蓋房子的泥瓦匠卻越來越少。
從上到下,人人都喜歡甩鏈接和截圖,沒有任何說明,就是甩,這種行為還會傳染,CEO往高管群里甩,高管往自己部門甩,員工甩給供應商;我經常能聽到很多公關抱怨,老板又往群里甩鏈接了,才幾十個閱讀,也不知道是讓我們學習,還是讓我去鏟除。
于是,就誕生了什么怪胎現象?老板導向型投放,老板喜歡上微博,就把重點全部放在微博上,老板喜歡看哪個號,就瘋狂去約稿,管他到底合適不合適。
這就讓我開始懷念郵件工作的時代了,那個時代,大家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會把鏈接和截圖和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或者意見,寫在一起,抄送老板和執行層,因為老板的存在,也不會出現太多即興思維。
現在,大家在微信里指揮工作,往往想到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是常有的事,一切,沒有附加觀點或者解決方案建議的甩鏈接甩圖,都是耍流氓。
中國的商業社會里,不要談太多的自下而上的管理,要尊重國情,我們就是一個家長式的社會,上面的指令給的越明確,后面的效率就越高,給個鏈接或者截圖,下面一頓吭哧吭哧,最后老板一句,你怎么連這點事都處理不好,做的什么鬼東西,這么幼稚。
一份沒有明確要求的指令,最終造成一場毫無意義的努力,然后就是彼此內心深處的互相罵傻X。
提高效率,從提高指令開始。
第二,用A4紙代替會議拉齊信息。
無論是企業公關和業務,還是媒體編輯和記者,拉齊認知,都是一個必選工作。
大廠的同學們,感知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會議,無止境的會議,而且有些又臭又長,你以為很多公關是不想出去見媒體嗎?是因為被會議拖住了腿腳。
在亞馬遜,開會有一個A4紙原則,把自己要在會議上闡述的事情,用一張A4紙寫清楚,拉齊認知的過程,就是兩個人的A4紙,求同存異的過程,交集的部分,就是共識,也就是接下來以點帶面的核心部位,減少爭執和互相說服的過程。
很多人會扯什么頭腦風暴,我個人最不迷信頭腦風暴,尤其針對大公司,大公司是靠流程在運轉,不可能靠靈光乍現來運轉。
頭腦風暴是留給戰略層的奢侈品,那是畫圖紙的人需要的,搬磚的好好砌墻就得了,看清圖紙標注清楚磚頭的位置。
最后,學會拆解你的目標。
雷軍,在這周的年度演講中,講了很多成長的東西,我一句也沒聽進去,但是我只記住了一句話,他說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學會了拆解這個目標。
這往往才是成功人士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最大區別,上一個這么說的人,是孫正義,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寫了一人高的拆解方案。
拆解的過程,就是邏輯的過程,用正確而高效的方式,蓋房子,就會如期完工,用錯誤的方式蓋,往往會延期甚至倒塌。
我前段時間,跟一個電商公司的中層吃飯,我問他,你為何每天都看起來很輕松,他跟我說了一句,你不要以為大廠很累,這是針對不同人的不同結果,有些人效率很高,三天就能干完一周的工作,同樣的工作,換不同的人做,可能需要半個月,這中間最大的差距就是,拆解。
我的記者生涯,也有活生生的案例,很多記者工作了很多年,只會串線工作,不會并線工作,一篇稿子沒有寫完,就絕對不寫下一篇,但是更加高效的記者,往往是幾篇稿子同時操作,這篇采訪遇到障礙,不至于空閑下來,還能把精力轉到其他稿子上,這本質上就是拆解工作后的模塊化選擇意識,不浪費自己的生產力。
我親眼見過某大模型大廠的VP有多瘋狂,要去一個地方出差參加一個活動,突然發現這個地方隔壁就是省城,干脆改一下路線,再去這個省城拜訪一下媒體和合作伙伴,如果沒有這種拆解,后面大概率就還需要單獨跑一趟,這里外就省下了最少48個小時。
很多公關在內部策劃選題的時候,也會找我求助,我發現大多數人,從一開始邏輯就錯了,老板給了一個大方向,執行層就開始召集人馬開會出框架,這簡直就是南轅北轍,這就相當于有人給了一個記者爆料,這個記者不采訪就開始列框架,難道不應該先去跟業務了解清楚情況,然后找到所有涉事人,最后再開會分析資料,給出策劃案嗎?
讓腦袋清醒一點,讓腿勤快點,別總坐在辦公桌前,覺得自己是諸葛孔明,可以臥龍。
大環境好的時候,我們像豬一樣跟著上了天,但是不代表我們就此成了仙兒,修煉才剛剛開始,而懶惰,則是這場修行中最頑強的敵人。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陽明祠,知行合一,這四個字,就是懶惰最準確的解藥,卷,本身就是為了“行”服務。
預算不足腿來湊,卷起來之后你會發現,大錢雖然沒有了,但是可以用很多小錢湊起來;你還會發現,投放約稿沒有了,但是你可以用情感來彌補;你還會發現,原本要離你而去的同事們,終于再一次愿意相信,你口中的夢想。
任何的美好時代,不都是奮斗者創造出來的嗎?奮斗者為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