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墻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歷代儒家研習之基本書籍。“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時代的書,它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摘自《尚書·周書·旅獒》
解釋:玩弄他人會喪失德性,玩弄外物會喪失志向。
感悟:周武王作為開國君主,西戎國王派使者送給周武王一條大狗,他沉迷于逗狗,這讓有責任感的大臣深感憂慮。當時擔任太保的召公知道這件事后,寫了一篇名叫《旅獒》的奏章給周武王,奏章的大意是:如今各方都歸附周朝,都把自己的好東西進獻給周朝,這固然是陛下的圣德,但是,玩賞之物是不分貴賤的,關鍵是人的德行。沒有德,物就不值錢;有德,物才顯得珍貴。一個賢明的君主不應該沉湎于此。看了召公的文章后,武王虛心聽取召公的勸諫,想起了從前商紂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導致商朝滅亡的慘痛歷史,不再玩物喪志,終成一代明君。“玩物喪志”指一味玩賞無益的器物,因而消磨人的壯志,為物欲所牽,沉溺于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人應當時刻保持清醒,切不可“玩人玩物”。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摘自《尚書·虞書·大禹謨》
解釋:人心是危險難安的,道心卻微妙難明。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
感悟:十六字心傳,是儒教所說的圣賢傳心之言,其內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儒教認為,這是堯舜以來所傳的圣人心法。朱熹說,堯當時無文字, 道理只靠口耳相傳。堯傳給舜時, 只說“允執厥中”,舜傳給禹,就加上了那十二個字。以后又傳給湯、周文王、周武王,再后又經過周公、孔子一脈相傳下來。這是圣人治天下的大法,也是個人修心的要訣。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摘自《尚書·商書·仲虺之誥》
解釋:勤學好問,學到的東西就多;驕傲自大,學到的東西就少。
感悟:勤學多問,誠心向人請教問題,學到的東西越多;自以為是,不虛心向人求教的人,一定見識短淺,修養不夠。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摘自《尚書·周書·旅獒》
解釋:不注重細行,終究會損害大德,猶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差一筐土也無法成功。
感悟:平時不檢點,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活作風方面的細末小事,久而久之,積細行而成惡習,必將影響到立身大節。
-5-
滿招損,謙受益。
摘自《尚書·虞書·大禹謨》
解釋: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
感悟:一個人太過驕傲自滿,終究會招來禍患,警示人們為人處世多一些謙虛。“謙”字字形采用“讠”作形旁,有說話之義,“兼”作聲旁。一個人說話時能把對方的想法合并思考,就能替對方著想,自然就能謙虛。謙卦艮下坤上,為地下有山之象。山本高大,但處于地下,高大顯示不出來,此在人則象德行很高,但能自覺地不顯揚。
-6-
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
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
簡而廉,剛而實,強而義。
摘自《尚書·虞書·皋陶謨》
解釋:人要有九德:寬厚而莊重,溫和而有主見,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聰明能干而敬業,善于變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節制,剛強而務實,勇敢而符合道義。
-7-
若升高,必自下,
若陟遐,必自邇。
摘自《尚書·商書·太甲下》
解釋:如果想要登高,就必須先從下面開始;如果想要行遠,就必須先從近處開始。
感悟:無論辦事還是修行,都必須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成就大德。
-8-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摘自《尚書·商書·伊訓》
解釋:對別人不能求全責備,省視自身的缺點唯恐不夠。
感悟:對待他人,不應過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長處,而對待自己要嚴格,要經常認識自己的不足。
-9-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摘自《尚書·商書·說命中》
解釋:懂得道理并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感悟:聽得懂大道理,只是腦袋明白了,但是做出行動需要心的支持,很多人不敢走出那一步,是心的修行不夠,無法做到知行合一;走出了那一步,又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阻擾,是沒有那么容易的。
-10-
慎厥身,修思永。
摘自《尚書·虞書·皋陶謨》
解釋:謹慎其身,自身的修養要堅持不懈。
感悟:人生是一個過程,修行也是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長期堅持的艱辛過程。
-11-
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摘自《尚書·周書·君牙》
解釋:心里的憂慮危懼,就像踩著虎尾和走著春天的冰。
感悟:履虎尾、如履薄冰,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就要學會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護自己,在人際交往少一點棱角,這是一種生存智慧。做事小心謹慎,駛得萬年船。
-12-
罔游于逸,罔淫于樂。
摘自《尚書·虞書·大禹謨》
解釋:不要優游流于放縱,不要過度玩樂。
-13-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摘自《尚書·虞書·大禹謨》
解釋:任用賢才不要懷疑,鏟除邪惡不要猶豫。
-14-
思其艱以圖其易。
摘自《尚書·周書·君牙》
解釋:要從艱難著想,以爭取從比較容易的地方去做。
-15-
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
摘自《尚書·商書·說命上》
解釋:通曉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實可制作法則。
-16-
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摘自《尚書·周書·牧誓》
解釋:母雞沒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雞在早晨啼叫,這個人家就會衰落。
感悟:母雞代公雞報曉,說明秩序發生了混亂。殷商時期,暴君紂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過著奢華荒淫無恥的生活,妲己發明了一種懲治犯人的刑法,叫“炮烙之法”,紂王因為只聽信愛妃妲己的話,失去了理性的思考,最終落得了國破人亡的下場。當然,這個故事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紂王。
-17-
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摘自《尚書·周書·洪范》
解釋:對于那些有能力有才能的人,就要讓他獻出他的才能,國家就會繁榮昌盛。
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摘自《尚書·商書·盤庚上》
解釋:好像農民從事田間勞動,只有努力耕種,才會大有收成。
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摘自《尚書·商書·咸有一德》
解釋:始終如一而不間斷,這樣就能日日更新。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摘自《尚書·虞書·大禹謨》
解釋:無信驗的話不要聽,獨斷的謀劃不要用。
-21-
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
摘自《尚書·虞書·大禹謨》
解釋:順應天道就有吉祥,忤逆天道就有兇災,兩者的關系如影隨形,似響應聲。
感悟: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22-
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摘自《尚書·商書·說命中》
解釋:做事情,就要有準備,有準備才沒有后患。
感悟: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23-
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摘自《尚書·商書·盤庚上》
解釋:把網結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紊亂。
-24-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摘自《尚書·周書·君陳》
解釋:每日都孜孜不倦地學習或者工作,不敢貪圖享受。-25-
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逭。
摘自《尚書·商書·太甲中》
解釋:自然界造成的災禍,尚可想辦法抵御;由自己造成的災禍,就難以逃避了。
-26-
若火之燎于原,
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摘自《尚書·商書·盤庚上》
解釋:好像大火在草原上熊熊燃燒,已經沒法靠近了,難道還能撲滅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