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周恩來、朱德和彭德懷等中央領導,聚在一起商討建國之后各級將領的職位安排。
大部分將領的職位很快確定下來,但周恩來和朱德卻對其中一位將領的去處,存在分歧。
周恩來認為,他有蘇聯留學經歷,應該去外交部。
朱德
朱德卻認為,他實戰經驗足應該去軍隊工作。
正當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時,毛主席從外邊走了進來,簡單詢問了他們討論的事情后,笑著說:“聽老總的吧!”
1950年,這位將領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出任裝甲兵司令員。
這位將領是誰?
為什么會被周恩來和朱德同時看重?
毛主席又為什么將他任命為裝甲兵司令員?
故事有點長,但很精彩。
許光達
千里尋黨
這位將領就是許光達。
他1908年出生于湖南長沙。1925年入黨。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南京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民主人士。
在如此恐怖的環境下,許光達堅定地站在共產黨這一邊,即使面臨死亡的威脅,也從未動搖過對共產黨的忠誠。
這種抉擇與勇氣的背后,是一份信念與信任:對黨的信任、對戰友的信任、對共產主義的信任。
同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叛變革命。許光達所在的第五期學員,被迫提前畢業。
在畢業典禮上,陳毅對許光達等學員說:“我們要積蓄力量……隨時準備迎接新的戰斗。”
許光達
畢業后,許光達被分配到張發奎的部隊。
同年8月,許光達在前往南昌參加起義的途中,得知張發奎叛變。他帶著同行的6個人,脫離軍隊,出發追趕共產黨的隊伍。
幾天后,許光達在臨川追上了部隊。隨后參加了三河壩戰役,不幸重傷。
黨組織將他和同樣負傷的廖浩然,安排在附近一個農民家養傷。20天后,兩人能夠下地走路了,在一個晚上,兩人啟程尋找部隊。
兩人一路走一路打聽,得知起義失敗,部隊轉移去了潮汕地區。他們馬不停蹄,趕到潮汕,依然沒有找到黨組織。只好從汕頭坐船去上海,碰碰運氣。
到上海后,兩人依然沒有找到黨組織。
一天,廖浩然在路上碰到了一位同鄉,從他口中得知,老團長孫一中和大部分起義戰士去安徽壽縣了。
廖浩然回到住所后,與許光達達成共識,決定去壽縣投奔孫一中。在壽縣,兩人總算找到了黨組織。
許光達
1928年,壽縣的黨組織暴露。許光達等人接到任務,前往西北,潛入馮玉祥的部隊,做兵運工作。
隨后,許光達等人轉移到長沙。打算從長沙前往西北。不幸遭到軍警的通緝。
許光達成功離開了長沙,但被捕的隊員說出了他們的名字,以及此行的任務。黨組織果斷停止了與許光達等人的聯系,他再次與黨組織失聯。
離開長沙后,許光達想起孫一中的任務,是潛入北平方振武的部隊。于是,他又偷偷來到北平。
在北平待了10多天后,還是沒找到任何線索。許光達只好在黃埔同學廖運周的介紹下,去了江蘇無錫。
許光達
1929年的一天,郁悶的許光達在江邊散步。遇到了之前在壽縣共事過的李味酸。
后來,在李味酸的安排下,許光達終于前往上海,找到了黨中央。
此后3年,許光達一直活躍在革命的第一線。
1932年,許光達舊傷復發,被派往蘇聯養傷,開始了長達5年的留學生涯。
與毛主席見面
雖然許光達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共產黨,但由于革命形勢和工作任務的原因,一直沒有機會與毛主席見面。
1938年1月,許光達學成回到延安。在軍委招待所里,才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那天,毛主席和王稼祥,一同接見了許光達等從蘇聯回國的干部。
毛主席親切地與他們握手,工作人員在一旁介紹。
工作人員介紹到許光達時,特地強調許光達是長沙人。
毛主席認真打量許光達,笑著問他:“你是長沙人?是湖南老鄉哦!”
許光達點點頭。
毛主席繼續詢問許光達的在蘇聯的學習情況,許光達一一回答。
最后,毛主席囑咐許光達等人:你們是喝過洋墨水的人,現在抗日正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希望今后你們能夠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之后,許光達進入抗日軍政大學任教。
此后直到解放戰爭結束,許光達先后擔任延安衛戍司令員、中央情報部一室主任、第一野戰軍二兵團司令員等職務。為中國的抗戰和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多次受到毛主席的嘉獎。
毛主席的任命
1949年國慶之后,許光達搬到中南海居住,與毛主席、周恩來等領導,一起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
由于許光達的經歷特殊,對他的職位的安排,周恩來與朱德、彭德懷持不同意見。
周恩來認為,許光達應該去外交部工作。因為新中國的外交將主要面向社會主義陣營,許光達在蘇聯留學5年,會俄語,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朱德和彭德懷則認為,許光達這樣的實戰人才,應該去軍委,幫助軍隊實現現代化、正規化。
見許光達在一旁沒有說話,周恩來詢問許光達自己的想法。
許光達對周恩來說:“總理,我是軍人出身,外交工作不適應,還是去軍隊吧!”
這時,毛主席也到了。聽到他們正為許光達的去處進行討論,笑著說:“還是聽兩位老總的話吧!”
1950年初,彭德懷再次因許光達職位的事情找到毛主席。毛主席拍板道:“讓他當裝甲兵司令員。”
于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許光達被正式任命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上任后,許光達發現所謂的裝甲部隊,除了幾輛陳舊的坦克外,什么都沒有。
為了建設一支強大的裝甲兵部隊,許光達給毛主席寫信,提出了自己的建設思路:解放軍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起一支有戰斗力的裝甲部隊,只能向蘇聯學習。如果向蘇聯學習,就必須購買蘇聯的裝備。
毛主席認可了他的思路,立即下令從蘇聯購買10個坦克團的裝備。
1950年10月,為支援朝鮮抗擊美國。毛主席要求許光達讓剛成立的裝甲部隊,在三個月內形成戰斗力,做好入朝參戰的準備。
從1951年3月開始,裝甲部隊開始分批次赴朝參戰。
在朝鮮戰場上,剛剛成立的裝甲部隊,展示了與眾不同的戰斗力。
僅1953年一年,就用有限的坦克和高射炮,擊毀號稱美國王牌的,美裝甲第一師的坦克24輛、戰機24架。震驚了國際軍事界。
主動降低軍銜
1955年建軍節,軍委決定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授予軍銜。
許光達和粟裕、徐海東等人一起被授予大將軍銜。
許光達
拿到寶貴的授銜證書后,許光達羞愧不已。回家后,他對妻子說:“我不配拿到這個軍銜。”
說完這句話,許光達走進書房,一聲不吭地開始給毛主席寫信,請求主席將自己的軍銜降為上將。
毛主席看到信后,沒有同意許光達的請求,并告訴他所有軍銜的授予,都是軍委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不能更改了。
許光達又給政治部打電話,那邊給他答復依舊是拒絕。許光達只好默認了,但心里還是不好意思。
1965年軍委宣布將軍銜改為行政級別(一級是最高待遇)。大將軍銜是行政四級。
許光達(右三)
許光達想借此機會降低自己的級別,于是他再次給毛主席寫信,要求將自己的行政級別降為五級。這一次,毛主席批準了他的請求。
從此,許光達成了新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擁有大將軍銜,行政級別卻是五級的大將。
1969年許光達去世。關于他的骨灰的去處,毛主席作出批示:放到該放的地方去。
最后,許光達的骨灰被放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謹以此文向許光達將軍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