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隨著手機制造的產業生態日漸完備,印度幾乎不再需要從中國進口手機整機,而2014年印度每年需要從中國進口1.8億部手機。
智能手機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發現他們購買的iPhone 14系列手機包裝盒上印著“Made in India”的字樣,印度正在逐漸成為蘋果手機的新制造中心,取代了中國的供應鏈地位。蘋果公司計劃到2025年將25%的生產轉移到印度。現在不僅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正在由印度生產制造。中國的手機制造商小米、OPPO和vivo都已經實現了在印度的生產制造。同時,三星目前能在印度制造所有的旗艦手機,而在兩年前并不是這樣。“蘋果和三星在過去兩年里實現了顯著增長。”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Shilpi Ja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政府正在推動智能手機制造商增加本地價值,包括制造本地化。
印度手機廠商
為什么近幾年印度智能手機制造能夠迅速崛起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人口紅利。4月19日,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聯合國的世界人口統計顯示,印度人口超過14.28億,略高于中國的14.25億。隨著印度擺脫農業就業,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迫切需要為數百萬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印度有一半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未來幾年有望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對于制造業來說,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工成本相對較低。這對于外國投資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盯上印度市場這塊大蛋糕,為印度創新和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印度人口紅利
2、政府政策支持。印度政府為積極推動制造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印度制造”計劃、制造業投資政策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印度市場。為了推動手機制造業的發展,印度政府推出了多項計劃和措施,包括分階段制造計劃(PMP)、印度制造、生產掛鉤激勵(PLI)和Atma-Nirbhar Bharat(自力更生印度)等。這些政策與計劃旨在增加本地制造業和附加值,展現出明顯的效果。特別是PMP,它鼓勵手機制造商在印度本土進行生產,以降低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印度本土的手機制造業不斷壯大,逐漸降低了對于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政策支持
3、市場龐大。印度擁有規模巨大的人口基數,這使得印度成為了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市場。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智能手機逐漸成為日常必需品。而且印度是唯一一個呈現換新手機頻率加快趨勢的國家,手機正在逐步成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和2G轉3G時代的中國市場頗有幾分相似的地方,而14億的人口紅利在任何一家品牌手機廠商看來,這是一塊割舍不下的“肥肉”。
手機逐漸普及
4、關稅競爭。2016年開始,莫迪推出了“分階段制造計劃”,希望利用印度巨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推動本土生產。該計劃不僅包括對手機征收關稅,還包括對手機充電器、電池、耳機和已經預裝印刷電路板的零部件征收關稅。
關稅壁壘
從2017年12月開始,印度政府將智能手機的基本關稅從10%提升到了15%,2018年2月又上升至20%,4月份又對包括電路板、攝像頭模塊在內的電子元件征收了10%的關稅。這樣的政策,促使手機上游電子元件和整機在本地的生產。至2020 年,印度品牌平均關稅為 28%, 其他零配件平均關稅為 15%。印度市場對中國手機廠商的關稅調整也是倒逼廠商建廠的關鍵因素,倒逼廠商建廠,實現本土化生產經營,不僅帶動稅收,還帶動了就業,一舉兩得。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廣大易友評論斧正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