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稿定素材
四大一線城市的住建部門,這周末至少加班了三個: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要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住建部長又首提“認房不認貸”后。
北京、廣州、深圳的住建部門即刻回復“收到”——在周六日時接連表態: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只有上海,一直到了今天傍晚,才發文回應:領會精神,研究部署。
四個一線城市,聚齊了。
一直嚴格執行“五限”、“四限”政策的一線城市口風突變。
樓市調控的最后防線,即將打開?
官方首提“認房不認貸” 一線偏遠區域或先試行
27日晚11點多,住建部釋放積極信號,發文提到,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倪虹部長召開企業座談會,表示:
“要繼續鞏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這是繼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喊話之后,對于政策調整的具體方向與內容,住建部最新的表態。
也是近一年樓市政策調整以來,官方首提“認房不認貸”。
所謂“認房又認貸”,指的是:如果名下有房,再買房就算二套;特別是如果名下曾經有過貸款(全國范圍內),無論現在貸款是否還清,再進行買房都會認定為二套。
即“認本地的房,認全國的貸”。
目前“認房又認貸”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特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這幾個城市的“認房又認貸”基本就是全國房地產調控的最后一道防線。
對于很多真實改善購房者來說,賣一套房再買就算二套房,著實誤傷“剛性改善需求”。
以北京為例,按照當前“認房又認貸”政策,很多購房者在改善換房過程中,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60%(普宅),最高達80%(非普宅)。嚴重限制了需要換房改善的房群體。
若是優化該政策,換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將至35%。
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在28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熱門城市落地“認房不認貸”還是有困難,“在一線城市很難做到,可能只有部分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能做到”。
不過,也有觀點提出,“認房不認貸”在一線城市預計不會全面實施,比較有可能會率先在例如北京的房山,上海的臨港等偏遠區域試點。
而試點方向,猜測是在其他城市有房但當地無房戶,首付可較二套房標準降低。
京滬剛改另一爭議 調整普宅認定標準
另一個影響首付比例高低的關鍵,是普宅認定標準。
當前北京、上海執行的是2014年出臺的普宅、非普宅標準。
北京的普通住宅標準:
- 五環內為單價39600元/㎡、總價468萬元/套;
- 五環到六環為單價31680元/㎡、總價374萬元/套;
- 六環外為單價23760元/㎡,總價281萬元/套。
上海的普宅認定標準。
- 五層以上(含五層)的多高層住房,以及不足五層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舊式里弄等;
- 單套建筑面積在140㎡以下;
- 實際成交價格:低于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44倍以下,坐落于內環線以內的低于每套450萬元,內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的低于每套310萬元,外環線以外的低于每套230萬元。
按照這樣的標準,北京目前市面上90%的商品房都是非普通住宅。
上海也一樣——根據機構數據,2023年上半年上海內環內、內外環之間、外環外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總價均值分別達1509萬元、1218萬元、518萬元,均明顯高于普宅標準線。
由于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標準不同,給改善需求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購房成本增加了,除了首付款外,還包括契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稅費增加。同樣限制了剛需和需要換房改善的購房群體。
但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如果普通住宅標準調整力度較大的話,可能引起房價波動,尤其是核心區域住房價格或出現上漲。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表示,如果將北京、上海的普通住宅認定標準調高的話,會向市場傳達出刺激樓市的信號。建議“可以借鑒深圳2019年時的調整——直接廢除總價,或者只看總價”。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建議:政策調整的方向是放寬對普通住宅的認定,讓更多的購房群體享受普通住宅的稅收優惠。
即倪虹部長會上提到的: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
降首付降利率 決策執行權在金融端
“對于會上同時提到的,比較受關注的“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平安證券房地產首席分析師楊侃認為,目前大部分非限購城市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已經按照20%執行,但對于核心一二線城市,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大多仍不低于30%。
本次住建部提出降低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超出市場預期,有利于降低購房者置業成本,若后續落地執行,將更加利好總價高、購房門檻高的核心城市。”
同時會議強調進一步降低首套貸款利率,根據貝殼的統計,7月百城首套房貸利率平均為3.9%,其中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首套房貸款利率分別為4.5%、3.88%和3.88%,房貸利率相對更高的一線城市或更加受益。
不過,有一點需要冷靜思考的是,降首付與房貸利率的權力和放松限貸的權力,主要都在央行與金融總局。
再細到具體執行上,各商業銀行也有自己的決定權。
早在7月14日時,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就曾公開表示過:“考慮到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在市場長期過熱階段陸續出臺的政策存在邊際優化空間,金融部門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政策研究。”
他還特別提到了“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我們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
但經過半個月的發酵,網傳消息很多、落地零星。
工商銀行曾傳出存量房貸下調通知:只要客戶在兩年內沒有拖欠還款等不良記錄,均可申請最新放款利率。
但地產壹線咨詢了重慶、廣州等地工行員工最新情況,他們表示,目前沒有接到總行開展這一業務通知。
農業銀行也被傳“已經自動調整存量房貸利率”,但不到一天已經被辟謠:只是正常的利率調整。
南方+通過對廣東地區主流銀行走訪,部分銀行表示已就存量房利率調整開展調研和需求收集,截至目前,關于該利率調整,尚未有城市或者銀行有正式的文件落地。
北京的招商銀行也表示,沒有收到存量房利率調整的政策。
只有興業銀行,有一些“擦邊”試點動作。
市場消息顯示,興業銀行廣州分行針對存量按揭客戶給予1年期的利率優惠券。
地產壹線從該支行了解到,利率優惠券確實在試點執行,后續會不會鋪開要等總行決定,最新進展變動可以關注官方平臺。
但也有媒體報道稱,上述措施只針對該行提前還款的存量客戶,且同時是VIP理財客戶;并且,該政策在央行表態支持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之前就早已經存在,初衷是為了應對客戶提前還貸的壓力,并沒有推廣開來,和此次的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并沒有直接關系。
口號很多,至于哪個一線城市會最早調研出方案,再給決策員們一點時間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