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事君說
淺 顯 有 趣 的 深 度 藝 術 美 學 干 貨
作文的人去寫字,這是一件從很久以前就盛行的事。
永和九年,王羲之喝了點酒,在蘭亭大趴上寫下了千古絕唱蘭亭序,不僅書法寫的好,內容更好,讀完仿佛到了那個好天氣: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茂林修竹,曲水流觴。一手王字清秀飛揚,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絕唱。
這是書法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
書法的魅力流傳百世,而文字的魅力穿越千古。前幾天有個新聞,在荷蘭的大熊貓館,工作人員為了安撫熊貓想家,集體為它演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看著外國人對著熊貓演唱蘇軾的詞,畫面實在違和,但是卻真的唱出一種思鄉的氛圍。
蘇軾的文字魅力,遠大于他的書法魅力,穿越古今。在很低落的時候,我會想起他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春天的末尾,我會想起他的“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假如存世有一幅書法,是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或者《赤壁賦》,或任何一篇中的句子,那該多受矚目和歡迎,怕是要比《功甫帖》火爆十倍。
中國以前是沒有職業的書法家的,毛筆寫字,就像我們現在用手機打字一樣,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寫書法的有名的人,無論是趙孟頫,還是董其昌,都是文人、官員、畫家、書家為一體的,他們文人的出身使得他們能夠通過科舉當官,而官員的見識和修養又幫助他們寫出更好的文字,磨練出更高的書法水平。而除了臨帖,抄錄一些經典的佛經、千字文之類,他們很多時候更愿意自己的文字。王鐸的自家風格很多時候寫的是自作詩,溥心畬、齊白石的畫作題款也有大量的自作詩,只是我們過分注重他們的畫名,而忽略了他們寫的詩句。
而事實上,文字的力量是大于書法的力量的,因為文字有內容,有情緒,有語境,有出處,有上下文,文字的內容能更體現人的喜好,性格,感知,判斷,而書法的形式則表達的更為委婉。
當文人寫起自己的文字,兩種力量結合在一起,這件作品就變得非常特殊和迷人。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批當代文人書法線上銷售專場,這些作品都來自非常有名的文人,有一代人的記憶——詩人北島,還有文化的畫家陳丹青,朦朧詩代表人芒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臺灣最有意思的作家張大春,還有耳熟能詳的老樹和歐陽江河……他們或者不是職業畫家,或者是以一種清娛的心態在從事創作,但是,反而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好效果。且現在價位非常親民,適合收藏。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莫言
莫言
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書法 鏡心 尺寸33*33
莫言的書法在主流藝術圈內也是受到認可的,近日莫言還在龍美術館辦了展覽,可見其藝術越來越受到收藏界的關注,他的書法如同他的人一樣,敦厚有禮,圓融通達,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但是內在還有一種骨氣。
北島
自從在語文課本中學了舒婷的《致橡樹》,我想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會對朦朧詩這個名字有所了解,也會對那一個時代的詩人熟知一二,北島、海子、食指、顧城,這些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在今天依然鮮活。他們筆下的詩句刷新了人們對于詩的認識,也刷新了關于心靈的認識。他們對心靈、情緒的挖掘,讓人們在深夜無人時想起,會心頭一顫。
北島就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重要到什么程度?他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先后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并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他的詩集《北島詩選》《在天涯》、散文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等。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出版。
他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已經成為一代人的精神記憶。
但是就這樣一個人,他認為自己是邊緣的,是失敗的,他甚至出了一本《失敗之書》。
2016年,北島作為畫家歸來,在北京舉辦“緣起與歸來”首次跨界藝術展。
畫畫最初緣起于幾年前的中風,語言能力幾乎喪失殆盡,整整三年他無法寫作,每天沉迷于畫畫,而繪畫是他找到的新的語言。
“語言是與劊子手步調一致的,因而我們必須找到新的語言。”北島引用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說。幸而,從前年開始語言能力漸漸恢復,重拾寫作,但繪畫已經成為他另外一種割舍不掉的語言。在畫畫時,北島也開始寫書法,他的書法寫的非常規整的楷書,大字和內容相互映照,像是一種詩歌的口號一樣。
北島 《問天》 紙本鏡心
尺寸 33*70
《問天》是北島的一首詩。
“從小背古詩 \不得要領 \闡釋的深淵旁 \我被罰站”
"詞滑出了書 \ 白紙是遺忘癥 \ 我洗凈雙手 \ 撕碎它,雨停"
漢字怎么可以有這么多神奇的組合。
北島 《守夜》 紙本鏡心
尺寸 33*60
另外一件作品,也是北島的詩歌名字,叫做《守夜》。守夜更是文字的奇跡,看完我也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但是讀來讀去,咂摸著很有意思。
月光小于睡眠 \ 河水穿過我們的房間 \ 家具在哪兒靠岸
不僅是編年史 \ 也包括非法的氣候中 \ 公認的一面
使我們接近雨林 \ 哦哭泣的防線
玻璃鎮紙讀出 \ 文字敘述中的傷口
多少黑山擋住了 \ 一九四九年
在無名小調的盡頭 \ 花握緊拳頭叫喊
這都是什么排列順序,像是畢加索的畫一樣,撕碎了重新拼貼,拼出了別樣的美感。
而北島的書法,卻不像他的詩句一樣天馬行空,是規規矩矩的楷書,可以看出里面透著一種剛強之氣。這樣兩個大字的作品掛在家里也很有裝飾性,像是一種slogan一樣,很有個性,也有力量。
芒克
芒克
原名姜世偉,1950年生,朦朧詩代表詩人。70年代初開始寫詩,1978年底與北島創辦文學雜志《今天》。曾在國內外出版:詩集《心事》《陽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詩選》《沒有時間的時間》《芒克的詩》,長篇小說《野事》,隨筆集《瞧,這些人》。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意大利、德、西班牙等數十種語言。現居北京,從事寫作和油畫。
曾于2010年,在中國宋莊杰森畫廊舉辦“另一種詩——芒克畫展”;2011年,在古巴哈瓦那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今天就是那一天——芒克個展”;2014年,在四川成都白夜藝廊舉辦“天地色——芒克個展”。也曾參與“修辭——現代詩人群展”,“中國當代詩人藝術展”等群展。
芒克書法《黃昏》
尺寸:69*138
芒克書法《陽光中的向日葵》
尺寸:69*138
評論家認為芒克的畫就是他的另一種詩。著名藝術評論家栗憲庭說,芒克的畫很像意象詩,“大片大片的荒原,透著心境的蒼涼。”“荒原不是畫哪片草地,花也非什么什么花,那份單純和濃烈,就是沉積在芒克心里的意象。”
芒克的字也有一種荒野大風的粗糲感,樸拙而帶有生命力。這兩幅作品都是抄錄自己的作品。古人說,看書不如讀書,讀書不如抄書。文有形、音、義,看書關乎義。讀書的快樂近于音樂,是誦讀吟唱之樂;抄書的快樂是手指的快樂,恐怕也是古人意中最高級的快樂,這快樂,即是大家熟悉的書法。寫字,而進入書法之境,乃是至樂。
我們在思維中運用語言文字,另一面,與文字發生身體接觸,心手和紙筆及水墨相互感應,合一或者羈絆,以及生成,終于身心俱忘。
陳丹青
陳丹青
陳丹青 ,1953年 生于上海,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
2000年陳丹青回國并受聘清華大學美術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因對教育制度的教條、刻板難以認同,陳丹青遂于2004年10月辭職。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陳丹青自幼喜歡繪畫。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1980年,陳丹青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油畫——《西藏組畫》,引起極大轟動,至今余韻不絕。
陳丹青書木心詩句 立軸
尺寸18*180
陳丹青寫的內容都是他最喜愛的木心的詩句,比如這件是《取人篇·木心》:
手足瑰瑋
軒渠磅礴
輸誠無廋
惟子之故
陳丹青書木心詩句 立軸
尺寸18*180
另一件丹青的書法也是《取人篇·木心》。
以永今朝
得之箕舌
四時不忒
敏行質咠
俱嗣芳躅
用琴條的形式寫來,非常雅致,陳丹青的書法也頗有丹青韻味。作為著名畫家,他的油畫都很貴,但是書法卻非常親民。
大春
張大春
1957年生,臺灣作家,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作品陸續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被譽為“當代臺灣甚至華人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被《GQ》《南方人物周刊》等媒體評為“年度作家”、“年度魅力人物”等。
莫言說:“張大春像是《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是臺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跟張大春這樣才華橫溢的臺灣作家交往,是一種動力,能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梁文道說張大春是小說技巧最豐富的華文作家,是今天華文世界里面武器最齊備的一個俠客。
張大春多年研習書法,寫得一手好字,姑父是中國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自述“寫字就不是孤立的一門匠藝,它必須和生活里對于文字的全面理解相互綰結、相互融合。即使不以書家自詡自期,但凡心存欣賞之一念,就得明了:我們必須通過對那些手寫漢字的深刻好奇和觀察積習,才能獲得一窺堂奧的門票。”
張大春 書法立軸
尺寸34*138
張大春 書法
尺寸34*138
歐陽江河
歐陽江河
著名詩人,書法家。
歐陽江河 書法立軸
尺寸: 138*34
歐陽江河 書法立軸
尺寸: 138*34
老樹
老樹
本名劉樹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影像的語言形態與媒介傳播。1983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八十年代初他開始自習繪畫。2011年開通微博,以其獨具魅力的作品迅速走紅網絡,“老樹畫畫”的微博至今粉絲數已超過百萬。出版有書畫集《花亂開》,“老樹畫畫”四季系列:《春·醉花陰》和《夏·摸魚兒》等。
80年代初開始自學畫畫,師承天津畫家梁崎老先生、王學仲、霍春陽、于復千等。1993年擱筆,此后十余年沒有再畫。2007年再拾畫筆,首次嘗試用國畫的筆墨去畫那些單線的小說插圖。其筆下人物大都為穿著民國衣衫、戴著斗笠的無臉長衫男,配以茂盛的繁華,以及相應的蒼茫寬博的碑體小詩,詩畫相融,或灑脫率真,或清新呆萌,或調侃戲謔。
有媒體對其畫作評價道:“寥寥幾筆的小畫,隨意,漂浮,生活瑣碎輕易納入其中,潑辣又熨帖的風格極受追捧。看似隨意勾畫“民國長衫無臉男”的繁雜日常,卻直擊都市流浪人焦慮的內心世界。”
老樹的書法內容全是自己所寫,這些聯句真的是率真可愛,配上稚拙的書體,別有一番風味。
看看這些詩句內容,真的非常契合現代人的內心,有一種自嘲又有一種自我安慰,比如“晨起大忙無正事,夜來小憩有好茶”,“放下高原凌云志,懷揣速效救心丸”,真的讓人一邊笑一邊頻頻點頭,人生百載,白駒過隙,其實都是“無非江上月,不過夢里花”。
老樹書法鏡片
尺寸:69*23cm
老樹書法對聯
尺寸:70×20cm×2
老樹書法對聯
尺寸:70×20cm×2
老樹書法對聯
尺寸:70×20cm×2
老樹書法對聯
尺寸:70×20cm×2
如有購藏需求
請加畫事君微信咨詢私洽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