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特斯拉在這一點上可謂是身體力行,貫徹的非常徹底,身為一家定位豪華的合資車企,但卻比家用品牌更接地氣,動不動就搞什么官方降價大促優惠,以價換量這招是玩的爐火純青。真是走對手的路,讓對手無路可走。
沒錯,特斯拉近日又迎來了價格下調,繼上半年高舉價格屠刀,下調售價掀起行業降價熱潮之后,8月又率先打響了下半年的降價第一炮。Model Y(參數丨圖片)長續航版本和高性能版本車型再度下調1.4萬,調整后售價分別為29.99/34.99萬不等。
此次售價的改動,對于Model Y的產品線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售三款車型,兩款都下探到30萬以下,門檻更低,而且降價不僅僅只局限于Model Y車型,Model 3雖然沒有調整售價,但是終端也是給出了8千元的限時保險補貼,也算是變相的優惠,對潛在的消費群體來說,也是喜聞樂見的。
降價年年有,尤其是在車市中更是不稀奇,今年也是特別多,但為什么特斯拉降價就總能引起市場轟動?
因為特斯拉的降價是和市場需求相悖,或者說和一般車企降價的行為不同。都知道車企降價的目的就是以價換量,但是根據供需關系,降價往往都是在銷量下滑,跌落神壇,甚至是影響力或者口碑出現波動的情境下,通過降價來彌補各方面的不足,來換取銷量和熱度。
按照供需關系應該是需求旺盛,終端優惠少,需求低迷才會有大幅優惠和促銷。但特斯拉就是這么與眾不同,它永遠在銷量巔峰時降價,可以說是未雨綢繆,也可以說是窺見了繁華背后潛藏的危機,特斯拉的幾次降價都是在保持暢銷的基礎上,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它每每降價總能打競品一個措手不及,你永遠不知道特斯拉什么時候會降價。
特斯拉為什么要降價?
最直觀的就是行業內卷,新能源2023年的總基調就是降價,包括但不限于年初特斯拉和比亞迪的齊齊降價,后面上市的不少車型和產品,來勢洶洶,都像是來掀桌子的,比如飛凡F7以及深藍S7,這些車型都是集性價比和品質于一身,綜合實力均衡,且售價門檻更低,在質保政策上還有這國產品牌本土優勢,終身質保三電,用車成本更出色。
像是海豹和漢,價格下調后都不到20萬起售,對比Model 3所在的細分上次行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威脅,而放眼高端新能源市場,也不再是特斯拉一家獨大,理想品牌的崛起和穩定出色的銷量,以及穩步增長的勢頭,對特斯拉來說,都是潛在的威脅。
其次,對特斯拉自身來說,淡季銷量下滑明顯,6月Model Y憑一己之力單月銷量破5萬,而到了7月,銷量只有23632輛,環比近乎于腰斬,對特斯拉來說,適當的根據環境和需求來調整售價,適時的損傷一定的利潤率,但是能換取銷量,保證需求量的提升,是可行的。
最后,從產品本身來說,特斯拉的產品并沒有明顯的改款換代,隨著上市時間的加長,就是產品力再強的車型,也架不住這么吃老本,所以特斯拉的降價并不是一拍腦門的沖動行為,而是一種合理性方案,通過降價或者各種補貼,來彌補產品生命周期上的不足和短板,提升整體的競爭力和產品力。
這是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形式和手段?
并不是,特斯拉對于同行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很多車企降價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換取一定的銷量同時,損害了品牌的豪華性和調性,而對于利潤的提升效果也并不顯著。比如以前的沃爾沃和凱迪拉克,還有路虎和捷豹,降價的確是帶來了一定的話題和熱度,但是于銷量上的提升反而是收效甚微,到現如今形成了一種不降價沒人買,降價也賣不太出去的局面。
但特斯拉就不一樣了,它是有著降價的資本和底氣。首先是技術創新,超級工廠,以及4680電池,這些技術上的創新,是品牌最大的底氣和資本。就說超級工廠,生產線更簡化高效,生產成本再度縮減,并且工廠也在不斷升級,整合產業供應鏈的供應商,從芯片到自動駕駛再到加工以及零部件整個的全生態鏈,都能夠實現自主可控,這就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也在降價方面有著更多的底牌,哪怕行業影響,原材料大漲,它也有降價的主動權和空間,和競品相比處于先機。
特斯拉的降價,誰不高興?
一是已經提車的車主,特斯拉每逢降價,必然會有已經提車的車主維權,這一點已經成wile常態。而且每次降價,都會迎來“等等黨”的狂歡。降價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說,是必然的,當年的BBA還是王謝堂前燕,現如今不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了嗎,這一點還是要放平心態,只能說早買早享受,至于剛買沒幾天就降價了,相信品牌一定會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二是剛上市甚至還沒上市的同級別競品。特斯拉的每一個小舉動,都會引起行業的軒然大波,就如同降價,特斯拉敢降,競品敢不敢跟,是個問題,畢竟不是所有的競品在價格底牌上都有優勢,很多整合型代加工企業,成本控制必然沒有特斯拉出色,想要跟特斯拉的節奏也是有點困難。而且對還沒上市的車型來說,節奏也會被特斯拉打亂,特斯拉的價格會成為一個衡量標桿,來對即將上市的車型進行審判,見過了低價的特斯拉,如果你沒有更足的誠意和新意,又能如何打動被養刁了胃口的消費者?
特斯拉的大招并不僅僅體現在降價,還有后續的新車計劃,據悉新車最晚明年亮相,到時候有著更新的電池技術以及輔助駕駛系統的加持,還有價格是否會再一次調整,都是未知,對競品來說,就如同一把懸在半空的刀遲遲未落,能不能給條活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