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北約只用微不足道的資源支援烏克蘭就將俄羅斯按死在東歐,讓俄羅斯損兵折將損失慘重,這種說法正確嗎?
答:胡說八道。北約援助的炮彈和炮彈生產量少,不是因為他們想生產的少和援助的少,美國現在自己一年100萬發的數量都不夠,你說美國自己選擇只援助烏克蘭這么點去消耗俄羅斯,這不相當于明明只有100萬發的產量卻說自己一年生產1000萬發而我只援助2萬發一樣荒唐嗎。
烏克蘭的損失體現在方方面面。
首先是兵員基數的下降。除了難民流亡1000萬(80%赴西歐,20%去俄羅斯)外,不記戰損已投入兵力達150萬,現在維持在戰場上的有70萬,重傷和陣亡的人數至少15萬,還有35萬輕傷或殘疾的,傷亡總計達到了50萬,殘疾人士不可能都重新上戰場,所以打著最好情況也是只有一半可以恢復,17.5萬左右。未來能投入戰場的動員數為540萬,其中120萬為60歲以上老年人。如果按照1000人/天的傷亡率算,到2025年,后備兵力即會進入枯竭狀態。
其次是基干力量的巨大傷亡。要知道打仗不是吹氣兒,是要經過戰爭洗禮訓練出來的才是老兵,老兵和優秀/合格士官組成的基干力量不會超過軍隊總數的20%,而在巴赫穆特錯誤的死守戰役中烏軍損失了大量優秀基干力量,沒有了這20%的基干力量,剩下80%大多數在國土防御部隊、臨時招募部隊中的人只會做鳥獸散,他們會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烏克蘭國內訓練條件惡劣,基本上新兵就是直接上戰場,所以能活活不能活就死,九死一生。新的基干培訓主要在海外,即北約成員國提供的訓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約親訓旅,一共10個,然而這10個親訓旅現在也基本上被烏克蘭全部使用了。
在長達2000公里的曲折戰線上,扎波羅熱和盧甘斯克成為烏軍北約親訓旅作戰的焦點。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兩州行政交界處的大諾沃西爾卡是扎波羅熱戰局的拉鋸軸心。在此方向上,烏軍俄軍均投入至少三輪的不同番號部隊作戰,烏軍方面幾乎清一色的使用北約親訓旅,最早投入戰場的是第37海軍步兵旅68列兵旅,第31、23機械化步兵旅殿后;因傷亡過大,一個月后由第35、36和38海軍步兵旅輪替。同時,補充了第1、4兩個坦克旅。此后增加了第72機械化步兵旅,每次輪換兵員人數大約為一萬人左右。庫班方向上則部署了46空中突擊旅、第33、第47、第116、第117、第118機械化步兵旅。在盧甘斯克,21機械化步兵旅、32機械化步兵旅成為防御主力。九大親訓旅已經投入戰場,意味著烏軍現階段的基干力量已經基本全部撲向東部戰線,然而,在扎波羅熱的蘇羅維金防線上,烏軍在缺乏制空權和炮兵火力壓制優勢的條件下依靠治安戰防雷車、西方現役主戰坦克和裝甲運兵車自殺式沖擊,實際上成了長期受到輕型防空武器騷擾而難以出動的俄空天軍打擊的活靶子。僅以開源數據統計,西方援烏的裝甲車輛中30%已經折戟沉沙,大部分都損失在奧列霍夫-大諾沃西爾卡一線的扎波羅熱戰區。前不久,第47機械化步兵旅的旅部遭到俄軍空襲。來自土耳其軍事機構的情報顯示,在烏克蘭南部扎波羅熱州的奧列霍夫地區(庫班),俄軍使用一枚FAB-1500航空炸彈一舉摧毀了烏軍第47機步旅指揮部。俄羅斯空天軍在衛星制導炸彈爆炸后,還出動了一架蘇-34戰斗轟炸機,投下了多枚ODAB-500PM云爆溫壓彈進行了二次轟炸,不僅徹底摧毀整個47旅前線指揮部,而且大量烏軍高官和美國軍事顧問被云爆彈的高溫火焰瞬間氣化。
烏軍不是化整為零,而是希望用精銳集中起來一舉突破,這種想法非常愚蠢,因為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很容易發生像47旅這樣指揮系統被團滅的情況,就像之前俄軍因為通訊設備落后而不得不調動將軍前線指揮作戰一樣,許多將軍都被擊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暴露了自身的位置,一個大指揮部,有很多波蘭手機信號,還有星鏈訊號,很容易被一窩端的。俄軍現在研制出了白芷反星鏈偵測設備,專門打擊星鏈設施終端,所以烏軍的最大優勢現在面臨被削弱的風險,那就是原先可以正大光明的用衛星和無人機引導發射炮彈,現在有個基站還怕被端了,不能長時間持續引導,所以烏軍炮彈發射效率大大下降,精確度降低,烏軍原先“海馬斯傳奇”延續下來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最近幾個月都聽不到海馬斯如何如何的聲音了。無論如何,經過幾個月鏖戰,烏軍1/5的北約親訓旅已經損失(不能投入戰場),這對于帶動國土防御部隊和本土臨募部隊對俄反擊十分不利。
盡管在巴赫穆特方向的克里希夫卡,烏軍還有所進展,但是烏軍根本無力在此方向發動大規模攻勢,理由很簡單,主要的炮兵力量和優秀基干力量都集中在扎波羅熱,怎么可能突擊巴赫穆特,況且巴赫穆特亦非孤城,后方緊鄰大頓涅茨克市,物資補給非常容易,烏軍根本無法徹底擊敗俄軍。
烏軍在遲遲得不到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的情況下,最需要的就是炮彈,而且美國也滿世界幫他求購彈藥,甚至連非洲原先買過蘇式彈藥的國家,他們的彈藥庫美軍都要清一遍,東歐國家的 坦克裝甲車飛機全都送給了烏軍,而這些武器顯然也消耗殆盡,不然幾個月前列茲尼科夫也不會叫囂著豹2一到就能發動反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西歐國家都怕自己的武器出洋相,以后不好賣了,所以要求波蘭捷克等國先援助蘇式武器,這是實在沒辦法了才開始把美德法諸國的陸軍現役主戰裝備投入烏克蘭戰場的。北約中最強還是美國,其他國家的軍工和軍隊規模已經萎縮到了一個地步,但是美軍發展的主要是海空軍,陸軍的那些東西實際上已經停滯很多年了,而且美陸軍如果脫離空中優勢去作戰,根本無法有效對抗敵軍,更糟糕的是,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海空雷霆之下,美陸軍大多數基干力量都認為治安戰游擊戰才是主要樣式,所以烏克蘭士官經常和美國顧問吵架,因為美國士官經常把俄軍當成阿富汗或者伊拉克的游擊隊,沒槍沒炮更沒飛機。烏克蘭的戰爭中,無論有沒有制空權,炮兵都是頂頂重要的,俄烏巷戰,實際上是炮決敵人,而不是你來我往,像抗戰片里帶著小帽的特工和日本鬼子對射,直接確定坐標就要打過去。烏軍陣亡大多數是被炮擊身亡,而非槍戰對射死亡。
北約無法支援有效的炮彈,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炮彈產量拔到最高還不能給烏軍塞牙縫,培訓的基干力量沒打幾個月損失20%、裝甲力量損失30%,這就是北約“微不足道”?無論對美軍還是對歐洲的北約成員國,都不是鬧著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