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其實大體上可以從馬其頓王朝劃分兩個比較大的時期,前一時期是奴隸主政治向教會主導的教俗弟煮階級合作的方向轉化;后一時期是教俗弟煮模式向馬其頓王朝時期的小農兵模式轉化,隨著土地兼并的再度發展,出現類似唐中后期或者漢末的那種事實藩鎮割據,對此,東羅馬帝國的解決辦法是實行類似西方封建采邑制度的普洛尼亞制,這種制度肇始于科穆寧王朝,到后期發展到極盛,最終徹底腐蝕了帝國的根基,成為十字軍東征時代君士坦丁堡被攻破的根本原因。拉斯卡利斯王朝亦即尼西亞流亡政府雖然在小亞西部重建了自己的權勢,但是十分迷惑的拋棄了這些根基而 轉入破敗不堪的歐洲部分,從此走上衰微的進程。巴列奧略王朝則賣地鬻稅,不計后果的掏空歐洲部分的家底,內部則繼續傾軋,以至于出現了兩安德洛尼卡之戰這種荒謬的爺孫大戰。其結果就是威尼斯在拜占庭的很多故地上建立了名正言順的殖民地,但是殖民地的希臘人肯定是不樂意接受意大利人的統治的,克里特島就是反抗最激烈的地區之一,當地的東正教世居大族曾多次糾合義軍擊斃威尼斯派出的克里特公爵。塞浦路斯也是威尼斯人盤剝得非常厲害的一個地方,其余除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基本上都是小島,但是他們成為威尼斯控制東地中海財富鎖鑰的關鍵。熱那亞雖然有一些殖民地,如克里米亞半島東部的卡法,但大部分都不足以與威尼斯共和國的殖民地媲美,熱那亞人的力量主要在黑海,而威尼斯人根本不用跑那么遠,在東地中海就行。
本篇旨趣不在于討論亞平寧半島北部巨大海灣的諸城市在“海外”殖民的歷史,而是對拜占庭衰亡過程做一個相對清晰的梳理,所以后文不會對殖民城市進行更多的介紹。拜占庭帝國是一個非常龐雜的組織體系,而不同的時期雖然都出現了王朝更迭,但總的來說,若干個王朝組成的同一時期都有相對一致的政治力量在其興衰中起到了線索性的作用。開頭我們所說的兩個時期,基本上已經概括了這一點。軍區制其實不是從馬其頓王朝才產生的,也不是局限于馬朝一朝,只不過到了馬朝,軍區制的根本目的才發揮出來,增益于帝國的中央集權統治罷了。在此之前,起到根本作用的是教俗弟煮合作的教會地產主階層起著核心作用,所以說軍隊當時其實已經成為他們選擇心儀的君主的工具了,而不是一個獨立性的機構或組織,也不真正對君主負責。
因此,如果讀早期的羅馬帝國和東遷之后的東羅馬帝國皇帝更替與王朝興迭的歷史,很容易發現這里的皇帝怎么根本不像個皇帝,要么傳位給侄子,要么給養子,或者干脆出現禁衛軍的首領被軍隊黃袍加身,正經的父子相傳的根本就沒幾代的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主政治居于主導,意大利的弟煮-奴隸主階層是一個混合的,而且季節性轉變的牟利階層,所以他們的王朝上層建筑不過是一個虛設的“公司經理”,這些弟煮-奴隸主的“董事會”隨時可以撤換他們,只不過這種撤換主要是靠軍隊內部下克上實現的。到了拜占庭時期也是如此,只不過東部更發達一些,所以沒有間歇性奴隸貿易了。面對東部如此多的大弟煮,軍政府也束手無策,只能求助于教會,教會可以相對合法的獲得地產,幫助軍政府收稅、行政,久而久之,地方的大弟煮階層也開始向它靠攏,以至于最后形成了教俗弟煮的聯合體,這個聯合體又取代了奴隸主-弟煮階層的聯合體,成了新的“董事會”,他們有可以隨便的推動軍隊下克上,不停的換君主了。因而,圣像破壞運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幫助了軍事貴族自己控制自己,而不再被一個巨大的聯合體利維坦控制。
拜占庭的歷史之所以沒有發展到內在的小農兵社會周期循環以致最終實現向絕對君主制或者宋式集權的過渡,就是因為拜占庭又開始玩分封采邑的把戲了,而且這種分封還不是依托親族血緣的分封,所以到最后王朝法統都延續不下去,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西歐的那種絕對君主制道路。不這么做,那么東方的那種路線可以嗎?我看也很難,因為東方路線需要非公開食封的這些大領主們互相打兼并戰爭,到最后雖然所有人都還是農奴,但從若干個領主歸并到一個或幾個少數大領主的手里,他們之間再去混戰,其結果就是農奴從各個豪強手里歸并到一個超級豪強手里,這樣就成了新的國家農奴社會,亦即小農兵社會,這里面出現的軍功將臣都會成為新的弟煮階層,而歸順朝廷的這些原領主也可以在去武裝化的前提下曾為當地的大戶,亦即普通弟煮。但是拜占庭走的是一條類似伊克塔化的道路,所以到最后各個領主都認為自己是個“國”,那么就沒有非得統一的必要了,總而言之,他們的目標既不是讓自己的子孫遍布全天下,整個天下都是他們家族的采邑,也不是那種以控制農業稅基為根本目的的兼并戰爭。所以拜占庭到最后是越來越衰弱,而沒有越來越統一或者“分久必合”的態勢,凝聚力嚴重降低了。不東不西使得拜占庭陷入到類似阿拉伯帝國后期的那種混亂之中,最終也因為內亂逐步衰弱,以至于幾百年前根本不放進眼里的一個小小的奧斯曼部落都能夠最終攻入金角灣,實在令人扼腕嘆息,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是歷史的必然。
拜占庭其實是有集權的意思在的,但是后期他們也淪落到用專制去挽救集權的悲慘地步,以至于越是想要抓住軍隊,越是難以控制武力,更無力控制基層的農業稅基,不削藩,反而是開始始終承認這些藩鎮與豪強,最終也免不了把心思都放在商稅上,商稅不夠了怎么辦,那就要對外出售商業特權,所以威尼斯和熱那亞蹬鼻子上臉,直接開出各種令拜占庭喪權辱國的條款逼它接受,過分承認豪強權勢而放棄利用農業稅基是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階段開始的最關鍵線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