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9日比亞迪舉行的,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會上,王傳福王總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了,比亞迪這20年來在造車路上的點點滴滴。其中不乏有心酸與曲折、艱難與險阻,但還好都在王總的長期堅持與正確引領下,一步步發展至今,讓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品牌。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第一次踏進比亞迪4S店的大門,去下訂我那臺驅逐艦的時候,就有幸與王總擦肩而過,那會他親自探店指導工作。可無奈當時我雖然對國產汽車比亞迪的DM-i技術有很深的了解,卻對這位背后的男人王傳福知之甚少,不然好賴我都得上去要個簽名才肯罷休。
所以這篇內容,就是想讓大家在了解比亞迪這一路發展歷程的同時,也更加熟悉一下這位技術狂人王傳福。
1996年比亞迪開始進行動力電池的研發,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廠并開始布局電動汽車,2008年發布全球首款量產插混車F3DM,2010年比亞迪首款純電車型e6上市。看著上面的一個個時間節點,不得不感嘆王傳福真的一直都是,行業內敢第一個吃螃蟹的先行者。
2013年搭載第二代DM混動技術的秦發布,2018年搭載第三代DM混動技術的全新一代唐發布,2021年搭載DM-i超級混動技術的宋Plus DM-i發布,相信這后面時間線上發生的故事,大家一定都是越來越熟悉的。
可在此期間的十年里,王傳福除了在造車初期就要面臨各種嘲笑與質疑外,當時已經憑借電池業務在香港上市的比亞迪,也在傳出要造車消息的兩天后,蒸發掉近27億港元的市值。但王傳福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并表示:“我下半輩子就干汽車了!對我們來說不是干不干的問題,是怎么干的問題,我們已經看好了,就肯定要干。”
隨后在2003年,比亞迪便基于“福萊爾”、“316”等車型研發出多款純電動車,在2005年成功研發純電動車F3e,在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樁的雙模混合動力汽車F3DM,在2010年比亞迪首款純電車型e6上市,致此比亞迪已然正式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其實看到這里,相信大家都已經開始感嘆,并不得不佩服王總的前瞻性眼光。2003年做純電動車,那是什么概念,那可是妥妥的20年前吶,現在2023年了都還有人無法接受電動車,可以見得在這些年里,王總要不斷的去承受多少人的不理解與不支持。
除此之外,在同一時間比亞迪還收購了美的三湘客車廠,建成長沙比亞迪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宣布正式進軍電動大巴市場。并在2010年成功研制比亞迪首款純電動大巴K9,在2011年率先推出“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
但可想而之,新能源汽車這一新鮮事物,應用在私家車上不理解不買就行了,可應用在人人出行都會用到的公交車上時,市場推廣工作就難免會遇到更多的質疑。不過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比亞迪做了大量的市場教育和啟蒙工作后,配合同時開發出性能更優越的產品,通過數據和事實證明了電動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惜好景不長,在2017-2019年之間,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滑,其中尤其是在2019年,凈利潤只有16個億,可就是在這個定下‘活下去’這個唯一目標的那年,比亞迪依然咬緊牙關投入了84億來開展研發。
可也正是這一決定,讓王總再一次面臨了許多人的嘲笑與不理解,但王總則一直秉承著‘技術研發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長征’這一理念,堅持將技術研發作為堅定且唯一的選擇。把認準的磷酸鐵鋰這一技術路線,開始了長達18年的鐵電池技術研發與應用,一直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終于,春天來了!比亞迪一路走來的所有投入,都紛紛獲得了回報。目前比亞迪擁有著刀片電池、DM混動、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等一系列的顛覆性技術,筑起了一道強大的技術護城河以及擁有著刀片電池、DM混動、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等一系列的顛覆性技術,筑起了一道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從2008年第一輛F3DM發布,到2021年5月完成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花了13年;從100萬輛到200萬輛,比亞迪耗時1年;從200萬輛到300萬輛,比亞迪耗時半年;從300萬輛到500萬輛,比亞迪只用了9個月,成為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10年的中國第一。
總之,就像王傳福在發布會上說的那樣:“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相信比亞迪在王傳福的帶領下,必然能夠通過創新技術來繼續顛覆行業,來引領中國汽車走向世界之巔,讓世界見證中國品牌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