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毛主席生前最喜歡的衛士長李銀橋辭世,享年82歲。
9月28日,李銀橋的追悼會在八寶山舉行。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孫子毛新宇親自到場,為他送別。
上午9點55分,李敏第一個到達會場。只比李銀橋小9歲的她,步履蹣跚,在警衛員的攙扶下,進入會場。
李敏
在場的群眾看到神似毛主席的李敏,好像看到了毛主席再世一般,激動地高呼:“毛主席萬歲。”
20多分鐘后,毛新宇也來到會場。作為毛主席唯一的長孫,他的出現再次掀起了一陣熱潮。
除去記者的跟蹤拍攝外,許多參加追悼會的老戰士,也不顧年邁的身體,紛紛圍了上來。
毛新宇恭敬地向大家鞠躬敬禮,對這些為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前輩表示感謝。
漸漸地,會場有人讀起了毛主席語錄,甚至有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愿軍戰士,拿出準備已久的本子請毛新宇簽名。
毛新宇謙虛地向大家表示:我代表爺爺給大家簽名。
毛新宇
毛新宇到達會場后,停留了10分鐘,隨即坐車離開。
10點40分左右,李銀橋兒子李卓韋手捧遺像走出靈堂,悲痛地宣布父親已經火化,追悼會就此結束。
隨后,現場的群眾逐漸離開。李卓韋也在恍惚中,回憶起了父親曾經給自己說過的,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一些往事。
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由于身手敏捷、頭腦靈活,李銀橋參軍后,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為前線首長傳遞戰場信息。
20歲那年,他從前線部隊抽調到大后方,擔任周恩來的衛士。
據說,剛到周恩來身邊工作時,李銀橋有些不高興。倒不是不愿意為周恩來服務,只是他認為好男兒就應該在前線殺敵。
所以,當周恩來找他談話時,他十分坦誠地表示:不愿意留在大后方,要回去。周恩來肯定了他的志向,答應兩三年后就讓他回去。
可是半年之后,李銀橋又被調離了周恩來身邊,開始為毛主席服務。
由于換了服務對象,李銀橋擔心之前周恩來給的承諾,要失效了。于是,他又向毛主席提出了去前線工作的想法。
可是李銀橋越是如此誠實,毛主席就越喜歡他,反復勸他留下來。但李銀橋還是不太樂意。
毛主席只好與李銀橋,口頭“簽下”了一份半年期的工作協議:干滿半年,就讓他回原部隊。
轉眼半年過去了,毛主席主動找到李銀橋,決定兌現承諾。他問李銀橋:“我們的半年工作協議馬上到了,你還要回去嗎?”
李銀橋
李銀橋猶豫片刻,回答主席:“要回去。”
聽到這樣的回答,毛主席顯得有些難過,但他依然同意讓李銀橋走。
經過半年的相處,李銀橋對毛主席產生了感情,他哭著對主席說:“主席,我不走了。我愿意留在您身邊,再為您服務半年。”
毛主席笑著說:“那我們需要重新‘簽訂’工作協議了。”
第二個工作協議到期后,李銀橋沒有向毛主席提出離開的申請,毛主席也心領神會地不提及此事。
就這樣,原本半年的工作協議,愣是被李銀橋“延長”了15年。
1962年4月,毛主席找到李銀橋,問他:“銀橋啊,你來我身邊幾年了?”
毛主席與李銀橋
李銀橋回答:“大約15年了吧!”
毛主席從煙盒中抽出一支香煙,點燃吸了一口,不舍地說:“該到離別的時候了。”
李銀橋聽完,哽咽道:“主席,我可以不走嗎?”
毛主席搖搖頭:“孩子,你留在我身邊是沒有前途的。我不能為了自己,耽誤了你的將來呀!”
李銀橋不再說話,轉身離開了毛主席房間。
4月20日,李銀橋離開中南海的前一天晚上,毛主席又將他叫到身邊,交代道:“你去天津工作,離北京也不遠。以后每年記得和小韓(韓桂馨,李銀橋妻子)一起回來看我……如果我不在了,也要到墳頭來給我送幾朵花。”
李銀橋強忍眼淚,答應了毛主席。
晚年對毛主席的思念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長眠。當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人民宣布了這個沉痛的消息。
李銀橋晚年
李銀橋得知,立刻買了前往北京的火車票,趕去見主席最后一面。
當晚的火車格外寂靜,所有乘客都沉浸在主席過世的哀痛中。
抵達北京后,李銀橋被特批進入毛主席的病房,在主席的遺體面前,他淚流滿面,久久不愿離去。
1979年李銀橋被調回北京工作,此后在北京一直工作直到退休。
在北京,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著妻子和兒女來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主席的遺容。
退休后,李銀橋的身體狀況堪憂,但他依舊與老伴輾轉全國各地開展宣講會,講述毛主席的故事、宣傳毛主席的思想。
每次宣講會,都會有人找李銀橋題字。他大筆一揮,留下“學習毛澤東,懷念毛澤東”十個大字便轉身離開,很少寫自己的名字。
1992年之后,李銀橋的身體徹底垮了。身邊時刻離不開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遵守毛主席的教誨,從不住高干病房,只住普通病房。
李銀橋的兒子李卓韋對記者說:“父親最后17年,基本上是在病床上度過的。”
經過17年的病痛折磨,2009年9月,李銀橋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